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玉骨西风总关情——宋词风格的赏析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美术 生物 科学 高一年级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古今词家将其风格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类。婉约者预其词调蕴藉,豪放者预其气象恢弘。而他们创作的根源则和他们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密切祥光。婉约派词人大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多安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这类词人往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版实验课本的《语文》四中的第二单元,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宋代的不少词作,本单元将依托《望海潮》、《声声慢》等六首宋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引领学生赏析宋词的不同风格。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诵读感受宋词。指导学生诵读《望海潮》《赤壁怀古》《声声慢》《水龙吟》《永遇乐》《雨霖铃》等八首词 ,感受作者的内在情怀。专题二,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宋词,感悟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魅力。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我爱宋词”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豪放词和婉约词创作的主要成就及风貌。 2.能够依据意象、情感和手法的不同分析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过程与方法: 1. 在品味宋词的过程中,学会用意象、手法、情感等方法分析诗词风格。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2.感悟宋词风格的同时,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4.《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感受宋词可以为读者带来怎样的思想体验? 2.分析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对词作中提风格的影响。 3.品悟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特点有何不同? 专题1:诵读感受宋词。 专题2: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专题3:走进宋词,感悟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魅力。 诵读感受宋词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其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排。婉约派词风温婉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缠绵,旖旎动人,情感曲折。豪放派词风粗犷而有英雄气概,意气风发,大气磅礴。不论豪放婉约,只是一种词风,写的好,都能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望海潮》《赤壁怀古》《声声慢》《水龙吟》《永遇乐》《雨霖铃》等八首词展开,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八首宋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作者的情怀。 5.了解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这八首词中出现了的意象有何不同? 3.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4.你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吗?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中学语文教材:《宋词三百首》 多媒体教室 关于宋词概述的相关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指导学生诵读《望海潮》《赤壁怀古》《声声慢》《水龙吟》《永遇乐》《雨霖铃》等八首词 ,感受作者的内在情怀。扫清其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活动二:1.熟读课文《赤壁怀古》,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苏东坡的情感变化?这些情感是通过什么抒发的? 活动三:小组探究:这八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四:抓住词中意象,用书面文字赏析其中一首词,重在品味每首词中意象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活动五: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苏东坡的复杂情感。 活动六:背诵比赛: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布置作业: 1.背诵八首词。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分析深刻。 3.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专题二 所需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提供的苏轼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学习,重点放在诗词意象对作者心路历程的投射上,以及对作者精神境界的体会上。 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他们或喜或泣、或狂或悲的旷代才情。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知人论世,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意象——情感”、“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能够依据其人生经历,综合分析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1.你能将这八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每首词的意象是什么,你能概括出他们的特点吗? 3.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或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不同风格的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追求?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中学语文教材:《宋词三百首》 多媒体教室 中学诗词鉴赏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八首宋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1.探究思考,你能将这八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所选意象与作者感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思想感情、人生追求进行归纳: 第一类:表达词人的无限壮志报国,人生豪迈、无所畏惧之情。 第二类:表现词人的闺怨离愁、惜花伤感、深重的国破、家亡、人亡之愁。 活动三: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资料,形成对作者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集中讨论: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者诗词创作的影响。 活动四: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生阶段,诗词都秉承了一种对美的追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或激昂彭越,或低回柔婉。那么作者风格的形成究竟是受那些因素制约的呢?引领学生总结概括意象、手法、情感、人生经历的那个对词作面貌的影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专题三 所需课时 1.能够背诵八首的宋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能够利用诗词鉴赏手法对诗词进行基本分析。 4.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走进宋词,感悟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魅力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宋词风格流派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心目中的宋词。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宋词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词人的豁达乐观、悲天悯人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传统文化奇葩——宋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宋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分析诗人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喜欢哪类风格的宋词,最喜欢宋代的哪一首词? 2.宋词为什么会穿越千古时空,它有何种魅力? 3.从诗人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 班级博客 多媒体教室 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学术报刊杂志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宋代词作。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注意个人身份转变) 活动二:1.学生自由写作:我心目中的宋词。着重谈及诗人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3.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宋词为什么会穿越千古时空,它有何种魅力?从诗人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1、假设面对同样的人生境遇,我们自己和作者的人生选择会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但无论哪派,没有高下之分,只有词风之别。他们都展示了词人一生对美的追求,对国是民生的关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课前准备充分,能够脱稿诵读诗词,朗诵声情并茂。 2.展开班内互评,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4.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