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家勤奋的事例

作家勤奋的事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作家勤奋的事例

一、作家狄更斯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二、作家米勒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

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

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三、孔子

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到了子晚年后,更是喜欢上了易经。但由于易经非常难懂,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但孔子却并不怕吃苦,一直

反反复复的诵读,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而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出纸张,所以书都是使用竹简或者木简写成的,不仅笨而且非常重。

将许多竹简使用皮条一同穿起后,便做成了一册书。而因为孔子过于勤奋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多了,竟弄断了三次皮条。于是,后入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此来赞颂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四、海伦•凯勒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她从小就又聋又盲,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里。但是她的老师恩师——安妮•莎莉文来到了她身边,给了她生命的希望,并且教她如何说话。海伦又聋又盲,如何说话呢?答案就是触觉,她是靠触觉来了解别人的意思;是靠触觉来了解如何发音;是靠触觉来学习舌头应怎样动。她每天都十分勤奋地练几个小时,有时每天竟十几个小时在练。最终她完成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五、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

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动的倡导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