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民间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民间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民间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袁媛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 要:民间美术在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章针对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学校民间美术课程的构建。 关键词:民间美术 课程体系 教学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它是民族文化的教科全书,它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从目前教育体系看,民间美术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论和应用中不断得到验证,但是实际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接受的美术教育是西方的三大构成的造型体系和色彩观念,再加上老师和教学大纲的应试教育产生的忽视,显而易见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观察方式还是已西方的色彩和造型为主。从师资队伍来看,我们的老师队伍还不够强大,仅有少部分老师走在前列,这也是时代文化的转变,民间美术自身发展出现断层,而从时间数据显示,民间美术开发30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显示,我们在回归文化的本我,我们还是在探讨和摸索,在前进中寻找文化的启示。

作为一门的学科体系,民间美术应该具有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教学步骤安排。 (1)课堂教学: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是基本理论讲授和课堂组织讨论、答疑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评价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概貌,遴选民族民间美术中数百幅代表作进行鉴赏,从具体作品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和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价值的“构造”两方面,明确世界艺术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性,明确一件艺术作品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通过提问、讨论、答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完成课题,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起到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采用专题及个案研究的体例,将民族民间美术中不同地域的器物造型、艺术造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系统完整地以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背景音乐等资讯资源以一定数位化格式存储并传播。在文本上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勾勒出在政治、社会与文化交织影响下的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概貌。在图像上以宏观的方式,随着年代和观念趋势的发展,介绍和赏析民族民间美术与现实环境互动下的艺术作品。对民族民间美术的沿革、最具代表性创造者的生平和创作的人文背景及作品作剖析并结合艺术作品的风格合成相关的背景音乐。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立我们自己设计的“民美教育在线”网站,实现资源共享。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进入“DIY论坛”进行展示、跟帖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操作技术能力等在不知不觉中有很大提高。我们的教师还可利用学生的特点设立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博客,将教学内容、课外阅读资料发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同时,还通过博客讨论区与学生继续探究对课程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既有展示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互相观看评价彼此的作品。 (3)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具有代表性的具象“点”的深化研究过程。聘请国内外一流的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讲学、授艺,针对民间美术的某个专题或个案做深入地讲解。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笼统教学的不足,学生又可以直接从民间艺术家身上学习精湛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文精神。

(4)社会调查研究:在校外建立民间美术实习基地,教师可带领学生考察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拓宽学生视野。民间美术的传承性教学,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掌握和对民俗风情的了解,不但无法学到精髓,而且无法原样传承。民间美术大都与特定的民俗节日、风俗礼仪和宗教信仰有关,结合民俗节日和风俗礼仪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采访,进行人文内涵的考察,了解那些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渊源,感受环境、观察民情、体验生活,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5)研究机构:在校内创办民间美术工作室或研究机构,例如中南民族大学就成立了南方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所。学校由于受地域、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能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以本地区文化遗产普查、研究作为切入点,利用自身在地域上的优势和其他学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信息和技术合作,必将有助于科研和学术的深入和提升。同时科研的深入也必将带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改革。通过对地方民间艺术的普查、研究,可借助其资源来丰富和完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

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除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外,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的深入,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民间造型和色彩运用规律,又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就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能用现代艺术语言去创作能够传递文化内涵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参考文献:

[1]杨学芹.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邱红.西南苗族民间剪纸纹样的文化内涵[J].文艺研究,200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