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丘工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商丘工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筏尚旅游网
商丘工学院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商丘工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5年12月16日

商丘工学院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一、学校概况......................................(1)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一)2015届毕业生生源构成情况..................(2)(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2)(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3)(四)未就业毕业生情况............................(5)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5)(一)完善就业工作保障机制,为就业工作保驾护航...(5)(二)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稳步开拓就业市场.....(7)(三)细化就业服务,力求关注到每一位毕业生.......(9)(四)多方联动,打造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10)商丘工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要求,切实做好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以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工作体系。一、学校概况商丘工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占地1191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8.823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实训车间1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6.7万册。学校设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传媒与现代艺术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护理学院、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开设有土木工程、会计学、护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5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荣获“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状”、“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六好基层工会”、“河南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园林式单位”、“河南省民办-1-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学校”、“河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商丘工学院根据国家人才战略需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大局,以学生需求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形成了“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全员参与”的重大就业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公益培训、专场送岗、创业大赛等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推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对接机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引导效果,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高满意度”的就业工作目标。近三年,学校整体就业率都达到了94%以上。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2015届毕业生生源结构规模情况201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573人,包含40个专业;本科毕业生707人,专科毕业生2866人。(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2-截至2015年8月30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15%,2015年12月12日,我校整体就业率为94.21%。(注:1、毕业生指我校全日制普通类本、专科毕业生;2、灵活就业率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及其他非协议就业率。)1.毕业生就业行业范围广阔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广阔,行业选择多元化。2.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合理我校毕业生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郑州等省会城市。先后在厦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长江三角洲的苏州、环渤海经济区的青岛、河南省郑州市设立了就业办事处。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3.毕业生工作岗位专业相关性较高“专业对口,学有所用”一直是我校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商丘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统计,我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较高,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背景密切相关比例逐年提高;第二,随着学历的升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越密切。(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1.毕业生求职选择空间大,就业满意度高2015年,我校通过各类大中型双选会、专场宣讲会引进用人单位200多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通过就业-3-信息网为100余家单位发布岗位需求信息3000余个,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6,学生就业选择空间较大。就业单位领域除钢铁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行业外,还覆盖国防工业、汽车、金融、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各学院还大力开拓和本学院专业背景相关的就业市场,2015年共组织面向本学院毕业生的各类专场宣讲会35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据调查显示,“校园招聘会及就业信息网”和“校友或导师推荐”是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有97.67%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选择表示满意。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技能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注重开设“实践技能课”,积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加强培养动手能力,狠抓英语、计算机、书法、普通话、礼仪、汽车驾驶等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使学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完善的就业服务在重视毕业生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新途径,避免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机制。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高根据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4-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10.0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同类员工中属于很高水平,58%的用人单位认为属于较高水平,98.9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或较大。根据《2015届大型双选会用人单位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8.81%。96.99%的用人单位愿意考虑与学校建立长期招聘合作关系,其中4.82%用人单位更希望能够直接建立实习基地。针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用人单位最为满意的是专业知识(97.%)、基础知识(96.45%)、敬业精神(94.33%)和协作精神(94.33%)。(四)、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关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就业动态。各学院老师认真了解跟踪每一位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针对有继续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定期发送求职信息,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指导、岗位推荐等帮助,尽可能提供同在校生一样的就业服务。2015届全校未就业毕业生共计207人,占未就业毕业生人数的5.79%。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2015年,学校明确了学生成就职业梦想的工作理念,继续完善就业辅导体系、拓宽就业市场、细化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全面、高效、满意的就业服务。(一)、完善就业工作保障机制,为就业工作保驾护航-5-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就业中心统筹协调,部处院系全力支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学校校长李纪轩在2015年度就业工作会上特别强调了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性,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二级学院领导班子都要关心学生就业,共建就业市场,落实责任到人。校长李纪轩在就业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正循环机制,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2.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大力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有效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特色行业优势,不断优化专业设臵和人才培养模式。3.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就业管理学校历来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商丘工学院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就业工作信息员制度》、《学校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学校就业工作活动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调动协调全校多方资源和力量,促进就业管理规范化。2015年,学校召开就业工作会,认真总结学校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继续执行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激励制度,将保障就业工作条件与经费到位、毕业-6-生就业率和深造率纳入学院年度考核体系,对先进学院给予相应奖励,促进各学院形成“敢比、敢超、敢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态度。针对就业工作有欠缺的学院,校主管副史国永亲自到学院走访,了解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主要困难。4.就业处积极开展网络引导,营造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就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就业辅导,开通了“主任在线咨询”,及时为毕业生答疑解惑,先后为2015届毕业生累计答疑1000余人次,受到学生广泛关注和好评。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受大学生欢迎的信息发布和就业指导形式,开通了微信、微博、QQ就业群、手机APP等平台,及时准确的为学生发布就业指导信息,营造了良好的网络就业氛围。5.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实习实践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5月,学校组织每年一度的“实习生双选会”,共有来自计算机、金融、管理等行业的28家单位参加,提供实习岗位1800余个,涵盖全校所有专业,有近2600名在校生应聘,学生通过实习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了“以实习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目前我校已与近百家重点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在校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二)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稳步开拓就业市场1.稳固传统优势行业,培育拓展新兴市场学校在完善市场-7-准入和市场信息反馈制度的基础上,举全校之力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制定了校园就业市场的管理方案和开发计划,确定就业市场主体用人单位数据库、各专业目标就业单位数据库和市场开发目标企业数据库。目前,学校企业信息数据库中有近1000家用人单位信息。2.不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搭建全方位互动交流平台,学校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与需求特点,形成以“就业信息网、手机App客户端、就业微信、学生飞信群、QQ群”为主,校园主干道宣传专栏、新浪就业信息微博等为辅的多位一体的互动交流平台,保障了就业信息在学生中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2015年学校投入经费对原有就业信息网进行升级改版,嵌入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网站日发布信息近10条。此外,学校还着手开发“青果软件—就业指导系统”,以实现就业信息“及时、主动、高效、精确”的传递到每个毕业生。3.积极开展实习生双选会,践行“大学生预就业实习计划”学校自2008年开始推行“大学生预就业实习计划”。依托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和校友企业,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到企业实际工作1-3个月时间,提前深入职场,体验岗位角色,提高就业竞争力。每年5月份和12月份,学校专门组织大型“实习生双选会”,为学生预就业实习创造机会。2015年,“实习生双选会”规模扩至近60家,行业范围和企业质量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用人单位的招聘范围覆盖了全校所有的专业。经过实习锻炼,大量-8-毕业生得到企业的肯定和好评,毕业后直接留在单位工作。很多企业对我校的“大学生预就业实习计划”十分感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和我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进一步加深合作关系,为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实践提供便利。(三)细化就业服务,力求关注到每一位毕业生1.健全就业服务管理机制,就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学校不断加强就业服务管理机制建设。一是推动就业工作标准化,制作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大型双选会操作手册》、《就业工作手册(教师版)》等工作文件,方便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准确了解就业和手续办理流程。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调研和反馈机制,形成了包括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毕业生未就业调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等贯穿毕业生求职全过程的调研体系。依据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2.大力推进“三个一”服务,关心、关爱每一位毕业生学校以“主动、高效、精细、精致”为标准,面向全体毕业生,大力开展“三个一”服务: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一次15分钟以上的“一对一”深度辅导,为每一位同学修改一次简历,向每一位同学进行一次匹配度较高的职位推荐。此外,学校高度关注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就业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主动为其提供就业帮扶和指导。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9-学校专门申请发放求职补贴,直接打入学生银行账户;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专题工作坊、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毕业生排解就业压力;对于求职能力和求职技巧较差的同学,着重进行笔试、面试“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学校还广泛发动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导师和校友等资源,为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工作推荐,确保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顺利就业。3.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了以“就业专任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毕业生辅导员”多方参与的就业工作队伍体系。一是在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为每个学院配备一名就业专任教师,全职负责学院就业工作。就业教师主要承担毕业生就业引导、咨询、手续办理、工作推荐等工作,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二是将专业课教师,特别是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纳入到学校就业指导队伍中,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四)多方联动,打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1.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建立起了以教务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多部门联动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其中,教务处从教材编纂、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理论支持;校团委以举办创业讲坛、开展创-10-业技能培训、组织创业竞赛及实践等方式宣扬创业知识、提供实践平台、促进成果孵化;招生就业处从就业指导、解读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支持。2.着力分层教育,有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坚持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既有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创业论坛、创业主题团日活动,也有面向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开设的《创业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培养创业型专才。3.坚持“五个给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活动通过“给学分、给资源、给教材、给网站、给平台”的创业教育激励保障,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以学分形式认可。2015年,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在就业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保持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血肉联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积极、主动解决毕业生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2015年12月16日-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