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 7)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8)、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0、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 (Rén)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 女)和 (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 击 和 从长计议 。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

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 滥 ) 调 以( 儆 )效尤 虚无缥( 缈 ) 再接再( 厉) 按(部)就班 颠 (扑)不破 (叠)床架屋 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一基础积累。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论(lún√ lùn)语 呱呱(guā gū√)坠地 大模(mú√mó)大样 句读(dú 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2分) 耄耋(màodié)之年 世外桃园(源)林荫道(阴) 永保青春(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

“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 花潮: 人潮 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⑷、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⑸、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3分) 《草房子》 曹文轩 皮皮鲁系列 郑渊洁 马小跳系列 杨红缨 《明天要秋游》 方素珍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答: 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古道西风瘦马”,更勾起了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衬托了孤独的情感,以乐景来衬悲。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 ( 2500 )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 出 声 )不( 指 读 )。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 )的话,写(想象中的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认 识 )和(感想 )。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风闻 )、( 感受 )和( 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冒号 )、(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 16篇 )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 )与( 顿号 )、( 分号 )与( 句号 )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四、简答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论述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009—2010年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 填空

1、 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 )。3、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培养人 )

4、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 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的观念和意识。 5、 识字是(阅读 )和(写作 )的基础,是( 整个语文学习活动 )的教学重点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 语言文字 )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

7、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 )( 不指读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8、 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6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9、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 创新思维 )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五、简答

1、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六、论述

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 (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

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读书的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

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

雾里看花,教学中安排的探究环节教学设计>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有时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的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体验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因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