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是小学生的基本活动之一。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使内脏器官机能得以加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小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以发展, 掌握到运动的一些基本技能。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怎样做好跳跃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跳跃的概述
(1) 跳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身体运动技能的协调结合和运动知觉的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重要的课题之一。
(2) 小学阶段的跳跃能力培养,要讲究科学性、趣味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护工作,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低年级可从某个高度的物体(如台阶、体操登等) 跳落下来开始,注意引导学生两手后下方抬起、弯腰屈膝,然后摆动手臂,轻轻跳下来。
(3) 要逐渐培养小学生对跳跃经验的积累,注重发展肌肉的运动协调技能。一年级可以从练习身体的爬行开始,也可以沿着体操登等一些窄的物体来回走动。这些基于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运动为基础,为以后的跳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跳跃的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跳过一定高度、宽度的障碍物,学会了向下跳、向上跳、跨越等基本动作后,再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急性跳远、三级跳等的教学。
二、跳跃的基本姿势
跳跃的动作,包括准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几个阶段,各部
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
(1) 准备
准备是为助跑做准备,分“站立式”和“移动式”。小学一般采用“站立”式,动作雷同于“站立”式起跑。
要点为:两腿自然弯曲,上体稍前倾,两手后摆,有点乡拉紧的弓弦。 (2) 助跑
助跑要注意距离合适,约15 —25 步之间,分加速跑和变步跑两种。加速跑:逐渐加速,逐步加大步长、步频。在踏板时要达到最快速度。变步跑,指一开始就用力跑,在踏板前几步,依靠步长的增加来增加速度,最后一步可适当缩小步长,以求达到最高速度。变步跑一般助跑距离短于加速跑,小学生不容易掌握,固一般用“加速跑”来助跑。
(3) 起跳
起跳是跳跃动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求蹬地有力,动作分解有三步:着地、瞪伸、摆动。着地脚跟先触地,过渡到前脚掌,积极下压,使大腿肌肉有力的收缩,让髋、膝、踝三个关节迅速蹬伸,同时挺胸,两臂积极上摆。
(4) 腾空
腾空要注意维持身体的平衡,避免低头而失掉平衡。小学阶段一般我采用“蹲距”式腾空,而“挺
胸”式和“走步”式因为动作难度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高而没有被采用。
(5) 落地
落地前脚跟先触及沙坑,腿要弯曲,前脚掌随即下压,同时屈膝前移重心,身体随惯性前到。
三、训练方法多样化
跳跃能力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安排训练。
(1) 摸高
摸高是最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有原地双脚向上跳摸高、原地单脚向上摸高、助跑一步、两步、三步摸高等。教师在一定高度悬挂颜色鲜艳的物品,如:气球、红领巾等,要注意高度适中,一般4 —5 岁离手约20cm ,5 —6 岁离手约25cm。同时可以辅以单双脚向前跳,高跳下,蛙跳等训练。
(2) 小兔跳
模仿小兔,双手放胸前,掌心向前,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教师可适当配以音乐、儿歌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等。
(3) 跳过小河
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线,间距:4 —5 岁30cm;5 —6岁40cm;6 —7 岁50cm;然后学生跳过小河。注意教学生不能掉到“河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有障碍物代替,或适当加宽“小河”的宽度。从原地跳过渡到助跑跳。
(4) 跳水运动员
教师利用体操凳、台阶、花台等高度在30cm — 60cm 的物体,小学生模仿跳水运动员轻轻跳下。
(5) 跳绳、跳皮筋
跳绳、跳皮筋是广大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对跳跃的培养,也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跳绳、跳皮筋。如“单脚跳、交替跳、绕花跳、带人跳。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力军,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做好跳跃
能力的培养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