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腐败“零容忍”

来源:筏尚旅游网
囤一 对腐败“零容忍’’ 李章军 提起腐败,很多人都会在脑海中迅速掠过几个贪官的丑陋嘴脸,可能 还会记起那令人瞠目的贪腐数字。对腐败的种种形式,比如贪污私分、索贿 受贿、挪用公款、买官卖官等等,也并不陌生。腐败,在民众眼里已如“过街 之鼠”。 多年来,反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每年都有不少官员因贪腐落马,锒铛入 狱。与预防、监督、教育有关的反腐败规章制度也日益规范缜密,织出的“网眼”愈 来愈小,腐败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小。 不过,就像电脑总有补不完的“漏洞”一样,贪腐者总能找到制度的缺失,进 而谋取个人利益,蛀蚀公众财富。今天,一个新的腐败现象——“隐性腐败”,就如 同新的电脑“漏洞”一样,带来了新的危险与危害。 腐败方式由“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从 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转为隐蔽性较强的“隐性腐败”,这种腐败的“升级版”具有发 现难、取证难、认证难的特点,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治理“隐性腐败”,不仅需要对制度提出更专业、更精细、更科学的要求,更需 要全社会对此进行反思、“会诊”。 在对待腐败问题上,人们表现得还是有些宽容。就像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 的“排队加塞”现象:遇到“加塞”,如果是在自己的后面,人们往往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如果是在自己的前面,有人可能会义愤填膺、愤而斥责,但也有人则 可能选择不愿多“事”、由他去吧。虽然“加塞”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与 “贿赂”的性质相似,都是行为主体意图通过不正当、不公平途径获得“便利”。 正是这种对社会不良现象“由他去吧”的态度导致腐败有了更广的生存土 壤。既然“加塞”不可避免,那么好吧,自己赶紧也去找找“人”看看能不能也“加 塞”。由反腐败到涉足腐败,距离并不很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腐败可以说是在跟人类的贪欲作“斗争”。因此,永远不 要寄希望于行使公共权力的人能够严格依靠私德来自我约束。官员能够自律当 然很好,但如果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官员能够按照道德标准来自我约束,而没有 法律规范来震慑、来制约、来惩治,腐败很难根治。 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礼法”盛行的时代,腐败也没见消停过。所以,还是 不要再抱有幻想,对腐败,无论是“显”还是“隐”,都要“零容忍”。唯有如此,方能 玉宇澄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