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政治学概论课第二版后题答案
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答:首先,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第二,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第三,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第四,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 下一篇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第五,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题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政治学即国家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公共事务以及政府及其公共政策等。
题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
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法、历史比较分析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文化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政治计量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
主义的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政治社会学、生物政治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
题4:简述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
答: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
1. 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年一公元476年。“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
2. 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活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3. 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
4. 理论贡献: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雅典政治》。
5. 古罗马时代被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7年共和制时代:公元前27钱-476 年帝国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主要代表有西塞罗塞涅卡等。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时代:
1. 时间:476 年-14 世纪
2. 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3.理论内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成了神学政治学。
4. 理论贡献: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他们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之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概念。
5. 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国家的兴起: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三)现代时期:“理想主义“政治学时代
1.时间:1500年-19世纪末
2.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即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3.理论内容和方法:产生了理性主义学说,主要体现在:(1)人本主义为指导。(2)以个人主义为本位。(3)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
行哲学讨论。
4.理论贡献:
(1)法国的布丹和英国的菲尔默阐述了绝对君主的理论:社会契约论、君主立宪论和人民主权论: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的反传统和否定理论的超人学说、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学和韦伯对政治权力的社会学解释,以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2)从西方现代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可见,其主流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君权主义向民权主义的转变过程。在民权政治理念得到确立以后,学术和思想界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坚持民权主义的消极自由主义者,走上渐进改良、完善宪政的道路,这就是现代和当代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主义理论,一部分坚持激进变革,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走一条类似于积极自由主义者的道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是当今欧洲流行的福利主义国家理论。
(四)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时代
1.时间:进入20世纪以后
2.研究主题:政治学术界和思想界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似乎出现了两种倾向: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给以积极肯定的人,在谨慎地探索政府权力的限度,期待能够建立一个“积极政府”来调节社会矛盾,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的消极作用异常敏感的人,抱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坚决反对政府干涉和集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