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1期 化工时刊 VoI.21,No.11 2007年1 1月 Chemical Industry Times NOV.11.2007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制备研究 李 萍 夏代宽 张兴乾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研究了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以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用三羟甲基丙烷和丙烯酸在苯溶剂中直接发生酯化 反应,经过中和、洗涤、脱色和真空脱水,制得了高透明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由于采用的催化剂和阻 聚剂独具特点,异于常规,使得TMPTA收率达到98%且色泽清透。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 制备 研究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TMPTA) Li Ping Xia Daikuan Zhang Xingqia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 10065,China) Abstract Using P—meth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 and hydroquinone as inhibitor.trimethylopropane tri— acrylate was synthesised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trimethylolpmpane and acrylic acid in the benzene solvent.The reaction mix— ture was treated by neutralization,washing,discoloring and dehydrating in vacuum.As the catalyst and inhibitor were par— ticular.the yield of TMPTA in high transparency reached 98%. Keywords Trimethylolpmpan triacrylate(TMPTA)Preparation Instituting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是辐射固化 1.2主要试剂 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其 试剂:丙烯酸(>98%),对甲苯磺酸(>98%),对 双键含量高,固化反应快速,具有耐候性、耐水性、耐 苯二酚(>98.5%),苯(>98%),氢氧化钠(>98%), 磨性、耐化学性、耐溶剂等性能,主要用于光固化涂 三羟基苯甲醚(>98%),活性炭(>98%),以上试剂 料,油墨及聚合物的改性和交联¨ J。在紫外线照射 均为分析纯,三羟甲基丙烷(>98%),为工业品。 下,能形成固化膜的一部分,能增强涂膜硬度。 1.3实验步骤 Ⅱ塞 实验流程见图1 1.1 制备原理 在三口烧瓶上安装温度计、电动搅拌器、通气管 lJH 及分水器,分水器连接球形冷凝管。加入丙烯酸 HH 2 l‘{H H 2 l △ 77 mL、三羟甲基丙烷36 对甲苯磺酸8.2 g、纯苯 H3c—c—f—c—oH+3H2C ̄HC-c—oH— i 75 g和对苯二酚少许。搅拌加热并通人空气10~ H- o一 一c—cH.: 25 mE/rain。在80 回流反应约8 h,从分水器中收 集到水为15 mL时,即为反应终点。冷却到60℃后加 I H H2 l ‘H H2 li l 入纯苯120 g和水55 mL,搅拌20 min后静置15 rain, C—C—C—C—O—C—C—CH,+3H20 lH ‘ 分去下层的水层,水层中含有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油 CH. I ‘ 层用15%的氢氧化钠180 mL中和洗涤2~3次,然后 o—cII—Hc—cH2- 用饱和氯化钠和水各洗涤2~3次。洗涤后在油层中 加入活性碳1 g,在50~70℃加热脱色30 min后冷却 收稿日期:2007—08—27 作者简介:李萍(1983一),女,硕士生,研究方向:精细有机合成通讯联系人:夏代宽(1945一),男,教授 d—— 李萍等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制备研究 至室温抽滤。在粗产品中加人对羟基苯甲醚0.01 g 2007.Vo1.21,No.11■目圆 2.4反应温度的确定 6在减压的条件下于6o~80℃蒸馏出苯溶剂及水,得 到无色透明的产品。 三羟甲基丙烷 丙烯酸 溶剂 催化剂 阻聚剂 15% 阻聚剂—— 产品 图1 实验流程图 目塞堕 墨垦坌堑 ∞ ∞ ∞∞∞∞∞m O 2.1酸醇配比的确定 丙烯酸过量有利于反应完全。且丙烯酸的价格比 三羟甲基丙烷便宜,过量的丙烯酸由于沸点较低,容易 与带水剂(即溶剂或共沸剂)一起在减压条件下与产品 分离,可以回收。但丙烯酸过量太大,增加回收成本。 实验表明适宜的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10:1。 2.2溶剂的选择 实验中分别采用了纯苯,甲苯和环己烷混和溶剂 为反应溶剂,结果表明纯苯有较好的溶解性。 2.3反应时间的确定 反应的时间由反应所分出的水的量决定,经反复 试验结果表明(见图2)当分出15 mL左右的水时,反 应基本完成。 图2时间与分水量分布曲线 实验表明,反应的温度与反应系统的含水量,所 采用的溶剂有关,使用纯苯,温度在80℃左右,当含 水较多时,温度较低,所以要将反应中的水用分水器 分出来,以提高温度,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越 赠 图3分水量与温度的分布曲线 2.5洗涤步骤 在反应得到的粗产品中加人纯苯和水后,静置分 层后放走水层,洗涤油层,其流程和数据如表1。 表1 TMPTA洗涤数据 2.6减压蒸馏参数控制 由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沸点较高且易 发生聚合反应,所以一般不采用蒸馏的方式纯化产 品,而是加人阻聚剂在减压下蒸出溶剂及水。 表2 TMPTA减压蒸馏数据 (下转第8页) 5一 2007.VoI.21,No.11 科技进展((Advances Science&Technology) 表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值 了亲核加成和碳负离子重排。 (2)环合加成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对氯苯甲 醛:4,4’一二甲氧基二苯基乙二酮:醋酸铵:1.2:1: 10,温度145 oC,时间4 h。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化合物1的相对含量随反应 温度的变化开始呈近似线性增加,但当反应温度达到 145℃之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长产物不再增加,反而 略下降。145℃时,产物在反应液中的相对含量为最 (3)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得到了纯度98.5%及 收率89.6%的目标产物。 参考文献 多,确定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45℃,此温度反应完全、 副产物少。 [1] 牛淑云,来巍.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3):288—294 (4)醋酸铵用量的影响 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醋酸铵用量的影响见表4。 表4化合物1的相对含量随醋酸铰用量的变化值 [2]杨为华,肖国民.新型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研究[J].精 细化工,2002,(3):155—157 [3] 马睿明,何治柯,罗庆尧,曾云鹗.草酸二乙酯中游离草 酸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 (4):495—497 [4] Bhaua M,Nahhani D K,Bhalla N.A facile synthesis of pimethyl N·-aryldithio corbonimidates and 2·-arylaminobenzi— I一对氯苯甲醛 Ⅱ一4,4’一二甲氧基二苯基乙二酮 midazoles[J].Indin.aChem.Soc.1992,(69):594 598 [5] I ̄mbardino J G,Wiseman E H.Preparation and ntaiinflamma— Ⅲ一醋酸铵 从表4中可以看出化合物1的相对含量随醋酸 铵用量的变化开始呈近似线性增加。在开始时由于 没有足够的氨,所以原料没有完全生成目标产物。当 tory acliv of some nonaciidc trisubstitttred imidazoles[J]. J.Med.Chem.,1974,17(11):1182—1188 [6] 赵建喜,王艾戎.咪唑衍生物及其应用[J].绝缘材料, 2002,(5):36—39 物质的量比达到1.2:1:10时,产物在反应液中的相 对含量为最多,而后又有所下降。故我们确定最佳的 物质的量比I:Ⅱ:m为1.2:1:10。 [7]杨长吉.六芳基双咪唑光引发剂体系[J].感光材料, l996,6(3):18—22 [8]Heeres J,Backx L J J,Mostmans J H,Van Custem J.Antimy. cotic imidazoles.Part 4.Synthesis and antlfungal properties of ketoconazole,a new prtent orally active brode—spectrum anti— 日 (1)提出了环合加成的反应机理,反应主要经历 funsal agent[J].J.Med.Chem.,179,(922):1003—1005 (上接第5页) 2.7产品分析 范围内,且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 参考文献 产品质量78 g,产率:98%,折光率:1.475,微黄 色粘稠液体 回收苯:135 g,回收率:71% 2.8结论 [1] 李祖林,陈勤勇,吴周华.三羟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研 究[J].浙江化工,2003,(6):28—29 产品样本的折光率为1.474 9(国家标准1.471 0 1.475 0)。产品色略黄,不很透明,但在国家规定 [2] 张珍明.高透明uv稀释剂三羟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制 备研究[J].化工时刊,2001,(6):43—44 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