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家思想
【摘要】:秦律集战国变法之大成,堪称中国古代律典之宗。因资料散佚,睡虎地秦简便成了研究秦律的主要资料。本文主要对睡虎地秦简所体现的法家思想进行探究。
【关键词】:鼓励耕战 公私观念 治吏思想
秦人自许“皆有法式”1。正如韩非子所言:“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首之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比轨于法,动作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2这段话深刻的表现出了法家思想中国家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崛起于西方,经多位国君励精图治,终于一统六国。《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公元前221年,左丞相李斯主持“明法度,定律令”,完成了对于秦律的整体修改与补充。睡虎地秦简虽然并非完整的秦律,但也反应了诸多法家思想。
一、 鼓励耕战
商鞅说: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耕战政策是法家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的统治者始终坚持了这一政策,从而为秦的统一六国准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云梦出土的秦律中,耕战政策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睡虎地秦简中的《田律》、《底苑律》、《仓律》、《效律》等都是与重农政策有关的法律条文。这些简文包含有如下的一些重要内容:
1.有关管理和督促农业生产的规定。
如《田律》规定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的倾数和已经开
垦而没有耕种的天地的倾数。禾稼生长后下了雨,和受益天地的倾数。如有旱灾、风灾、涝灾、蝗虫、其他害虫损害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倾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的快的人专程送达,距离远的县由驿站转送,在八月以前送达。3
2.有关征收田租以及粮库管理的规定。
《田律》中规定,每倾田地应缴的田租,按照田地的数量缴纳,不论垦种与否。《仓律》中规定田租入仓之时,要记入仓的簿籍,上报内史。4
3.有关农牧业考课制度的规定。
《廐苑律》提到定期考课耕牛的饲养。饲养得好的有奖励,包括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一次更役,饲养得不好的要惩罚,成绩低劣的可笞打30下。5
4.有关禁止妨害农事活动的规定。
《田律》中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6
睡虎地秦简对有关农牧业的各种事项作了如此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在整个封建时代,都是极其罕见的,正如荀子所说:“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相高下,视肥硗,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7法家思想构成了重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它们在秦律的有关条文中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表现。
二、 公私观念
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认为, 人皆有趋利之心,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 自私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本性。显然, 他将人性自私论, 在终极意义上,是为其实行法治, 遏制人们私心私欲的无限膨胀的政治主张服务的;但在直接意义上,却起到了为他的“公私有分”的公私观念牵引的作用。
1.注重“公利”
睡虎地秦简体现了法家的公私观念。如在《军爵律》规定:“从军当以劳论及赐,未拜而死。有罪耐迁其后;及法耐迁者。皆不得受其爵及赐。”8在这项规定中,即便是已经有军功应授爵和赏赐的,如本人还没有拜爵已死,而其后嗣有罪依法应耐迁的,以及本人依法应耐迁的,都不能得到赏赐。可见,在“公利”与“私利”相冲突的时候,优先维护的是“公利”,这也与法家“任公不任私”9、“立公废私”相契合。
2.兼顾“私利”
但是即便秦律的制定是以维护君主利益的“公”为目的,并且以代表“公”的法来保证公利的实现,但对私的维护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在秦律中,甚至是公实现的基础。公和私的关系统一于秦律中,有些法律规定就是同时包含了对和私的双重维护。例如,《法律问答》中的多处对“盗”犯规定:既要处以刑罚,又要让犯罪人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补偿。又如偷摘别人的桑叶,赃值即便不到一钱,也要罚服徭役三十天。
秦律中公和私统一的方式以法律方式来引导的。在法律的规制和指引下,可以在实现国家利益之“公”的同时,也使个人利益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即在公的前提下,对不威胁和不破坏公的私进行保护。但是,这种私利的实现是因为符合国家利益,在满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的,绝对不能与国家利益冲突。尽管法家没区分人们利益的正当与
否,但它通过间接的方式,使个人的私欲私利受制于国家的公义公利,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二者,已经具有重大意义。
三、 为吏之道
“明主治吏不治民”,10“治吏”是秦推行其法律思想和展开其“法治”路线的核心环节。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导官吏为官之道,最终目的则是推行和实践秦的法律思想。
1.严格依法
“垂法而治”11、“事断于法”是法家的一贯主张。秦国各种政治主张的贯彻,都是以法令的形式下达的。而吏是落实秦法的关键,吏存在的意义就是按照秦法的规定治理相应的对象,至于治理的对象是谁、怎么治理都由秦法规定,也就是说吏仅仅是秦律实施的工具而已。商鞅曾严令:“ 有敢剟定法令损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12《为吏之道》 明令官吏做到“审悉无私”,“审当赏罚”,13 就是对严格执法的具体要求。即以官吏以秦律为准,以求处事慎重和准确,坚决贯彻中央的政策法令,保障政令畅通,做到审慎有度,“欲令之具下勿议”;不仅在行为上遵守法律, 而且语言上也要和于法律,“言谈者必轨于法, 动作者执之于功”,14 禁止非议法令政策。《为吏之道》 把“受命不偻” 作为“失”,就是强调严格执行法令。
《秦律杂抄》 有明确的规定:“ 为(伪) 听命书, 废弗行,耐为侯,不避席立,赀二甲,废。”15 “侯” 是刑徒的一种,凡不执行命书者,判刑;不尊重命书的,罚缴两幅铠甲的罚金。为了保障老百姓也能依法行事,商鞅指出:“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16
2.官员考评依据
秦简所载秦始皇二十年由南郡守腾发布的《语书》中,将官吏对待法令的态度如何,作为区分“良吏” 和“恶吏” 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韩非子在论述官吏对待法令的问题时也指出“治不逾官,谓之守吾职可也”。17
从《语书》对“良吏”的描述,可知,所谓“良吏”,首先要“明法令”,明法才能“知事’,才能“事无不能”;其次,要“廉洁”、“敬上”,处事要有“公端之心”18,不能拘私枉法;再者官吏个人的修为也很重要,即要做到“自端”,要谨言慎行。“恶吏”的评定是有法定程序的,并非只是道德上的评价或是单纯的职业规范,被评定为“恶吏”的官吏须受到秦律的制裁。《语书》对这一评定程序有所记载:“故如此者不可不为罚。发书,移书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画之。其画最多者,当居曹奏令、以为不直;志千里使有籍书之,以为恶吏。”19
若有官吏出现《语书》所列属于“恶吏”的情况,则将书面文件送到“曹”,如果“曹”不接受,则直接告到“府”,由“府”下令“曹”对该官吏进行评画,“画”得最多的,由曹上报县令、县压,如果被令、承定性为“不直”,则要记录在案,并通报各地此人为“恶吏”。并施予惩罚。
由此可见,秦律对于官员的规定是极为严格细腻。无论是对于官员执法的严格要求,还是以守法与否作为考评官员的重要依据,均极为明显地体现了法家所谓“皆有法式”,“事断于法”“垂法而治”的法治思想。
参考文献:
[1] 《荀子》
[2] 《商君书》
[3] 《韩非子》
[4] 何永军著,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
[5] 张伟仁、陈金全辑注,先秦政法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6年。
[6] 邓建鹏著,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 《睡虎地秦墓竹简》 [M],文物出版社,1978年。
[8] 曾宪义著,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9] [清]王先慎著《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2004年。
[10] 郭沫若著,中国史稿[M],人民出版社,1979年。
[11] 梁启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 [M].中华书局,1994年。
1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2 《韩非子·五蠹》
3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4页
4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8页,第39页 5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32页 6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 7 《荀子·王制》
8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93页 9
《管子·任法》
10 11
[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332页。
《商君书·壹言》 12
《 商君书》, 诸子集成本, 上海书店 1986 年版, 第 42页 13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81页 14 严可均校:《商君书》,第347页
15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29页 16 严可均校: 《商君书》, 第29 页
17 《 韩非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05页 18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83页
19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0页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
论文 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家思想 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序号 1 评审项目 工作量、 工作态度 调查论证 论文质量 创 新 总 分: 4 施广迪 宋玲 所在班级 所在教研室 法学一班 学号 职称 1107016 满分 20 20 评分 指 标 按期圆满完成任务,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符合教学要求;认真刻苦,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能独立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有收集、综合和正确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论文切合选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构思完整、层次分明,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段落及论题间的衔接自然。文笔流畅,语言通顺,使用专业术语准确,图表清楚,符合要求。 有独特见解,或有一定应用价值。 2 3 50 10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