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穴居野处过着原始生活。那时人们只知道用树叶草葛遮挡烈日,防御虫蛇的啃咬和风雨的侵袭来保护身体。或者是为了猎获野兽把自己伪装成猎物的模样。如头顶兽角、兽头,身披动物皮毛,臀后拖着长长的兽尾,以便靠近目标,提高狩猎效果。后 来,才逐渐懂得用猎获的赤鹿、斑鹿、野牛、羚羊、狐狸、獾、兔等野兽的皮毛把身体包裹起来御寒保暖。即古人所谓的“衣毛而冒(覆盖)皮”。而这种完全出于实用的考虑。正是人类衣服和装饰产生的主要动因。至于为了遮羞或美饰则是后起的想法,是在人类形成了道 德感、性羞耻心与审美观才产生的。当然,人类这些最初用以遮体的兽皮、树叶或用作伪装的兽角、兽头、兽尾,还只能说是服饰的雏形。到了人类学会磨制骨针、骨锥,缝制衣服,人类的服饰才脱离萌芽状态。这从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这些骨针和骨锥,虽然远不如今日的钢针、钢锥那般锋利,但以骨针针孔之细小、针体之短小圆滑及骨锥之尖锐,就当时的打磨水平而论,已经是相当精巧的了。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许多古墓葬中,还发掘出不少用天然美石、兽齿、鱼骨、河蚌和海蚶壳等经打制、研 磨和钻孔串连而成的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装饰品。它们大小不一,有圆有扁,尽管今天看来很粗糙,但足以说明,原始人已懂得佩戴饰物以表示对渔猎胜利的纪念,并美化自己。正如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所说“这些东西最初只是作为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而 佩带的,只是到了后来,也正是由于它们是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所以开始引起审美的感觉,归入装饰品的范围。”

约在五六千年前,中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步入繁荣阶段,原始的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形成。人们逐渐学会将采集到的野麻纤维提取出来,用石轮或陶轮搓捻成麻线,然后再织成麻布,做成更进一步适应人体要求的衣服。这是人类服饰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开端,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打底裤厂家。

中国发明饲养家蚕和纺织丝绸是相当早的。历史上就流传着“伏羲氏化蚕桑为繐[sui穗]帛”(《皇图要览》)、黄帝元配妻子嫘[lei雷]祖西陵氏“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罗泌《路史》)等传说。考古发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将蚕蛾驯化家养,①并能织出较为精细的丝织物。到了殷商时期,养蚕已很普遍,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随着织机的改进,提花装置的发明,已能织出除平纹织物外,还有畦纹和文绮织法的丝绸。加上刺绣与染彩技术的逐渐成熟,服饰也日益考究。史载,商纣王一次就赏赐给300名宫女大量丝织品,足以说明当时养蚕、取丝、丝绸业已具相当规模。

衣服的样式是从简单到繁复发展的。最初极其简单。在寒冷的北方,人们往往不分男女老少都披一件完整的兽皮。后来把兽皮中央穿个洞,或在兽皮一端切个凹口,就形成了名为贯头衣或斗篷的最早的衣服。在气候温暖的地带,人们最初只是用一块方布把下身围起 来,这就是最早的裙子。它很像今天我国西南方少数民族所穿的筒裙。 衣服分上下,又是较晚些的事。一般说来,背心、套袖、套裤出现较早。当人们将背心、套袖、套裤和遮羞布连缀起来时,上衣和下衣也就出现了。

帽子和鞋,是伴随衣服产生的。人们最初把一片树叶或树皮顶在头上以避免烈日的炙烤、淫雨的淋漓,这就是最古老的帽子。后来才逐渐发展为用兽皮或布帛裹头。人们用树皮或兽皮裹脚以防备荆棘碎石,抵御冰雪严寒,这就是最早的鞋。后来才由裹脚之物逐渐发展为鞋。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我国服饰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审美观念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的发展与演变,总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例如,由

于人们在财富的占有上开始变得不平衡,财富的意识、观念甚至崇拜逐渐形成,人们的服饰观念也有了改变,服饰的美中又注入了富贵与贫贱的色彩。再如,伴随宗教的产生,宗教观念的影响在服饰发展上也有了明显的反映。所谓上衣像天(未明时)用玄色,下衣像地用黄色,这一黑一黄,无疑是受到对天地崇拜的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至于祭服和丧服的确立,也显然是由于对天地、祖先和死者的迷信和敬畏,幻想依靠对天地、祖先和死者的祭拜来帮助自己度过各种灾难。

原文链接:http://www.yxh9988.com/news_info.asp?nid=3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