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5期(总第370期) 柞树不良叶片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付国文 。杨君 。张玉录。 (1.宁安市蚕蜂技术指导站,黑龙江宁安157400;2.佳木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3.汤原县蚕业站) 蚕场、蚕种、技术、天气是影响柞蚕产量的四大 叶面卷曲,内附着丝线,造成柞蚕不愿意取食。叶片 主要因子,其中蚕场中的柞树适宜的叶质、叶量是影 外部的各种鳞翅目害虫,直接和柞蚕进行食物和空 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极其重要因子。柞叶中所含 间竞争,不仅使叶量减少,而且还由于虫口使得柞树 的化学成分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 内部产生毒素,造成柞蚕不愿意取食。 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着柞叶营养价值的 1.3蚕场放牧 高低,柞叶化学成分不仅与柞树种类、树龄和叶位有 由于管理不善,牛羊等偶蹄类牲畜进入蚕场,啃 关,而且还受土壤、气候及生长条件等的影响。从柞 食叶片、树皮,造成叶量减少,后续的叶片生长缓慢。 树叶子的化学成分来看,辽东栎、蒙古栎、麻栎的干 同时造成柞树内部产生毒素,造成柞蚕不愿意取食。 物质含量高于槲,麻栎含蛋白质多,辽东栎、蒙古栎 另外牲畜的粪便也是招引害虫的一个主要因子。 含脂肪量高,因此营养价值高,槲的营养价值低。此 1.4操作问题 外,还可根据柞树叶子的色泽、光滑度、软硬度、厚薄 a.蚕场更新时间有问题。有的因为蚕场迟迟批 等物理性状及养蚕成绩等评价柞树叶子的营养价 不下来;有的因为山上雪大,操作不方便;有的因为 值,如叶色浓绿、叶面光滑的叶子营养价值高。总之 懒惰或者拖拉影响了蚕场更新,造成叶片发育外表 影响叶质、叶量的因子较多,生产上为趋利弊害,就 虽好,但是叶片味道发苦,柞蚕不愿意取食,或者勉 必须研究柞树不良叶片产生原因,并且采取相应措 强取食,发育也不好,造成开差较大。 施加以避免。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b.蚕场更新面积不足。柞蚕到什么阶段就应 1柞树不良叶片产生原因 该食用什么阶段的叶片。有时因为蚕场规划不好, 更新面积不足,造成适熟叶不足,柞蚕不得不食用过 1.1天气原因 老或者过嫩的叶子。 黑龙江省历年都有的霜冻、2006年的大涝、 c.移蚕的人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或者因为时 2007年的大旱以及不正常的降雨分布,都可能在一 间紧任务急,而忽视了选择树种、树龄、坡向,导致柞 定时期产生不良叶片。其中霜冻造成叶片边缘发 蚕取食不到足够的适熟叶。 黄,叶面卷曲;大涝造成叶片营养不良;大旱造成叶 d.树种选择不当。黑龙江省常见养蚕的树种主 片又黄又薄,严重者叶片枯死,山冈上甚至有整株柞 要有3种:辽东栎、蒙古栎、槲。其中以蒙古栎居多, 树死亡。 辽东栎次之,槲最少。如果把小蚕放到又大又厚的 1.2虫害原因 槲树上,蚕不容易食用,因为其背部有绒毛。即使是 我国的柞树害虫约有110余种,其中能为害成 大蚕期,蚕虽然能够食用,所结蚕茧也会蓬松。 灾的有几十种,在柞蚕生产上防治意义较大、研究较 e.土地瘠薄,叶片营养不良。在瘠薄土地上柞 多的是芽叶害虫、枝干害虫及橡实害虫。芽叶害虫 树虽然能够生长,但是叶片又黄又薄,所含营养差, 主要有天幕毛虫、舞毒蛾、花布灯蛾、美国白蛾、栎褐 产叶量也低,养蚕效率不高。 舟蛾、黄斑波纹杂毛虫、栎粉舟蛾、栎黄掌舟蛾、黄二 f.污染叶。原因主要有大气污染,空中漂浮物 星舟蛾和刺蛾类。叶片内部害虫,如潜叶害虫,造成 下降落到叶面上而产生的污染;叶面病害如白粉病、 收稿日期:2009-04—23 煤污病;蚕病害污染,有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害都 o●o0●00●00●00●00●0o●00◆0o◆0o●0o●0o●0o●00●00●00●00●00●o0●00●00●00●oo●oo●oo◆00◆00◆00◆00◆00●00●00●00●o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狼把草、野慈姑、三棱草、稻李氏禾,且安全性好,增 期施药,施药方法为茎叶喷雾法,施药前1d排干水, 产效果显著;推荐用量为1200~1500mL/hm ,在水 施药后2d灌水至3 ̄5cm,保水5~7d。 稻插秧后20d左右,稗革3~5叶期,阔叶草2~4叶 (020)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5期(总第370期) 5 大豆田难治杂草防除技术进展 关成宏 。马 红 。董爱书。。李海燕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植检站,哈尔滨150036;2.东jB农业大学农学院; 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植保植检站;4.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 多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种植结构调整,除 别地区危害严重,草荒严重;刺儿菜、苣荚菜分布较 草剂广泛应用及超量使用,使农田杂草群落发生很 广,密度从每平方米几株至百株,个别地区危害严 大变化,鸭跖草、苣莫菜等难治杂草数量增多,防治 重。 难度加大。黑龙江垦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开始,开展了旱田杂草配套应用技术研究,该项 2 防治对策 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推广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更 2.1农艺措施 新,于9O年代初又开展了除草剂药剂筛选工作,从 杂草群落因耕作方式和人为等因素而改变,垦 中筛选出一系列适合防除不同杂草群落的除草剂配 荒之初,以一年生杂草为主,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方,尤其针对被称为“三菜”的鸭跖草、苣莫菜、刺儿 频繁引种 耕作制度改变,杂草群落发生急剧变化, 菜等难治杂草的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并在生 如少耕法的推广应用,使田间多年生杂草危害加重, 产上推广应用。 连年平翻,导致杂草种子全层感染。经多年实践,以 1杂草群落更替 深翻深松为基础,深浅交替.,垄平结合,采取翻、耙、 松、卡等综合运用的土壤耕作制度以及轮作制度,可 1983年农田杂草普查结果表明,农田杂草种类 有效控制多年生杂草的发生密度。 较单一,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鸭跖 a.合理轮作。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可控制鸭 草分布较广,密度每平方米1株以上,危害程度一 跖草、苣荚菜、刺儿菜等难治杂草的发生数量。 般;刺儿菜局部发生,有的田块每平方米不足1株, b.适时耕作管理。伏秋翻地,播前整地可减少 尚构不成危害;苣荚菜零星分布,有的田块每平方米 上述杂草发生数量,并可切断某些多年生宿根性杂 不足1株,尚构不成危害。多年来,由于大豆持续大 草地下根茎,同时能诱导杂草出苗均匀,为化学除草 面积种植,在耕作、施肥、除草剂等多因素影响下,大 创造条件。大豆苗前、苗后化学除草结合2---,3次机 豆田杂草群落发生很大变化,阔叶杂草数量增多,种 械中耕,可大大提高灭草效果。 类趋于单一,特别是鸭跖草、苣荬菜、刺儿菜危害严 C.适时播种可防除部分已出芽或出土杂草,还 重,在部分大豆主产区发生量占杂草发生总量的 可减缓杂草的生长,提高化学除草效果。 9O 以上,危害严重。2008年田问调查结果表明, d.加强种子调运检疫,减少杂草种子长距离传 鸭跖草分布广泛,密度从每平方米几十株至千株,个 播。 收稿日期:2009—10—26 2.2化学防治 能够污染叶片。直接影响蚕的取食,造成蚕病的大 d.叶面喷洒叶面宝、喷施宝等营养剂或抗旱剂、 发生,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杀菌剂。 2对策 e.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蚕场更新、选择 树种、移蚕、匀蚕等蚕事操作。 a.春秋时节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霜工作, f.防治柞蚕病害。在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前提 如霜前熏烟,喷洒天达2116,天旱用阴坡养蚕,天涝 下,剔除病蚕、污染叶片,不在污染树木上放蚕。 用阳坡养蚕。 g.加强对柞树的培肥地力,创造条件用遮阳网 b.’适时喷洒杀虫剂,防治地面害虫、叶面害虫。 调控温度、防虫;增加喷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创造适 C.严格禁止大牲畜牛羊等尤其是小尾寒羊进入 合柞树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 蚕场。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