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2单元第3课时的知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等四方面实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这局部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学好这局部知识对于今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能记住并说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会使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笔算小数除以整数。 3、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定为: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二、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建构的过程,所以我将采用启发式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分析讨论,我则适当点拨,适时引导,。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关于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导学流程:
1、温故旧知,导出新知 列竖式计算
55.2÷24 84÷6(验算) 12.3÷15
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展开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2、自主学习,感知新知
(1)22.4÷4= 按( )的方法去除。被除数整数局部22÷4,22比4( ),
够商1,5应该商在( )位上。商的小数点要和( )的小数点对齐。
(2)1.8÷12= 被除数的整数局部1比除数12( ),不够商1,就只能在( )
位上商( );十分位上有余数( ),就在余数( )的后面添( )继续除。商的小数点要和( )的小数点对齐。
这样,为本课时所要探究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3、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数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这个局部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实行。在这个重点环节,我设计了5个层次:
(1)提出问题:
承接上一环节,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理解: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2)解决问题
确定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式子(9.84除以3)明确用除法的原因,体会除法意义
(3)算法优化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同时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算法,鼓励独立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面对新的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让学生充分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可能说用估算,有的可能改写单位,有的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用竖式计算。选出最优的算
法。
(4)探究算理,在重点处设疑,在关键处引领,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对于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受到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影响,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现根据整数除法去做,然后,根据整数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微微被除数扩大了100倍,所以上就要缩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从而发现商里的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完善算法
小数除法要按照( )的步骤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 )的小数点( )。 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局部不够商1时,要先在商的( )位上写0,点上( )后再除。
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 )再继续除。
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就是用( )乘( ),是否等于( )。
四、总结反思,培养水平
在这个环节,我会向学生提问两个问题: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儿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表达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