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 10、风筝 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 10、风筝 教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10、风 筝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认读认识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采用自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95﹪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观察课件,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80%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风筝图片。观察说话,导入新课:看了这些风筝想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2.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3.学习课文中的资料袋,了解风筝的来源。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2.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三、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就是“憧憬”)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给“依然”换换词语。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

(4)我们把名字写在风筝的翅膀上,有什么意义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丧、磨”。

第二课时

一、检查。 1、认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并用“翩翩飞舞”说话练习。

3.看到风筝飞上天,我们快乐地喊着,会喊些什么? 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4.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总结。

1、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着急,难过,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快活——充满希望、写上名字 放:兴奋——快活喊叫、拼命奔跑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找:伤心——垂头丧气、继续寻找

教学反思:《风筝》一文是贾平凹先生写的,是一篇极富儿童气息,充满情趣的文章。这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与其同组的是《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以及单元练习。《风筝》一文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详细地描写了孩子们的动作、神态、心情,做风筝时满怀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风筝并不精美,仍满心欢喜,高兴地称它为“幸福鸟”;做好了风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他们快乐的喊叫,从早晨到下午,情绪高涨,兴味浓厚;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无情地将风筝吹断,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

线的风筝,可是努力无效,风筝倏地飞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文章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三年级的孩子品读课文,极其容易与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