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来源:筏尚旅游网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巨大的功用。通过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口、耳、手、脑各得其所,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马过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勤思考,多脑筋,多分析,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实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回答,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

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准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很多多奇异的幻想,但是有了课件,我们能够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分析

佟亚玲 《小马过河》是一篇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课文,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花绝大部分时间去朗读,而是注重内容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理解完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后,请同学们评价小马。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小马不爱动脑筯,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它的耳朵根子很软,老牛说能够过它就下河,松鼠说危险它就止步。”“他做什么事情太不果断,没有自己的主见。”其他同学也都不约而同点头赞同,这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响起来:“我认为小马做的有道理,它做事非常谨慎。因为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后就会发生危险的,换成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当时,教室里安静极了。这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看法啊!真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思维会如此活跃。于是,我表扬了李响同学,并肯定了他的看法。我对孩子们说:“李响同学遇到事情能够经过思考再回答,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能仅仅一味的附和别人的看法,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他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做事的时候应该三思而后行!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之后,的确是左右为难。那么,如果你是小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怎么来判断河水的深浅呢?”

一个学生说:“拣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子扔到河中央,如果激起的浪花很小,而且声音很沉的话,说明河水有些深,如果激起很多水花,声音比较脆,那就说明河水较浅。(师评:你很有生活经验)

学生:能够拣一根很长的树枝,测量一下水的深度。 学生:还能够请求牛伯伯协助啊!请它帮忙驮过去。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课文里的小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它立刻收回了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它还是离不开老马,自己不想办法。

学生:小马没有去想办法,如果动一下脑筋的话,它就能够顺利过河,不用去问妈妈了。

老师:看来,小马还是很有依赖性的,什么事情都要找妈妈帮忙 。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自己想办法,还是去找妈妈呢? 学生的回答明显是两种,大多数找父母,一小部分自己解决。 老师:只要是我们自己动脑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依赖父母,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己去生活,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谨慎行事,以防万一,只要肯动脑筋,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老师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

说完这些话,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独自回味着每一个细节,李响同学的回答仍然萦绕在我的耳畔,感觉这节课真的是受益匪浅。真的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看来,真不能小看他们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在阅读中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这节课,更证实了这一点。其实,像这样有价值的出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我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佟亚玲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生字组词,并抄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3、练习复述。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

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