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三中学祝林涛 课题 教学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停表、斜面、米尺、小车、气球 讲解、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2012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博尔特同学们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 再次卫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 同学们,想知道他跑得到底有多快,速度是多少吗 出示练习: 学生认真答题,展示答案并更正错误 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mins。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都是什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实验材料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准备 提出问题 分组实验(一) 分组实验(二) 数据处理 讲评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动手试一试:测气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并思考规定时间测路程好还是规定路程测时间好 分小组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规定路程测时间效果更好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指导学生自学“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分小组自学“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骤 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骤 部分学生参与计时,其他学生认真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观察 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 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成组,合理搭配. 撞击挡板的时间t,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 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填表,计算并得出结论 入表中。 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2.教师演示操作流程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计时,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 指导学生填写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⑴写出实验报告 ⑵导学案上的练习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和停表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实例引入作为探究的基础,突出学科特征。
从2012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博尔特再次卫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来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对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增加测气球平均速度小试验,锻炼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
在主要实验前安排小实验,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现有玩起来,学生第一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难免会心急,不听老师要求乱动实验器材,通过小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眼馋的问题。二是初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了实验器材的使用,并能得出一些简单的实验结论。 3、教师演示加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实验,为学生扫除操作障碍。
对首次分组动手实验,学生难免手忙脚乱,所以安排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又进行了演示,把学生的动手难度降到了最低。当然,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减少教师的演示,若有需要可安排学生做演示。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直观的教导学生实验目的与步骤,培养学习兴趣。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更加有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起到教育作用,告诉学生们物理是们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发现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都离不开科学的探究,也巩固了科学探究的七环节。本堂课还应该多注意数据的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