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xx 学院校训
“ xx,”即做人之本, xx:
“先莫先于修德 ”。要求我们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只有上好了 “修德”这一课,才能让我们的知识能力更好的服务社会。
“博学 ”,即广泛地学习。它是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特点。大学之大,在自由、在开放、在包容,而 “博学 ”为不变之基础,它强调的是一种蔚然的学风,以风化人。
“笃行 ”,即忠实专一,有坚持不懈之意。它是对实践的尊重和认同,是为
学的最后阶段、最高境界,既然学有所得就要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博学”和“笃行 ”是“知”与“行”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拓新 ”,即开拓、创新之意。 “拓新 ”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
河南师范大学 xx 学院校风
团结 ——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前提
团结协作,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是我们时代的交响乐。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序的力量是散乱的,只有团结的力量才能产生如铁似钢、百折不挠、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什么事情就都有了可能。大到国家,小至团队,无不需要这种凝聚力,向心力,即团结的力量。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全院师生员工需要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任务,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办学发展目标,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意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进步。
勤奋 ——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桥梁
1 / 3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修养。勤,就是要劳心劳力、锲而不舍;奋,就是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勤奋,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地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就是要掌握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搞科学研究,传道授业;作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更需要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韧不拔,奋发图强。
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新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各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即使一个学科内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勤奋学习,紧跟知识发展的速度,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争取以最新的知识武装头脑;学生们更要勤奋学习,在打好学科基础的同时,多读书、多思考,争取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求实 ——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基石
求真务实,是一种治学、办事的态度,也是我们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材的基
石。
既是对做事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一个人只要养成了求实的习惯,这个习惯会影响他的整个一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才养成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只有在一种求实的氛围里,人们才容易养成严谨的求知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进取 ——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动力
进取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不断发展、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学校而言,进取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在,我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力求积极进取的态度,培养造就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 xx 学院教风
2 / 3
“敏学力行 ”意思是敏于学习、勤于实践。只有敏学,才能更为主动而灵活地获取知识;只有力行,才能更好地造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更应
该发扬 “敏学力行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敏学 ”语出《论语〃公冶长》:
“敏而好学 ”;“力行 ”之义见 [明]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
“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 ”
“诚教育才 ”是指用心去教育学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诚心以待,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河南师范大学 xx 学院学风
勤勉:
就是勤劳、刻苦的意思,《论语》中的 “天道酬勤 ”,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勉、勤奋的人。所以鼓励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要兢兢业业,不能懈怠,才能取得成功。
励志:
励志,即是激发志气,以求有所作为。告诉大学生要确立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
乐学:
出自《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为真正爱好学习才会把满腔热情倾注其中,才会善学、乐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致用:
出自《周易》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意为做学问要崇实尚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则贡献愈大。
这八个字是每一个新联学子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新联学院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对勤勉刻苦不畏艰难,志存高远有所作为。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