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思茅市茶产业融资对策探析课题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市100875)
企业信誉低,商摘要:现代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思茅市茶产业发展融资困难,主要原因有:
文章提出,要彻底改善茶产业业银行经营战略与模式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缺乏融资担保,支持单一等。
发展的融资状况,就必须依托茶产业化进程,借助引导性的外援资金,促进企业由内源性融资向外源性融资转变。同时,、银行、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配合,构建适合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市场融资体系,积极吸引外部资金,规范茶产业投资行为。
关键词:思茅市;茶产业;融资;信用担保;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1007-826602-0045-04
资方式条件严格,目前思茅市还没有通过这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
一、目前思茅市茶产业主要融资渠道
思茅市茶叶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
1.股份制入股。股份制或合作制形式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重要的资金筹集形式。思茅市茶叶企业的股份制入股资金,大多以注册资金的形式注入,用作生产或经营的启动资金。
2.职工集资、亲友借贷。这是一种在职职工按一定标准,以风险金、保证金、押金等形式缴纳,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融资方式。这往往是在企业借贷无门、周转资金紧缺时使用的筹集方式。
3.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主要包括预收定金、赊购原材料和代销商品等。它仅限于一些信誉好、产品紧俏的企业,在思茅市所占比重很小。
4.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获得银行借贷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资产规模,而思茅市茶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有限,银行贷款比重小,甚至无法从银行贷款。调查发现,茶企
业获得的金融信贷支持很小。
5.扶持。这主要是通过注入资金新建市场、改善环境或直接对一些民营企业以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扶持的形式使企业获得发展资金。思茅市扶持茶企业发展主要致力于扶持龙头企业。目前,思茅市茶生产企业中有省级贴息扶持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0家,市给予每年10万元 ̄30万元的资金扶
①持。但受财力影响,这种融资极为有限。
6.外部投资。近年来,市场上对普洱茶的需求升温,一些外部投资者开始瞄准思茅市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为茶产业注入了一部分区域外资金。如励骏会投资思茅框架协议在2006年初签订,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7.民间借贷。这种方式因为受到法律的,比较隐蔽,也因为没有法律保护,由此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很多。
在企业融资渠道中,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是当今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方式,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证券管理部门批准,上市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但这种融
二、思茅市茶产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融资方式需要企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以及的协同作用,而思茅市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着制约产业融资的因素。茶企业的“小、散、乱”与落后的融资方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茶1.茶企业自身存在缺陷。首先,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偿还
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弱。其次,企业经营机制落后,产品市场导向性差,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销售市场,导致资金回笼不稳定,难以通过银行信贷部门和担保机构对企业变现偿债能力的评估。再次,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致使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也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因此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十分谨慎。最后,茶企业债务拖欠负担重。以景谷县为例,1987年以来,先后建设18个茶叶基地,由于建
45
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后期管理资金难以到位,企业和基地缺乏生产资金,导致正常经营活动难以进行。
2.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和经营模式存在。首先,贷款成本高,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付出多。大多数茶企业需求的信用额度小,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贷出监督、贷后收账等成本。其次,授信程序、贷款审批机制不适应茶企业资金需求的变化。茶企业的资金需求额度小,季节性强,授信申请时间紧,而银行授信程序复杂,贷款审批机制难以满足茶生产企业融资的季节性和应急性资金需求。最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实力弱,未发挥应有作用。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但信用社的利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这些金融机构存在惜贷、慎贷倾向,未发挥应有作用。
3.融资担保体系缺失。一方面,大多数茶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也难以找到比自身规模大、符合要求的担保基金、公司或企业;另一方面,有些茶企业因厂房产权关系不明晰或不健全,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资金,如普洱县特种茶厂因为厂房产权关系不清而难以通过抵押申请贷款。
4.支持比较单薄。目前,思茅市争取茶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是争取国家、省、市的立项,贴息贷款、扶贫资金、技改资金投入茶叶基地建设,以及市、县、乡财政扶持等方式。根据市、县级财政情况,整合农、林、水、技改、以工代赈、科技等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每年投入相应资金作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部分作为当年茶产业发展的专项经费;一部分作为滚动资金,对重点产茶区、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1.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融资的企业和产业基础。思茅市茶叶生产经营基本还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式的小规模加工状态,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产品大部分是低档次原料产品,以给其他省份或外商供应原料的方式销售,每公斤茶叶平均销售价仅14元左
②右,茶企业效益低下;茶企业还处在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户经营阶段,产品销售处于坐地待购的状态,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茶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导致缺乏扩大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投入资金,进一步制约了企业资金积累,降低了企业偿债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融资信用,形成了一种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
2.茶企业融资处在内源性融资向外源性融资的变迁过程中。思茅市茶企业基本都是内源性融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发展速度缓慢。企业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引导性资金加大,但外源性融资体系尚未建立。2005年,省、市两级加大了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云南省财政厅把2005年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中的75%,都用于扶持思茅市的茶产业。据统计,2005年省、市两级共为茶产业投入资金3386.7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持资金2765.7万元,市级专项扶持资金621万元。全市10个县(区)共31个项目得到上级资金扶持,安排市茶办产业化资金350万元。扶持重点茶叶企业,云南省财政厅茶叶扶持资金重点对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等初具规模且各有特色的企业给予扶持。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设备投资、生产车间改造、技术引进推广及茶叶基地土壤改良、低产茶园改造、修建机耕路等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树种培育等项目。
但是覆盖全市的融资体系尚未建立。由外援性资助到企业借助外源性融资体系发
展还有不小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说,提升企业的信用能力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举措,但企业借助外部信用担保来自主融资是必要的环节,因此还需要在促进企业融资方式转换上有所作为。
总之,就茶产业发展融资来说,思茅市仍处于外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阶段,尚未在产业内部形成自我发展机制,缺乏适于企业内生融资模式的创新环境,缺少一些和机构来支持企业的发展,缺乏适宜企业信贷特点的贷款担保,包括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组织、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利息补贴基金等,在客观上了茶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四、思茅市茶产业融资的思路与对策
产业发展的源头在企业,而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也就不同,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的变迁过程。思茅市茶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的阶段,融资是其成长的助推器,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1.要推动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茶企业融资涉及到四个行为主体和一个参与主体。四个行为主体是、银行、茶企业及相关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参与主体即区域内外的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各类投资者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既可以对企业予以扶持,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些相关主体的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三、从资金角度对思茅市茶产业发展进程的判断
目前,思茅市引导性资金有所加强,重点比较集中,但茶企业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系。从资金融通的角度看,思茅市茶产业呈现出的特点有:
46
在商业银行贷款限定条件的前提下,思茅市茶产业融资的主要思路应该是:、银行、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配合,构建适合茶产业及相关企业的融资平台,积极利用国家对金融业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建立完善的市场融资体系,整合本地现有资金。同时,把握区外对投资普洱茶的热潮,吸引外部资金注入并加以合理利用,为思茅市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为打造茶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思2.实现企业内部资金良性循环。
茅市茶企业摆脱资金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出有市场的产品,加强内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
茶企业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建立一套有效的资金运用制度,赢得银行及其他投资者的信任和理解,争取获得比较好的融资条件。此外,有关部门要建立培训制度,对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更新经营者的现代经营理念和融资观念,树立负债经营的现代经营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加企业的内源融资。3.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商业银行作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帮助中小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由此构建的信用担保体系如图2所示。
(1)选择担保机构组织形式。目前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二是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由地方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作出承诺保证责任并推荐中小企业;三是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这类机构的运作采取担保基金的形式,实行封闭运作。
(2)选择担保实施方式。根据思茅市茶企业发展现状,可以采用互助担
保基金的形式,建立面向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将银行、担保公司、借贷企业三者的利益绑在一起,共担风险。互助担保基金可通过如下具体措施来实施:一是牵头,注入启动资金。二是入股担保公司的企业采取“会员制、封闭式”运作。三是在担保过程中,担保公司为入股企业提供5 ̄10倍于入股金额的担保金额,为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四是建立再担保制度,由企业自身通过企业的资产或企业主的个人资产对贷款实施反担保,或者由出面实施再担保。五是配合担保公司运作,对会员企业规模优先、资金优先、利率优惠,积极扩大贷款外延,使担保公司由封闭型适度向开放型转变,以满足更多小企业主的融资需求。六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补偿资金,对担保基金在运营中形成的收益实施税收返还,促使基金滚动发展。(3)完善担保体系的保障措施。信用担保公司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信用,而承担的是责任。因此,信用担保公司必须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业务操作程序,防范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首先,建立和健全对企业的资信调查、担保风险评估、履约状况分析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其次,采取和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硬性措施和机制。再次,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的信息披露。最后,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担保机构业务与财务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对担保机构的资信进行调查、评估,根据担保机构的资信状况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等。
4.合理定位在融资体系中的
作用。思茅市茶企业的融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外,还应起到监督的作用。既要对外部资金进入进行规范,以防止对本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保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对茶企业的规范经营实施监督,以保证企业资信能力的提高。为此,应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配合茶产业的行业规范,合理引导外部资金流入。
(1)建立茶产业投资基金。茶产业投资基金就是通过向全社会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行基金券(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从而筹集一定的资金。交由专业机构管理,专门用于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投资,对受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使之相对成熟和壮大,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2)提炼茶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在基金募集方式的选择上应以公募为主,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区域外的资金;就基金类型的选择而言,考虑到茶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如茶园投产建设周期长、资本投资期较长、变现困难等,现阶段茶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宜采取封闭式,规定明确的存续期限,以保证其投资的长期性;就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来说,思茅市茶产业投资领域相对狭窄,规模较小,可以采用契约型基金组建方式;在基金发起和设立方式上,可由投资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投资公司发起,吸收财政科研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茶产业科研开发专项基金、用于鼓励科研开发的低息贷款以及部分金融保险机构的资金共同组成。
(3)吸引“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是一种参与性投资,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本金的个人对所选择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民间投资方式。天使投资人一般具有丰富资金、专业知识及投资愿望。投资后,天使投资人往往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帮助企业使其资本增值。他们作
47
为董事或监事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设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公关;设计退出渠道和组织企业退出等。思茅市的茶企业不仅资金短缺,在管理经验、法律、投融资等多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引入这类投资对于茶产业企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云南省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课题《云南省思茅市普洱茶
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成果之七。课题负责人:刘学敏,沈培平。本文作者:赵辉,刘学敏,沈培平,王玉海,李咏涛,郝春,徐蕾,廖竞谦,安晓玥。
注释:
云南省思茅市经济[1]资料来源:研究室。
云南省思茅市茶产业发[2]资料来源:展办公室。
(1977-),辽宁省抚顺[作者简介]赵辉
市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主要研究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刘学敏(1963-),山西省襄汾县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沈培平(1962-),云南省腾冲县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敖华
ResearchonCountermeasuresofFinancingfortheTea
IndustryinSimao,YunnanProvince
Reaearch
Group
(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authorspointoutthatdevelopmentofmodernindustryneedssupportofcapital.Thedevelopmentofteain-dustryinSimaofacestheproblemoffinancingbecauseofthelowcreditstanding,theoperationstrategyandmodeofcommer-cialbanksthatunsuitableforSME'sfinancing,thelackoffinancingguaranty,andthesinglenessofgovernmentsupportpolicy.Theauthorsputforwardthat,toimprovethecurrentsituationoffinancingforthedevelopmentofteaindustrytothecore,weshoulddependon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governmentinguidingforeigncapital,andhelpenterprisesrealizetrans-formationfromfinancingfrominternalresourcestofinancingfromoutwardresources.Atthesametime,government,banks,in-termediariesorganizationsandenterprisesshouldcooperatewitheachothertoconstructamarketfinancingsystemthatsuitabletothedevelopmentofteaindustryandotherrelatedindustries,attractmoreforeigncapitalandstandardizeinvestmentbehaviorinteaindustry.
Keywords:Simao;teaindustry;financing;creditguaranty;governmentpolicy
\"\"\"\"\"\"\"\"\"\"\"\"\"\"\"\"\"\"\"\"\"\"$\"\"\"\"\"\"\"\"\"\"\"\"\"\"\"\"\"\"\"\"\"\"\"\"\"\"\"\"\"\"\"\"\"\"\"\"\"\"\"\"\"\"\"#
\"\"\"\"\"\"\"\"\"\"\"\"\"\"\"\"\"\"\"\"\"\"$欢迎订阅2007年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原名《中国物资》《,是中国市场学会会刊,全国流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流通经济类理论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刊物主要发表流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流通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发展方向,传播市场信息,交流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物流科学技术。其主要栏目有:现代物流、绿色流通、市场分析、电子商务、营销管理、企业管理、经贸论坛、投资理财、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学等。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是全国各级的经济决策与管理者、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者、流通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及财经类院校的广大师生。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6元,全年72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2-736,国外发行代号:1599M。通讯地址:北京240信箱;邮政编码:101149。电话(传真):(010)89534242/89534488;E-mail:cbam12345@126.com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阅(可破季),可享受九折优惠。%%%%%%%%%%%%%%%%%%%%%%%%%%%%%%%%%%%%%%%%%%%$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