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作者:陈素红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

摘要:如果要想写出精美的作文,仅仅靠读作文书是不行的,还需要及时捕捉生活的精彩,发现生活的真实,那才是作文的“源源活水”。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路径

对于所有的小学生来说,提到作文可能都是惧怕心理,因为本身写作文就是一项既费神又费力的艰苦劳动,大部分学生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即。究其原因就是“心中无料”、“没米下锅”,曾经看过所有的作文素材此时都派不上用场,心湖上根本泛不起任何涟漪。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要想写出精美的作文,仅仅靠读作文书是不行的,还需要及时捕捉生活的精彩,发现生活的真实,那才是作文的“源源活水”。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生活化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建立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由此产生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生活化作文源于20 世纪30 年代的日本,主张作文应当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体会,顺其自然地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生活化作文的出现符合人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是一种具有教育思想价值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自由地进行意见表达和陈述,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学生在进行语言能力锻炼和培养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人格,即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人格特点,从而把写作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其中充满了诸多有意义的人、情、景、物,而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即是教会学生用心、用真情实感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描述感受。 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1、走向生活, 积累素材

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开掘童趣。问问学生吃的、看的、想的是什么;看看他们穿的、玩的、用的是什么;听听他们谈的、唱的、说的是什么,作文的题材就会取之不竭。例如:孩子们都爱吃肯德基,就让他们写写《我看肯德基》,既练习了作文,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快餐; 孩子们爱到池塘、田间捉蝌蚪,就让他们写写捉蝌蚪、养蝌蚪的趣事;孩子们爱幻想,就让他们写写《我的梦想》、《假如我是×× ×》⋯ ⋯这些作文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是他们最感兴趣、最为熟悉的,学生一见作文题就想一吐为快。学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自己交际的需要,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那么学生作文就犹如溪水潺潺,何需再去编造、拼凑呢? 2、课程设置的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作文课的安排通常都是每周两节课。这两节课的分配大体都是第一节课进行写作常识的指导,以及优秀习作的欣赏。第二节课就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篇500 字左右的小文章,然后进行课堂的点评。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这短短的两节课之内,完成从分析作文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然后完成整个作文。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的单纯,平时也不是非常的注重对于生活的观察,这样集中的课程安排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

即使我们所说的“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也是经过了多年的生活积累。而且结构一篇文章,往往要经过文字的提炼和逻辑顺序的思考。要求小学生在两节课习内完成一篇成文,难度是非常的大的。学生在作文课上“凑字数”,写成白水煮白菜的文章,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模式,将写作融进生活,主要的一点就是改变现在这种“作文等于两节作文课”的认识。老师应该充分的意识到生活积累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影响。

课程设置的生活化这个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的。以往的作文教学,造成了学生只将作文课看作是“写作”的时间的后果。没有将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缺少一种对于生活的体验。为了改变这种情势,教师在设置作文课的时候,要给学生“预习式积累”的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一个作文题目之后,要在一个星期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下,相关的材料积累和生活实践的任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然后再利用作文课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体验整理成文字。有准备有行动,才能使学生在面对一个题目时有话可说,形成一种表达的欲望。而且在作文定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性,避免给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不好接触的东西作为题目。比如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如果一定要让它们描绘一下北国的雪,那么学生除了能在一些资料上进行“借鉴”外,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

3、作文评价应该贴近生活

在教学中我认真观察了语文教师作文的评改情况,发现每个教师在评改作文时都会写下几句评语,好的几乎都是那几句话,作文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观察仔细,写字工整漂亮;不好的则是这几句话,都不知你写了什么,离题,重做。这些话语总是那么生硬、呆板、俗套。学生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丝毫引不起注意,抱着要骂就骂要批就批吧,没关系的心态。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逐字逐句的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真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关注的永远是他的分数,当他们拿到作文本,他们只会扫两眼分数立即把作文本盖上,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那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作文评价究竟应该怎样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曾经看过生本教育的作文教学课,“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笔者特别欣赏其中的点评手段,它主要通过自评、互评、联评、教师评和社会评来进行。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因为这是一篇生活化作文教学评价,在写作文时,学生对所写的生活已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自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质疑和反思,渗透了他们对以往生活的理解。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联评即选几篇较好的作文印给学生,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标准的方法,还可以在评析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优美语句,激励自己以他人为榜样同时提高自己批改作文的水平。教师评是教师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兴趣,我们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看法的角度爱上写作,摆脱无话可说的尴尬境遇。 参考文献:

[1] 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 青年与社会. 2012(02) [2] 张孝芬.;;兴趣引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1) [3] 李子阳.;;浅谈初中写作要与网络整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