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6-2106(2007)02-0096-04
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的探讨
李劲松
**
*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杭州分院, 杭州310016)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交通运输一体化的角度提出铁路运输发展策略,以缓解铁路运输紧张局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从分析交通一体化的内涵入手,根据铁路运输的发展特点,确定铁路在一体化交通中的定位,并依此提出具体对策。
研究结果:应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综合运输枢纽中的布局;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客货专用铁路;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推进运输管理信息化和运输管理体制的创新。
研究结论:铁路运输业应从一体化交通发展的角度,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与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实现铁路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共同推进和实现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优化交通资源,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关键词:综合运输;交通运输一体化;铁路运输;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CountermeasuresforDevelopmentofRailwayTransportationinCourseofTransportIntegration
LIJing-song(HangzhouBranch,the2ndSurveyandDesignInstituteofChinaRailway,Hangzhou,Zhejiang310016,China)Abstract:Researchpurposes:AimingatthepresentdevelopmentsituationofrailwaytransportationinChinaandtheexistingproblems,thecountermeasuresforthedevelopmentofrailwaytransportationareofferedfromthetransportintegrationcspointofview,forthepurposesofrelaxingtensionofrailwaytransportationandrealizing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allmodesoftransportation.Researchmethods: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railwaytransportation,
therailwaycsrolein
integratedtransportationisdeterminedonthebasisoftheroleofintegratedtransportation,andfromwhichtheconcretecountermeasuresforrailwaydevelopmentareoffered.
Researchresults:The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distributionofrailwayterminalsalongwithintegratedtransportationterminals,themajoreffectsshouldbemadetodevelopmentofhigh-speedrailway,freightandpassengerdedicatedrailways,theconstructionofhigh-speedpassengertransportationshouldbespeededup,themodernlogisticsshouldbedeveloped,andthetransport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nizationshouldbeimprovedandthetransportationmanagementsystemshouldbeinnovated.Researchconclusions:Fromtheintegrated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cspointofview,railwaytransportationindustryshouldmakepoliciesandtakemeasuresforstrengtheningtheinnovationsoftechnology,managementandsystem,layingitoutrationallyanddevelopingitselfcoordinatelywithothertransportationmodes,realizingitleapingdevelopmen,t
* **
收稿日期:2006-12-04
作者简介:李劲松,1970年出生,男,工程师。
第2期李劲松: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的探讨
97
promotingthemodernizationofintegratedtransportationsystem,optimizingtransportationresources,andobtainingthebestsocialandeconomicbenefits.
Keywords:integrated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integration;railway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已无法解决我国交通供需矛盾。而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运输资源,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缓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紧张局面,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主要的客货流运输任务。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铁路运输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铁路运输能力依然比较紧张,仍然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与我国经济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度还较低,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从铁路运输需求和发展规模分析,我国铁路还必须要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从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今后20年要进一步加快铁路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逐步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通工具和设施的人与物)。
1.2 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需求的统一管理在对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信息)
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的时候,要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则必须尽可能准确且实时地掌握交通信息,否则是无的放矢。这就要求必须及时获取交通需求的信息及其变化,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要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修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措施来影响未来的交通需求,以便达到优化的目的。这种交通需求管理是统一的,包含了所有的交通方式。交通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优化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反馈、不断变化的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才能够实现统一的交通需求管理。1.3 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外延要求它与其环境系统协
调
交通运输系统一体化的前提是保障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建立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构筑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交通空间,以人的交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使人们在出行过程中同样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运输主体,优先确保广大公众的交通利益,提高运输效益;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实时诱导交通流量均衡分布;在为人们提供畅达、安全、舒适和清洁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促进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不但要控制交通污染,而且要节约能源并创造园林化的交通环境。
1 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内涵
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含了综合运输的思想,而又远远地超越了综合运输的内涵。一个完善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的一体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交通控制一体化;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它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延伸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便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交通需求。1.1 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系统资源的整体优
化
交通系统一体化是指把所有的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信息)进行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便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所有的交通需求(包括所有的使用各种交2 铁路运输发展特点及在一体化交通中的定位
2.1 铁路运输特点
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主要具有如下优势:
(1)运输能力大,适合于大批量商品的中长途运输;
(2)单车运载量大,加上多类型的车辆,使它可以承运多种商品;
(3)车速较高,平均车速在5种运输方式中,仅次于航空运输;
(4)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和更好地减轻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98
铁 道 工 程 学 报2007年2月
(5)受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具有优势;
(6)可以方便的实现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7)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安全性,是/全天候0型运输方式;
(8)占地面积较少,建造成本较低。
但铁路也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货物在途时间长,不能实现/门到门0运输,通常需要其他运输方式进行配合等缺点。
2.2 铁路运输在一体化交通中的功能定位
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发展,其主导性作用有一定的弱化,但其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优势。未来铁路运输在一体化交通中的主要功能是:
(1)承担大宗低值货物和散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如煤炭、金属、矿石、谷物等;
(2)中长途高附加值集装箱运输及快运行包运输;
(3)大批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
(4)都市区与外围组团之间的通勤运输。
轨道交通)应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特别是在对全国交通乃至国际交通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综合运输枢纽中的铁路枢纽,应该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
3.2 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优化运输合理结构
优化运输结构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以适应市场对运输数量、质量和品种不断提高和增多的需求。对铁路而言,要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客货专用铁路,提高电气化铁路和复线铁路比重,充分发挥其在中长途旅客运输、大宗长途货运中的优势。铁路加快发展电力牵引,不仅在完成的运量上,而且在线路里程上,电力牵引都应不断增大比重。3.3 积极推进运输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综合运输管理相结合是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核心和最重要手段。以综合运输管理信息化改造传统的综合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手段,形成一种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智能化、高效化新型一体化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当前,铁路已拥有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MIS)等信息系统,但相关信息仅在铁路内部共享,并没有与其他运输方式联接成网。为适应一体化交通,铁路应及时将采取有关措施将相关客货运信息尽可能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网,即使现在不能联网,也应预留一定接口,以备将来联网。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对运输组织、财务、统计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运输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在铁路各部门、单位之间进行财务清算和信息沟通,并使旅客和货主能了解铁路所开展的运输服务,查询到铁路的客货运输信息,达到宣传铁路,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同时也能反馈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的意见、建议、要求和有关市场信息,从而有利于铁路及时改善运输服务和掌握运输市场。这将对扩大铁路的影响范围,开拓运输市场,提高铁路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3.4 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1980)2000年全社会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6%和8.77%,大大超过货运年均增长速度,充分显示了旅客运输的旺盛需求。预测今后这一发展趋势还将保持下去,并对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快发展高速旅客运输正是时不我待的大事。国内外实践证明,旅客运输高速化,既是增强客运能力、增加运输线路客流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省旅客在途时间的根本举措。
我国客运高速化发展势头很好,铁路实施提速战3 铁路运输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对策
铁路运输建设和发展应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内容,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客货用户要求,在其经济技术范围内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与各种运输方式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3.1 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实现与各种运输方
式紧密衔接
运输枢纽是运输方式的结合部,车、船、飞机运转作业的操作场,旅客和货物换乘、换装和集散的中枢,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只注重自身运转作业场所建设,而对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枢纽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交通结合不好,客、货运转不方便、不通畅;甚至一边扩大枢纽建设规模,一边交通挤堵加剧,成为影响综合运输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铁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综合运输枢纽中的布局,并结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实现布局合理化,运输过程/无缝化0。铁路运输枢纽布局合理性应包括2个方面:一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上布局合理;二是在综合运输枢纽地区铁路枢纽与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包括城市第2期李劲松: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的探讨
99
略成效显著。在此情况下,应该统筹加快高速客运设施建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由提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连接各大中城市的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系统。3.5 与时俱进,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新世纪运输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和经营方式发展的高级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应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摆脱/等、靠、要0的思想束缚,调整经营战略,加强物流管理,完善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技术,形成物流系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充分发挥铁路遍布全国的网络和节点优势,建立现代物流中心,使其从传统单一的运输装卸作业转到以货场为中心的运送、装卸、包装、仓储、保管和库存管理等综合物流,并且对物流运输实行功能系统化、组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最大程度地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综合性、高质量的增值服务,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拓展铁路新的服务范围和经营项目,不断提高铁路货运、行包运输的经营层次和利润水平。3.6 积极推动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运输管理体制创新,加强运输发展的宏观调控,改革不适应先进运输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
4 结束语
一体化交通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代表着运输业发展的走向。铁路运输业应从一体化交通发展的角度,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与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实现铁路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共同推进和实现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优化交通资源,获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郑时德,吴汉琳.铁路行车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5.
[2] 成耀荣.综合运输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 胡思继.交通运输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张佩.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业发展对策[J].铁道运输与
经济,2001,23(12):10)12.
[5] 刘晓青.交通运输体系应实行一体化战略[J].宏观经济
管理,2004(9):18-21.
[6] 王培宏,贺国光.交通一体化:综合运输的发展方向[J].
综合运输,2003(10):12-13.
(编辑 马 丽 赵立兰)
(上接第68页)
载力有27%~69%的富余量;主力加特殊荷载作用(地震力除外)摩擦桩受压容许承载力提高20%~40%
[2]
参考文献:
[1] 刘齐建.大直径桥梁基桩竖向承载力分析及实验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2002.
[2] TB10002.5)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3] 王伯惠,上官兴.中国钻孔灌注桩新发展[M].北京:人民
桥通出版社,1999.
[4] 赵明华,等.基于荷载传递法的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J].
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3):40-46.[5]
JTJ024)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铁道出版社,2002.
[7]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京沪桩基承载力试验报告[R].天
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2006.
[6]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桥涵地基和基础[M].北京:中国
的情况下,计算承载力值较试桩承载力有9%
~45%的富余量。可见本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挖掘了桩基的承载潜力。
5 结论
5.1 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简单、概念清晰、理论体系完善,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5.2 承载力计算与桩-土体系变形相互协调;挖掘了桩基的承载潜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编辑 马 丽 张 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