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2、数字城管的作用及优势
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各个地市、县区纷纷采用这种模式来提升辖区的管理水平。但是各个城市基于市面上已有的一些产品实施本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导致许多项目不能得到顺利的实施,使得用户方对开发商不满。大部分问题是由于已有产品所隐含的管理模式不能与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完全贴合造成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对案件的管理流程不同
有的城市采用标准的“双轴制”的案件管理模式,有的城市则要采用“二级双轴制”,还有的城市要采用“高位监管的二级双轴制”;管理模式的不同,导致了案件处理流程不同。同一城市,随着的案件数量、辖区面积的变化,也可能对已有流程进行改造。因此,系统要能够快速的适应各种不同的案件管理流程的变化。
二、城管中心组织架构不同所导致的案件处理权限不同
为了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同时兼顾方便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评价,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权限分配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运行过程中做出调整。如立案权、结案权、派遣权、处理权在受理员、值班长、指挥长、专业处理部分之间的调整。 三、评价体制的不同
总体来说,数字化城管评价包括区域评价、岗位评价、部门评价等等评价方法,具体到某一个城市,每个评价方法所涉及的评价主体不同,评价的级别也有所不同。如有些城市区域评价主评价到区县,有些则评价到责任网格甚至单元网格。评价指标在不同城市或者相同城市的不同管理阶段,也会做出调整。 四、案件来源不同,案件处理的发布途径不同
不同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同一城市所管理的范围也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这导致了系统的案件来源、案件发布的途径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案件来源会涉及不同的系统,一般来说可能包括:城管通、视频监控系统、门户网站、12319呼叫中心系统等等,可扩展的系统包括:路灯监控系统、道路交通管网监控系统、各种地下管道监控系统等等,有的城市则涉及河道监控系统的接入。每一个系统都有可能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事件源以及信息发布源。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目前市面上一些现有的产品不能迅速的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用起来别别扭扭,开发商改造起来推三阻四。
简介
该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集工作流技术、数据集成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服务集成技术于一体,能够在系统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随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而调整管理流程、评价体系以及可接入的外部系统,从而完全能够适应不同城市管理模式的需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的过程,也是模式不断再创新、不断再发展的过程。“点服柔性数据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的价值点正在于支持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
支持城市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图形化的配置调整,系统可快速“双轴制”、“二级双轴制”、“高位监管二级双轴制”等等管理模式的演化。
支持组织结构及流程处理过程的创新:城管员与责任网格之间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管理关系,无论采用哪一种关系,系统都可通过图形化的工具进行快速配置调整。另外通过对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系统也可以快速实现立案权、结案权、派遣权、指挥权、处理权、督办权、受理权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调整。
支持评价体系的创新:系统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案件处理数据的抽取、计算、聚合、报表展现全部通过相应的工具配置实现。可快速增加新的评价指标,可对评价指标的算法进行快速的调整。
支持大城管的创新发展路线:系统采用柔性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提供数据交换的规范,当城市管理有新的拓展,需要接入新的系统时,新系统的开发商只需要按规范开发,即可实现与系统的对接。
总体架构
“青岛卡波特柔性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规范所要求的所有功能模块,具体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共9个子系统。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系统分为多渠道接入层、外部系统接入
层、前端展现层(人机交互)、流程集成层、服务总线层、业务服务实现层以及数据中心。
图1. 柔性数
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多渠道接入层:系统包括了基于3G通信网络的城管通、领导通接入、12319电话接入、视频监控信号接入以及监控大屏信息输出;
外部系统接入层:多部系统包括城市管理的各类监控系统的接入,如城市应急处理系统、城市防汛水情测报系统、城市井盖报警系统、城市排水监控管理系统、城市供水调度监控管理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网监管系统、城市地下管网监控系统、城市路灯节能监控管理系统等等;另外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的接入。外部系统与接入层与多渠道接入层通过服务集成总线
访问系统所开放的外部服务,如事件上报、事件状态查询、地理信息查询等等。
流程集成层:流程层完成对案件处理过程所涉及到的人员、部门及其所处理业务的集成。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抽取,系统实现了图形化的流程过程调整,可轻松实现流程运行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岗位调整、职责调整、过程调整等等情况。
服务总线层:服务总线层完成对业务服务的统一发布、服务路由、协议转换以及数据格式转换。服务的统一分布、服务路由及协议转换使得综合管理系统只需要实现一种形式的业务服务,而无需关心服务调用者的运行环境;数据格式转换主要涉及城管通、领导通等系统对综合管理系统所发布出来的服务进行调用时的输入输出的数据格式转换。
业务服务实现层:是综合管理系统面向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业务实现层。该层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编码服务群、案件上报及案件处理过程管理服务群、公共服务群等内容。案件上报、处理、查询、督办、监控等等都被封装为相对独立的服务,并通过服务总线发布出来,供外部系统调用。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数据由四部分组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流程运行过程数据、案件处理数据以及经过数据清洗而形成的综合评价数据仓库。
技术优势
除具体上述所描述的在支持管理模式创新上的强大优势外,系统在技术实现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基于3G网络实现案件的无线实时上报、核实、核查,同时配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图2.城管通界面
二、采用工作流技术以及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系统可快速适应案件处理流程的变化以及外部系统的
扩展接入。
图3.案件处理过程定义
图4.案件处理过程监控
三、基于Flash实现对地图的控制,提高了地图操作的交互性,并且实现了地图定位、图层控制、城
管员运行路径回放等等的动画特效,大大增强了地图操作的用户体验。
图5.地理信息&图层控制
四、基于数据仓库实现联机数据分析(OLAP),提供案件发生区域、时间、处理部门、处理岗位等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并且通过InforSuite-SIB提供的ETL工具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主题库,实现面向主题
的联机数据分析功能。
图6.联机分析
总结
本系统架构优势明显,实现功能完备,且能够满足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对管理模式进行再创新的需求,能够很好的支撑现代化“大城管”的城市管理发展思路。我们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即实现系统主要处理模块上线试运行,且界面专业美观、系统运行稳
定,以至于用户一度惊诧地说项目组“像变戏法一样,
突然变出一个专业的系统来
“数字城管”平台项目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10-03-12 所 在 地:江苏 行 业:网络通信 截至日期:未确定 标书下载: 摘 要: 招标内容:
noContent
“数字城管”平台开发采购预算.doc单一来源专家论证意见.doc
由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组织实施的“数字城管”平台项目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部分将实施政府采购,根据本项目的特殊情况,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经邀请专家组进行考察论证后,形成意见如下:
一、城市地理空间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单位的唯一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需要的基本空间数据库包括全市的航空影像图数据库,基本1:500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城市部件数据库,gps导航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库、城市三维模型数据库,这些数据只有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才能唯一提供。
二、系统及数据的保密性要求。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测绘管理工作国家保密范围的规定》,对“数字城管” 平台涉及的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定密级为秘密,特别是gps定位、地下管线、基本地形图、航空影像图等必须长期保密,因此,如由非保密单位接触此类数据,将带来较大风险。而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作为苏州市规划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是保密局认定的保密要害部门,具有保密条件和测绘资质,同时又是这些保密数据的拥有单位,因此在保密上是唯一符合要求的。
三、GIS系统的衔接相关性。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结合数字苏州的应用需求,已经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和一系列的数字城市应用相关产品。“数字城管” 平台建设无论是核心应用平台还是环卫、执法、广告、审批、道桥、泊车、照明以及应急等专业应用子系统,都涉及到与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全方位衔接和深入应用。
四、系统及数据后期的更新维护长效性。“数字城管”平台运营后,需要长期动态地更新城市基础数据,而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是唯一负责动态更新这些城市空间数据的部门。
综上所述,专家组经分析研究后一致认为,应以单一来源方式进行苏州市“数字城管”平台项目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部分的采购,单一来源供应商为: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专家组成员:
姓名 袁 铭 工作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 职称 教授 高工 高工 高工 高工 联系电话 唐文刚 苏州工业园区国土房产局 徐鸣涛 苏州市发改委 陆建华 苏州市测绘院 李 康
苏州高新区信息办 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 二O一O年二月二十五日
“数字城管”平台开发采购预算
序号 名称 内容 费用(单位:万元) 1 GIS应用平台及接口应用 Gis共享平台应用(电子地图,地形图,影像图,管线图,行政区划图,地名地址数据库,其他专题数据库的综合应用开发) 古城区80平方公里部件数据补测及建库 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3. 协同工作子系统 300 2 城市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 80 3 业务系统核心应用子系统 4. 地理编码子系统 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6. 综合评价子系统 7.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8.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 视频监控子系统 160 4 业务系统拓展应用系统 2. GPS应用子系统 190 3. 社会公众实时发布子系统 4. 移动督办子系统 5. 业务短信子系统等 6. 行政执法子系统行政许可子系统GIS拓展应用 7. 广告管理子系统GIS拓展应用 8. 城管应急处置管理子系统 1. 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子系统接口开发 5 与专业子系统数据接口开发 2. 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子系统接口开发 3. 环境卫生管理子系统接口开发 软件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集成,硬件网6 数字城管平台系统集成 络协同,终端应用协调等 合计 40 30 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