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应强化的素质

谈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应强化的素质

来源:筏尚旅游网


谈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应强化的素质

摘要:本文是针对新的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师 专业基本功 运动负荷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沃土,是增强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社会建设者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就是体育教师。这是一支较为特殊的队伍,其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课余活动,使学生充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三技”,把思想教育寓于身体锻炼之中,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奠定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突飞猛进,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学校体育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打破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循规蹈矩式教学方式,把健康、快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这就是体育新课改的主要内涵。为适应这种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为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1、中国的兴衰呼唤这种责任感。纵观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改打破了以往的性、封闭性、死板性,走向了民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而这种改革也很容易造成另一种弊端的出现,那就是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课堂出现了“放羊式”的盲目教学。要克服这一问题,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要牢记体育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明确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把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能训练融入快乐之中,使之成为一个心里和形体完美发展的人。

2、真诚的师爱需要这种责任感。走入学生中,打破年龄和地位的界限,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成为学生的一员,做他们的好朋友,用心去观察他们,去赏识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对他们要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宽容和关怀,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责备,做一回忠实的听众,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长处,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使自己成为学生,走入学生世界中,用一份真诚热心,去换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二、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1、非专业性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体育教师的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保证在工作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才能谈得上创新。文学、哲学是加强自身修养,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是解决人的世界观的,体育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以从中得到启发,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2、专业知识。体育教师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手段。从外观看,体育好像只是简单的身体运动,但要想通过这些简单的身体运动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和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却并非易事,这需要体育教师对练习的动作、负荷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安排,才会避免练习者走入误区,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扎实地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等知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时代的出现,胖墩型和豆芽型的孩子逐渐增多,这也为体育教师出了另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研究体育营养学、体育与健康等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各种类型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安排课堂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快乐中改变学生中这种不正常的身体形态。

3、过硬的技术本领。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有恰当、准确、精炼的讲解,更要有干净利落的动作示范。要上好体育课,必须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新课改后,更加体现出了动作示范的重要性,课堂中的动作示范所显示出的作用远远要大于语言讲解,尤其是青少年,其神经系统的特点决定其兴奋性很高,往往一个正确、漂亮的示范动作要比几分钟的讲解会取得更佳的效果。教师的示范动作是一种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它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状态,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较高的教育、教学、训练能力

学校体育的整体内涵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两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和教学研究等内容,体育教师要想完成好这些工作,就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

1、理论和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体育与其他类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它具有语言教学和形体教学双重性。既要求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有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力。因而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灵活多样、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形体语言描述能力。学校体育涉及的运动项目很多,像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要门门精通,如果仅仅做到掌握是不够的,特别是运动队训练,在这方面要求就更高了。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勾通的桥梁,在教学训练中,它是传递知识、思想教育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无论是在教学、两操,还是在业余活动和训练中,形象生动、准确简练的讲解、循循善诱地解答问题等,都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洪亮、流利、清晰、得体而又富有情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新课改后对体育教师的语言讲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否用最少的时间、用最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把动作技术概述清楚。

3、组织能力。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生。授课的场所是空旷的操场,受干扰的因素很多,同时也时刻存在着危险因素,这就要求

体育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善于运用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尤其是新课改后,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传授一定的技术、技能,对学生施加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又要培养学生兴趣的发展;既要做到快乐,又不是放羊式的听之任之;既要有激烈的对抗竞争,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这一切对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研究教育规律,探索教学方法,正如同一个厨师要不断研究营养学,探索烹调方法一样。所以,体育教师要(1)善于了解学生。通过观察、询问、练习、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思想观点、兴趣爱好、基本素质,意识到学生的不足,做到知己知彼。(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拥有大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决窍。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合理有效地运用竞赛、游戏等手段,实施快乐体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懂得学习的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锻炼,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锻炼,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服务于学生,让体育终身受益于学生。(4)大胆创新。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善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新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旧观念。

体育教师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竞技体育兴旺和公民素质提高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不辱使命,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创新,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宋学光 《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第一期

2、李节昌 〈谈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第一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