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慈母情深》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慈母情深》教案完整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8《慈母情深》人教(部编版)

18 慈母情深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慈母情深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遣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3.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环境描写及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图书《青年近卫军》,作者简介及古诗《游子吟》。(教师) 2.预习课文生字词,画出描写环境、外貌和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母爱的。(学生)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一、实物引入,1.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探索书背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后的故事。 2.介绍作家梁晓声。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强调多音字“龟”的两个读音。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1)同桌互相检查。 解决字词(用时:10分钟)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易混字、易错字。 的笔顺。 3.出示习题,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三、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2.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围绕《青年近卫军》,初读课文。 1.可以传阅《青年近卫军》。 2.了解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初步感知小说《母亲》。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标出读音。注意读2.(1)同桌间互相检查掌握情况,注意相互纠错。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生字书写要点。 手练习书写。 3.根据预习情况,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句。 1.认真思考,概括故事梗概。 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分层次阅读,然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从整体上感知“慈母情深”这一主题,进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习题的设计旨在为下节课做铺垫,因此难度不宜太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让学生现场书写,给学生现场纠正。 3.预习情况只作为参考,不能以此评价学生。 准“魄、纫、噪、脊、忍”的音。 进行重点指导。 2.讲清本课选自《母亲》,可以号召学生课后阅读《母亲》原文。 (3)通过图片展示“抑”和“脊” (3)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动四、结合课文,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词语解释。 1.积累词语。 布置作业(用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和2.按要求完成作业。 时:5分钟) 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大。 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启发思考(用时:5分钟) 教师指导 1.检查上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由身边事例导入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1.引导学生快速读文,找出描写并加以归类。 2.展示三个重点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出示句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出示句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4.小结:“我”向母亲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学生活动 1.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为什么对课文这里感触最深。 2.将心比心,深入情境进行换位思考。 1.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一想教学提示 要求学生回答要言之有物,不要人云亦云。 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写。 2.交流汇报: 艰苦,理解母亲劳作的艰辛。 句2:既运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又运用主语倒装句式,主要强调了母亲在艰苦环境下辛勤工作的深刻形象。 句3:四个“立刻”在这里所起的强调作用,充分展现出母亲的辛劳忙碌的深刻形象。 解课文写作背景。 4.通过数字上的对比,从情感上再次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典型的语句,是帮助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性环节。 2.这里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目的都是突出母亲的光辉形象。从而让学生对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3.补充写作背景也是帮助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学生来讲相对时代比较久远的课文。 4.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才能理解“一元五角钱”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意义有多大。 出示句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句1:充分展示了母亲劳动条件的二、研读课文,感受母爱(用时:15分钟) 3.补充资料:梁晓声家庭状况。 3.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家庭状况,理1.充分发表意见,着重说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2.把握关键词语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感情积淀,深层感悟“慈母情深”。 1.分析课文可以从重点词语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句式入手。 2.层层递进式的情感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文章主题。 三、课堂讨论,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找到升华感悟(用时:10分钟) 表达“慈母情深”的关键词语,重点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小结。 四、针对重点,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二选一: 1.饱含深情地朗读《游子吟》。 2.习作练笔:试着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自由选择,认真完成训练。 朗读侧重于学生情感上的巩固,习作侧重于情感表达。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d t n l》人教(部编版)

4 d t n l 导学案设计

课题 d t n l 课型 新授课 1.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2.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a、e、i、u、ü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拼读声母d、t、n、l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教材中的图片及打篮球、毛驴的图片;闯关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拼音卡片。(师生) 3.拼音转盘。(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播放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闯关一、动画导入,把被困者营救出来。 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2.课件出示第一关——过河。 3.小结,及时评价。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观看动画片段。 2.开火车认读四个声母b、p、m、f,全部读正确河面上就会出现一座桥,小朋友们就会顺利过河。 3.齐读课题。 1.个别读d、t、n、l。 1.课件出示第二关——芝麻开门。 规则:每扇门上有一个本课新学的声母,学生读对后,门就会自动打开。 2.指导学生读d、t、n、l。 3.讲解d、t发音要领。 二、结合情境,学音记形(用时:18分钟) 5.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认读d、t、n、l。 7.课件出示第三关——说一说。规则:学生观察d、t、n、l像什全部说完就会出现一架登上狼堡的梯子。 8.小结,示范朗读字母歌。 2.2~3名学生领读d、t、n、l。 3.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d、t。 车读n、l。 5.4人一组,组长拿出d、t、n、l有读错的,大家帮助他纠正过来。 6.开火车认读四个声母d、t、n、7.汇报:d像勺子,t像鱼钩,n像一扇门,l像一根小棍。 8.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拍手齐读儿歌。 教学d、t、n、l,可利用图画,以说话的形式帮助发音,如,借助“嘞”发准l的音。也可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方法。如,教学d、t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l时,可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音,及时纠正。 教学提示 4.指导学生学习n、l的发音方法。 4.个别读、领读、同桌对读、开火6.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合作情况。 拼音卡片,小组其他成员依次认读,么,每说出一个,就开放一朵花,l。 一把勺子d d d,一个鱼钩t t t,一扇大门n n n,一根小棍l l l。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听、读游戏规第四关——爬梯子。把本课的声母全部写对,就算成功。 l,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新朋友住在拼音王国的几楼? 三、引导观察,2.引导学生看书学习d、t、n、l正确书写(用时:10分钟) 的笔顺。 3.指导书写d。 (1)范写d,强调占格和位置。 (2)引导学生仿写两个d,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指导书写t、n、l。 则。 d、t和l住在二楼、三楼,n住在二楼。 2.边观察边书空每个声母。 3.学写声母d。 (1)跟着教师书空。 (2)在练习本上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一下。根据教师指导情况再写三个d。 4.拓展学写t、n、l。 四、游戏激趣,巩固所学(用时:7分钟) 任意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里,学出示拼音大转盘,讲解游戏规则。 生就快速读出相对应的声母或单韵母,谁最先读出可获红花一朵。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时:2分钟) 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继续完成闯关游戏。 课件出示第一关——拼一拼。 (1)课件出示打篮球图,图中的哥哥们正在做什么? (2)讲解:打篮球的“打”的读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音二、借助学具,学习拼读(用时:20分钟) (3)出示音节dǎ的卡片,指名认读。 2.组织学生回忆两拼音节的拼读要领。 3.引导学生先回忆两拼音节的拼学生活动 明确规则:今天只要学会声母d、t、n、l和单韵母的相应拼读,就能闯关成功。 (1)汇报:图中的哥哥们正在打篮球,引出音节dǎ。 (2)看图自由练习拼读音节dǎ。 (3)3~5名同学认读音节dǎ。 教学提示 用学生熟悉的动画情节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音节时,可以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进行拼读。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有没有是ti、di、tu、ni、li……这些读音的,借助有关汉字的读音练习拼读音节。 在转盘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d、t、n、l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字母的笔顺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将d、t、n与学过的字母进行区别,如,d—b、d—p、t—f、n—m。笔画名称:c叫左半圆。 1.课件出示四线格中的d、t、n、1.自由观察后汇报: 1.教学声母d和韵母ɑ的拼读。 1.学习声母d和韵母ɑ的拼读。 节,它由d和ǎ组成,合起来读dǎ。 2.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先读声母,2.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声音短,再读韵母,声音要响亮。 分辨n、l与同一韵母拼读成音的细3.齐读两拼音节拼读口诀:前音轻微差别。最后通过带调拼读,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n—ù→nù是“发怒”的“怒”,l—ù→lù是“马路”“女”,l—ǘ→lǘ是“毛驴”的读方法,再用课件出示拼读口诀。 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课件出示d、t和单韵母ɑ、e、4.同桌之间接龙读大屏幕上的音节i、u组成的音节,引导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dǎ、dé、dī、dú、tā、tè、tí、tú。 的“路”;n—ǚ→nǚ是“女同学”的5.卡片随机出示声母d、t以及韵母ɑ、e、i、u,组织学生开火车拼读两拼音节。 (1)课件出示女孩图,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谁? (2)出示nǚ拼音卡片,引导学生明确“女孩”的“女”就是这个读音。 (1)课件出示毛驴图,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lǘ的拼音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i、u、ü组成的音节,指导学生认读。 9.用今天新学的音节说一句话。 5.一个接一个地读音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女孩。 7.(1)交流并回答:图上画了一头驴,引出音节lǘ。 (2)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lǘ。 8.自由读、4人对读、开火车读ná、né、nǐ、nù、nǚ、lā、lè、lì、lù、9.自由表达。 “驴”。 3.在反复拼读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机械朗读;二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标准6.教学声母n和单韵母ü拼读。 6.(1)交流并回答:图上画了一个(2)自由练读、领读、开火车读nǚ。 的发音。 7.教学声母l和单韵母ü拼读。 8.课件出示n、l和单韵母ɑ、e、lǘ的音节。 (一)听、读游戏规则:闯关的路上出现“马路、泥土”两个障碍物,(一)课件出示第二关——认一认。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生词。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马、土、不”。 三、结合图画,3.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组学习生字(用时:8分钟) 织学生认读。 4.指名用本课新学生字说一句话。 (二)课件出示第三关——读一读。 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汇报自由练习情况。 3.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儿歌。 把它们放到相应位置,就可以扫除障碍,顺利前行。 1.3~4名同学读生词。 2.同桌合作,学会“马、土、不”三个生字。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2~3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说一句话。 (二)听读游戏规则:狼堡的门上写了一首儿歌,只要同学们读对就可以打开门,进入房间。 1.自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音节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2.2~3名同学读儿歌。 3.男女生对读、拍手读、全班齐读儿歌。 六人一组,组长拿出拼音大转盘,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用时:10分钟) 出示“快乐大转盘”,讲清规则。 小组成员依次任意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儿,就把转盘内圈的声母和外圈的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快速拼读出来,读正确的可得一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分最多者获胜,获得博士 针对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纠正、示范、鼓励。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发音,准确拼读。 1.儿歌“轻轻跳”很有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相关的环保意识的渗透。 2.新学习的三个生字都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在识记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 帽一顶。 一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 汉语拼音3《b p m f》人教部编

课题 课型 3. b p m f 总课时 二课时 新授课 设计者 周义勤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乐于拼音。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习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乐于拼音。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看图、记拼音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学活动 1、卡片,齐读单韵母,小组赛读四声调。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和y w 是一家人, 叫做声母。 二、学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课件) 习声母b 2、广播的“播”就是b的读音,不过声母是胆小的孩子, 发出的声音不像单韵母那样响亮,而是又轻又短的。 3、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6、同学们再看b,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补充内容或设计意图 三、学习声母p 四、学习声母mf 五、复习巩固 六、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它呢? 7、声母宝宝b住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四线格) 8、教师指导:b占四线格上、中格,由竖和右半圆组成。 9、教师师范书写:先写竖,写在上、中格,上个不顶格,再写右半圆,写在中格。 10、学生拿出《生字抄写本》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 1、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出示课件) 2、爬山坡的“坡”就是声母p的读音。老师说过,声母要读得短一点,轻一点 3、教师示范读 4、请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好 5、小朋友发现了,b和p发音非常像,怎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试验。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白纸,把纸片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6、同桌一起来读一读b和p。 7、再看p,你怎么记住p? 8、跟老师读: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区别b和p 9、b和p在写的时候有哪些不同呢? 10、 教师示范书写:先写竖,写在中、下格,下格不顶格,再写右半圆,写在中格。 11、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练习写一写,每个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 1、同桌一起讨论m和f分别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2、请一个同桌起来说一说。 3、教师示范书写m和f 1、开火车,巩固b p m f的发音。 2、归纳已经学过的声母、单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说明单韵母有声调,声母没声调。 bpmf每个读五次,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1、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乐于拼音。 2、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 3、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一、复习旧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玩了这么多天了,课 导入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你还记得他们吗?(课件出示:单新课 韵母:a o e i u ü 声母:y w b p m f音节:yi wu yu) 二、学习新1、指导学生看拼音图,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推知 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播放课件) 2、小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练习拼读(播放课件) 4、读出四个声调(播放课件) 5、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 7、小老师带读 8、看语文书本第11页。这是谁?(八戒)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呀?(8) 9、小男孩儿在干吗?(拔萝卜) 10、谁在打靶?你打过靶吗? 11、请用ba组词或说句子。 三、学习生1、同学们,学习了拼音之后,我们可以用拼音来拼字 读生字了,现在我们先来试试看吧!(播放课件) 2、同桌合作学习,拼读生词。 3、老师指导轻声的读法,小组比赛读 4、学生看拼音读词,去掉拼音读词。 四、作业布读语文书本上的拼音 置 作业 板书 课后反思 3. b p m f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魄、抑”等生字,会写“辞、龟”等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体会“慈母情深”

3、 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认识“魄、抑”等生字,会写“辞、龟”等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重点语句段,在个性化阅读和交流中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深切感悟“慈母情深”。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8课“慈母情深”。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的时候,你脑海中闪过怎样的画面?

生:闪过妈妈带我们在外面玩耍、做游戏的情景。 师:多么充实、温馨的画面。 生:闪过妈妈替我们洗衣服的情景。 生:闪过妈妈给我们做好吃的画面。 师: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课文不说慈母请,而说慈母情深? 生:慈母情深表现在哪些地方?

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慈母的情深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出示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 3、指生读词语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齐读两遍。 师: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呢?

生: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本书在”我“心目中的最重性。 师: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太大了,太吵了,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词语的意思? 生:查工具书。 生:根据字面猜想的。

师:你们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 课件出示龟裂。指生说出其他的读音并组词。 师: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 (生做出把拳头握住状。) 师: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生:握。

师:能不能用上刚才我们认读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我一直想买一本书价一元五角的《青年近卫军》,想得(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

4、指生填空。。

师: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冒出问题来。 生:为什么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都那么困难。 师简介当时背景。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1、师:下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在感动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生按要求边读边画)

2、师:下面谁来读读,读出你的体会。

生读句子,师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请生读句子)

师:“震耳欲聋”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声音非常大,震得耳朵都快聋了。

师:把这个感觉送入你的朗读中。(生感情朗读句子) 师: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生:我们小区有人在装修房子,声音吵得人都烦死了。 生:小区有结婚的放的音乐震耳欲聋。

师:你还愿意呆在家里吗?(不愿意)不但烦,还不想呆在那儿,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句子。 师:噪声只是响一会儿吗?马上消失了吗?立刻停止了吗?答案就在字里行间,迅速地找出来。 生:从“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看出响了不止一会儿。 生:从“妈--”中的破折号可看出。

生:从“母亲大声对那人女人说”可看出来。 生:从“旁边的女人对着我喊”看出来。 师:再读这一句,把你的想象、感觉读出来。 师:噪声震耳欲聋,母亲却持续工作着。读-- 师:明天还将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下工作,读--

师:春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夏天和冬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师:假如就是你,你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给母亲换个工作。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再读,表达出你对母亲的关心与疼爱。 师:我的鼻子怎能不酸?

3、师:下面继续交流你感动的句子。

生交流,师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

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生一时语塞

师:你一定有感觉,你轻松吗?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到很难过。

师:看来你难过得都词不达意了。 师:你想表达怎样的感受? 生:我真想哭。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来,一起读。 师:你一定发现这部分写得非常特别。 生思考后举手

生:“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 师:对,还有吗? (生答不到点上。师点拨)

师:平时“我的母亲”放在前面读读。 生读

师:放在后面特别吗?

生:我感觉把“我的母亲”放到后面有些特别。 师:我们看过电影、电视里面的慢镜头吗? 生:看过。

师:自己读,感受一下哪个地方给你慢镜头的感觉? 生:从背直起来了可感受到。 生:从转到身来了可感受到。

师:细细慢慢地读。通过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 生读后交流

生:这是一个极其瘦弱的背。 生:十分弯曲的背。

师:那是一个劳累的背,弯曲佝偻的背,瘦骨嶙峋的背。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她曾经是怎样的?

生:十分笔直的健壮的。

师:然而,现在的背竟是这样的背。读-- 生再次读句子。

师:你看到了母亲的脸,这是一张怎样的脸? 生:粗糙的脸。 生:疲惫的脸。 生:瘦弱的脸。

师: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读。 生再次感情地朗读。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曾经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生:曾经拥有一张光洁的脸。 生:曾经是一张红润的脸。 生:洁白的脸。

师:曾经那样光洁、美丽的脸,可现在却变成这样了。读-- 师:那是怎样的眼睛?慢慢看,细细看。 生:那是布满血丝的眼睛。 生:那是疲惫的双眼。

师:这是我母亲的双眼吗?不,不是这样的。我母亲的双眼曾经是怎样的? 生:是清澈的。 生:是水灵灵的。 生:是炯炯有神的。

师:然而,现在水灵灵的、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了。读--

师:母亲坚挺的背、光洁的面容、水汪汪的眼睛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带着困惑、惊诧来读这句。老师读三个“我的母亲”,同学们读剩下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下面同学们读三个“我的母亲”,老师读剩下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坚挺的背哪里去了? 生:在岁月的操劳中远去了。 师:光洁的面容到哪里去了?

生:在繁忙的工作中远去了。 师:水汪汪的眼睛又到哪里去了?

生:在为了养活一家人辛苦的劳动中远去了。

师: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假如你就是看到自己母亲这样挣钱,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的母亲太辛苦了。 生: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师:现在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辛劳的母亲。疲惫的姆亲。 4、师: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交流,师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如果说前一句是慢镜头,那么这一句是个什么镜头? 生:是快镜头。

师:哪个词给你这样的印象? 生:立刻。 师:几个“立刻”? 生:四个。

师:是啊!一人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下面读,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生读。读得有点慢。

师:请再立刻点,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的。 生再读,读得较快。 师:中间能不能做到不换气? 生读,读完有点接不上气了。

师:同学们读得太快了,觉得有点受不了了。你不过是动了下嘴皮子,而母亲却是“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生:用四个“立刻”,感觉一个比一个快。 师:是一气呵成。能联系母亲干的活谈谈吗?

生:用四个“立刻”感受到母亲工作更单调、更乏味。

师:从用词角度,哪句给你的感觉更单调、更乏味? 生:第一句。 师:为什么这样写?

生:四个“立刻”反映母亲工作的单调、枯燥。 师:再读原句--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喘口气?不伸个懒腰?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这样挣钱的。读--

师:母亲这样劳累,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现在你看到了一位 怎样的母亲? 生:忙碌的母亲。

师:如果把母亲辛苦工作的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汇成一幅画,你觉得起个什么名字合适? 生:母亲辛苦挣钱图。

师:当我向母亲伸手要钱时,母亲怎样的表现?读,画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数着。 师根据学生找的动词引导读,并讲解细节描写。

(生边读边画,然后交流。师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细节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塞。

师:读,细细地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塞? 生边读边体会 生:这是迅速的一塞。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这是慈爱的一塞。 师:带上去读。

生:这是充满期盼的一塞。 师:带上去读。 生:这是紧紧的一塞。 师:带上去读。

师:这是慷慨的一塞,毫不犹豫的一塞。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是爱。 生:是期盼。 生:是辛勤的汗水。

师:母亲给儿子钱的画面给它起个名字? 生:母亲慷慨塞钱图。

师:母亲挣的每一分钱都那么不易,但当儿子要钱买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的把钱塞到儿子手中,这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

师:这一塞更是母亲的爱、期盼、汗水与心血。想想母亲挣钱的一个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想象,升华词句

师: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

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师: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震耳欲聋的噪声说,对着瘦弱、弯曲的脊背、对着毅然塞在我手心里的钱的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拿起笔,写下来。

(生动笔写。师巡视。)

生:母亲,您为了我们这样的操劳。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师:你懂事了。

生:母亲,您挣钱真不容易,我不买书了。我要买瓶水果罐头,给您补补。 生:母亲,您干活太苦了。我要让您换个工作环境。 师:有你这份心,妈妈再苦再累也值得!

生:母亲,您工作的环境太恶劣了。我一定考上大学,出来好好工作,赚钱让您下半辈子享福。母亲,我爱您!(声音有点小)

(师鼓励:“大声地说。”)

师:我看到母亲工作这样辛苦,特别心疼母亲,就用这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又给我凑齐了买书的钱。这么支持儿子读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慷慨的母亲。 生:通情达理的母亲。

五、简介作家,升华情感。

师:母亲的情不但深厚,又触动、影响、感染了我。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孝顺、呵护母亲的人。齐读课题。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梁晓声。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他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他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他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催他奋进,终于使他成了大作家。

师出示梁晓声简介。 六、总结写法

师:同学们,作者梁晓声能把这么一大段话(手指大屏幕)概括为非常精炼的四个字:慈母情深;他也能把这段话扩写为长长的整整38段话,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辛劳的、忙碌的、不知疲惫的母亲,一个通情达理的深爱孩子的母亲?

生: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七、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伴乐朗读《游子吟》

生:抓住了母亲工作时的场景进行描写。 生:抓住了母亲给钱的动作,运用了细节描写。 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伴乐朗读《游子吟》

师:张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方面感动于作者笔下的母亲。另一方面,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把我们当作心头肉,当作世上最珍贵的事物。下面让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好,注视着屏幕,用你的朗读把这首诗送给自己的母亲。

作业:

1、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2、 搜集梁晓声的《母亲》,认真读一读,感受一下母子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辛苦

疲惫 爱

忙碌 通情达理

作业:

3、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4、 搜集梁晓声的《母亲》,认真读一读,感受一下母子情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