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 2010年12月 景德镇高专学报 Journal of Jingdezhen CoHege Vo1.25 No.4 Dec.20IO 纹饰与现代陶瓷设计 胡桂堂① (1、景德镇青画斋工作室,江西景德镇冯通亮 333000) 333000;2、景德镇市力胜瓷厂,江西景德镇摘 要:纹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 神。本文以我国传统纹饰为例,阐述了将其应用到现代陶瓷设计中,并在作品设计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纹饰;陶瓷设计;陶瓷艺术 中图分类号:J 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10)04-0095一ol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人们求新、求美、求华贵,对陶瓷 工艺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唐代瓷器多吸收了当时姊妹艺术 中国陶器制造艺术源远流长,自石器时代人类发现高温 改变泥土的特性并制作陶瓷以来,陶瓷就成为人类装饰居室、 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器物。 由于2l世纪的科技发展和信息化革命,现代陶瓷设计理 念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性趋势。将中国古典元素融合运用在 的精华,如越窑仿玉器、长沙窑仿金银器等。当时无论是钧 瓷、汝瓷、耀州瓷、景德镇瓷,还是唐三彩,都在色釉上追求装 饰的表现形式,其中,焦作当阳峪窑的绞胎瓷利用瓷胎内的纹 饰变化来装饰瓷器,这在世界陶瓷技法运用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出土的作品来看,当阳峪窑绞胎瓷的装饰纹样有羽毛纹、编 陶瓷设计中是现代陶瓷设计探索与创新的课题。“传统+现 代”是我国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陶瓷设计传承的理 念。本文从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着手,以中国传统纹饰 为设计亮点,引入到现代的陶瓷设计之中。 织纹、木理纹、麦穗纹、不规则花纹等,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胎 中求变,纹样丰富,不可复制。 1 中国传统纹饰 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从其 艺术本质来说,它必须附存于工艺品的本体上,从这个意义上 看,它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它往往表示人们的认识和约定俗 2 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纹饰是陶瓷制品的一部分,和谐统一的纹饰不仅起 到美观的作用,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积淀。 对中国传统纹饰进行研究及总结,将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与 成的观念,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纹饰一般分为 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即角隅纹样)、边饰纹样、散点 纹样、连续纹样(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中国传统纹饰蕴含了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 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 内容之一,反映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在中 国历史上,传统纹饰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陶瓷、染 织、金属、家具、园林建筑、宗教等,纹饰带有很强的行业特点 和地域特点。 现代陶瓷设计相融合,对于现代陶瓷纹饰的设计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对于将中国传统纹饰应用于现代陶瓷设计,发挥纹饰的 各项功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2.1对比 对比是现代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段之一,在陶瓷设计中. 对比的手段非常多样化,釉色、图案、肌理等皆可形成对比。 在现代陶瓷的设计中引入中国传统纹饰,这本身也可产生一 种传统和现代的强烈对比。例如现代许多茶具的设计中,以 从远古的简单纹饰到明清的吉祥图案,它们很多都具有 象征性。在中国传统的纹饰中最有代表性并且为大众所喜闻 传统的釉上彩婴戏图案装饰现代的陶瓷造型,色彩以红、黄、 绿为主导,在白色底釉的衬托下,鲜明活泼,装饰作用明确,传 统图案和现代陶瓷造型相得益彰。 2.2借喻 乐道的应该是龙纹和风纹。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是 积聚着各种兽类特征的想象的产物。在宋以后,多表示天子、 权力;在民间,则表示吉祥、喜庆、勇猛、神威等意义。凤纹是 中国传统纹饰如浩瀚海洋,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商代后期出现的,比鸟纹更加华美,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 凤被赋予祥瑞之意,多有美好吉祥的含义。 设计资源,不妨从中提取一点或者界定一块加以借鉴,运用现 (下转第98页) ①收稿日期:2010—1O—l2 作者简介:胡桂堂(1986一),男,江西婺源人,陶瓷工艺美术师。 ・98・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年l2月 北;国家领导人对《五朵金花》的喜爱以及大力宣传.使影片产 上衣、围腰长短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差异则集中在她们的头 生了轰动性效应,在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获得了 最佳导演银鹰奖而蜚声海内外,大理白族青年女装d土因为《五 饰上。 如今,虽然不同支系的大理白族青年女装仍然植根于白 朵金花》而被世界所认识。2000年全国评选2O世纪最佳影片 族的生活中,但是,大理白族女装却又再次出现了统一的趋 势,即出现了以舞台装为代表的白族青年女装,这套女装不仅 时,《五朵金花》被全国观众评选为第一佳片。“金花”也再次 成为世界认识大理的一个窗口,大理递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已经被白族青年女性所接纳,有的白族中年女性,为了特定的 审美需要,她们也会跨越年龄界限,而着已经生活化了的舞台 “金花”的服装,大理白族青年女装,便是这张“名片”中最亮 丽的、标志性的一笔。 第四,白族青年女装是一种动态符号。白族服饰从秦汉 至南北朝时期的“头饰羽翎”,到唐初的“以毡皮为披,女子绝 装。游客到大理所选购的白族服装,也是已经生活化了的舞 台装,各种礼仪、礼宾活动中,着装者也选用这一套有着特殊 文化意蕴的舞台装。 布为裙”,再到“丈夫妇人以自缯为衣,下不过膝”,再发展为元 代的“以青纱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巾”,白族服装都呈现出 参考文献: [1]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第1版第254页. 趋同的特征,到了明清,白族服装打破了大一统的状况,出现 了不同的支系。现在,白族女装既有地域的区别,又有年龄的 不同。从年龄看,白族女装可分为老年装、青年装和儿童装, 其中,青年装是白族女青年的嫁妆。在白族地区,女孩从十 三、十四岁就开始精心替自己缝制嫁衣,嫁衣制成以后,她们 [2]高金锁.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J].学术探索, 2009年第0l期. [3]王丽华.服饰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 177页. 会小心保管,直到出嫁之日,方才着装,然后便作为珍品精心 收藏,只在重大节日才偶尔着装。从地域看,白族主要集中在 洱海周围的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一带,但由于具体居住的地 域环境不同,白族青年女装也形成了不同的支系。在不同支 系的白族青年女装中,共服饰图案、颜色搭配有所不同,长裤、 —[4]施惟迭,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第1版第254页. [5]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第316页 9 ・ ; ・ }: , ; ・9 ,9‘e・ ;} -・ :・ ・§;}— ; ; , 9・ ・9;}・9 —9 ;e・: }— 誓r・ ,9■}, 夸;}・ ;P,j , ;}jk —・ :・Ij}・:I; ・:-j} ,9 rj; ,:-I ・出 (上接第95页) 代的设计理念加以重新诠释,以在突出民族性设计和本土化 设计的同时,赋予设计作品新的艺术形式。很多花器系列作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传统纹饰一直受到陶 瓷设计艺术家们的关注。伴随着人们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的 巨大变化,促使陶瓷设计艺术家们加深对传统、对生活的理 解,不断开拓新的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艺术形态,不断从新 的视角去挖掘生活陶瓷设计艺术的本质,用充满生命意识的 内在形式的作品去打动人们,不断让陶瓷设计艺术这棵大树 品的设计中,作者借鉴了古代女性服装图案来设计陶瓷造型, 配以浅刻的花卉纹样,施以亚光白釉,造型特征娟秀文雅,深 刻表达了东方艺术之美。 2.3重构 将中国传统纹饰应用于陶瓷设计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在中国的传统纹饰中,很多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纹饰地域性 过强或者色彩对比过于强烈,在公众的审美心理上不具备普 遍性,此类纹饰应慎用。在后现代主义流行的今日,设计的多 元化和个性日益被人们所关注,陶瓷产品的设计同样需要独 特的艺术形式。在陶瓷设计中,体现这种个性最直接的方式 有枝有叶,向四面八方生长。另外,将传统图案作为设计要索 引入陶瓷设计,需要设计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中国传统文 化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有熟练的设计技巧,并熟悉相关陶瓷 工艺,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的创造思维能力,设计师只有不断 的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陶瓷 作品。 是将传统设计元素进行重构,使产品的造型色彩、装饰等因素 细化,让消费者自己搭配或组合产品,表现自我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程珩.陶瓷-色彩・生活——论陶瓷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景德 镇陶瓷,2001,(4). 纹饰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从陶器出现之日 起,就受到设计者、制作者的重视和运用,它比造型更能反映 人的精神世界,更能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和寄托某种愿望,不 论是实用性的陶瓷器的纹饰,还是艺术陶瓷器的纹饰,“纹饰 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 饰物。”纹饰有的用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也有的用人的观念 构造的东西。 [2]李英,杨金辉.简论中国古代陶瓷设计的象征性[J].武汉科技学院 学报,2007,(6). [3】高扬.中国传统纹样的审美趣味[J】.长春大学学报,2008,(3). [4]陈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