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跑马场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1919年”“爱国运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2.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誓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
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力军模范作用 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9年”“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从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过程来看,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巡警等多方面的力量,故本题选B项。
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和意义。D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A、B两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知识点二
国民革命
4.右图是一幅刊载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某报纸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1
A.“打土豪,分田地” B.“民主共和”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C
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代背景和漫画中的“军阀”二字。A项是1927年后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时的内容;B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D项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C项符合时代特点,故选C。
5.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27年”“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可知,这段话针对的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故B项正确。
知识点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6.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
A.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群众路线问题 D.独立自主问题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房子主人”可知,他认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忽视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A项正确。
7.“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答案:B 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
8.1928年,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土地分配标准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D.使广大农民实现真正当家作主 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中“1928年”以及“主要目的”等关键信息。土地革命已经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而材料体现的只是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故C项不正确。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军事进攻,由材料中“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可以看出,如此分配土地的主要目的是调动有能力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出更多物资,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A项不正确。土地革命没有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故D项不正确。
2
9.《中国全史》中记载:“„„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共和红军,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材料中“„„”处应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会师 C.遵义曙光 D.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共和红军”“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由此可知这与遵义会议密切相关,故本题选C。
知识点四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当中共在1947年夏季开始转入反攻时,他们的部队不但很快控制了山东,而且恢复了黄河与长江之间、西边的京汉铁路和东边的津浦铁路之间的广阔的根据地。由此可见,这里的中共“反攻”(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奠定了全国性反攻的基础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7年夏季”“开始转入反攻”“不但很快控制了山东”“而且恢复了„„广阔的根据地”可知,此“反攻”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11.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4月”“大江”和“金陵”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描写的是渡江战役,故选A项。
12.“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党政府统治 答案:C
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这些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材料二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
3
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俄文译稿)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有何缺陷?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相对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1)①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①革命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缺陷: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专政尚未建立,对革命的对象认识有误。③说明:中国共产党尚不成熟,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3)①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②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装备情况 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材料二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如何?面对这一情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无论军队数量,还是军事装备,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②战略上: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手中;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术上:重视敌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2)①必要性:减轻解放区的消耗;减轻陕北、山东战场的压力。②可能性:土地改革使农民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作战,后方更加巩固;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4
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原因,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引发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运动。
2.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指五四运动( )
①宣传反帝爱国 ②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促进了中共的成立 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①②③说法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④,本题选A。
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列强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此后国共两党(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和平建国 D.进行北伐战争,消灭了军阀统治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体现了中共三大提出的国共合作思想,故本题选择A项。
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至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国民党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6.《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而过去没有或者占很少土地的贫农占有了土地总数的28.26%,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 B.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C.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 D.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 答案:A
5
解析:由材料可以分析出,《井冈山土地法》的实施有利于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获得大部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A项符合题意。 7.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答案:A 解析:1934~1935年,是红军长征的初期,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这迫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A选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共没有放弃革命领导权,排除B;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排除C;中共的革命运动没有背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错误。 8.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大盘山”“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等关键信息可判断,这段歌词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9.1935年,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中“深刻的民族性质”的信息不符;D项是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意义。 10.观察下表,1946~1947年国共军队人数对比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军队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年份 1946年 127万 430万 1947年 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C.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B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1946~1947年共产党军队的人数在增加,国民党军队的人数在减少。抗战早在1945年就结束了,排除A项;共产党精兵简政与表中反映的情况不符,排除C项;战略决战是在1948年9月~1949年4月,排除D项。
6
11.中国共产党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最后实现“战和并用,铸剑为犁”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人民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战和并用,铸剑为犁”指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由此可知C正确。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A错误;淮海战役为“围点打援”,B错误;渡江战役显然不符合题意,D排除。
12.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奴役的历史 答案:A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选项A说法很明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胜利了,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还有一些遗留任务。故答案应选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但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并不平坦,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而汪精卫决定与共产党决裂,7月15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①
材料二 南昌起义以后,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工农革命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注:处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易守难攻),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①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新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其历史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4)材料四的认识通过什么具体事例得到了证实? (5)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原因:攻打中心城市受挫;敌人防守力量薄弱;易守难攻。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3)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新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
(5)中国共产党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解析: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提炼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向敌人防守较弱的山区进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从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入手思考回答;第(4)(5)问可结合事件出现的背景考虑。
14.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材料二 下列图片分别是《突击队员冲上长江南岸》《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起义》《上海市的姑娘们把自制的纸花挂在战士的枪上》
材料三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英国四艘军舰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英国四艘军舰相继逃走。
(1)观察材料一,简要描述和评论渡江战役。
(2)材料二是渡江战役过程中的三个真实情景,据此你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3)英国是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之一。1949年,人民解放军以炮火猛烈还击英国军舰的挑衅。请你谈谈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的必然性。
答案:(1)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东、中、西三路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全部或部分地区。渡江战役粉碎了蒋介石用假和谈作缓兵之计的阴谋,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2)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士气高昂,英勇作战。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之一,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早在“二大”上就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望,人民解放军不仅要推翻国内反动统治,而且要抵抗列强侵略,驱逐侵略者出中国。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