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力学经典习题一

来源:筏尚旅游网
初中力学经典习题(一)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部分:

1.在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人对跳板的压力

D C B A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确定 6.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

A.一定吸引地球 B.不一定吸引地球 C.一定不吸引地球 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7.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8.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9.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的改变或运动 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

10.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 ,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假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

11.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12.物体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或者________,都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13.气球经吹气后体积变________了;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的长度变________了;用手压馒头,馒头变__________了;这些现象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三、作图题

14.如图6所示,用50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的图示.

图6 图7

15.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在F=4牛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牛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图示.

16.马拉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车受的拉力F,车受的阻力f,地面对车的支持力N.

第二部分:

1.力的作用效果( )

A.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B.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C.只与力的作用点有D.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是( )

A.一对相互作用力 B.同一个力 C.可以互相抵消的两个力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的两个力 3.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 N的是( )

A.一袋方便面 B.一块砖 C.一张学生用的板凳 D.一枚大头针 4.一个人用与地面成30°角、大小为100 N的力F向右拉一物体,

如图7-2-1所示,四个同学分别画出了拉力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5.存图7-2-2中面出了力F1与F2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

A.F1>F2 B.F1=F2 C.F1二、填空题

6.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图7-2-3的(a)、

(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在图7-2-3的(c)、(d)两图中,人用扳手拧螺丝帽,(d)图所示方法比(c)图更容易,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

7.在物理学中,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_____在力学中的贡献,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简称_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_________N。 8.如图7-2-4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b)、(c)三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

三、作图题

9.如图7-2-5所示,一辆重120 N的小车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大小为60 N的向右的拉力作用,

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拉力。

10.如图7-2-6所示,斜面上放一个小球,画出小球受到的3 N支持力和2 N沿斜面向上拉力的图示。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第一部分:

问: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必须要弄清产生弹力的物体一定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相接触都无法产

生弹力;

其次,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还必须互相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例1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题型二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例2 如图12-5,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例3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题型三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自制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并能准确地标注它的刻度

例4 如图12-6为某同学自制的弹簧测力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下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指

针指在A处,当弹簧测力计下挂2N重的钩码时,其指针指在B处.根据以上内容,请你给他的弹簧测力计刻上刻度.要求:(1)每一大格表示1 N且标上数值;(2)每一小格(即分度值)表示0.2 N;(3)标明该弹簧测力计的单位.

例5 王芳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拉力的大小(N) 弹簧的长度(cm) 弹簧的伸长(cm) 0 15 0 2 16 4 17 6 18 8 19 图12-5

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5cm。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

图12-6

基础知识训练

1.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____.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____,可以测量力的大小,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种. 2.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拉力、压力都属于___.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4.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试试弹簧的弹性 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 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5.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

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6.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 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12-9所示. 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

(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图12-9

综合提高训练

1.如图12-10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N,分度值为___N.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位于第二小格的A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的拉力,指针位于B处,则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N.

2.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的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需要拉力为 N。(题型三)

3.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 图12-10

A B C D

4.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5.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 ) 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

6.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弹簧的长度为零 B.弹簧的伸长为零 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 D.指针的初始位置 7. —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

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 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 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 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8. 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填在如下表格中: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L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

到___________N. 9.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无损,只是指针已经无法校到0刻度,只能校到0.2N处,那么这弹簧测力计还能用吗?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3.6N,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实际为多少?

来自地球的力——重力

第二部分: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_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_____.

3.已知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公式是_____,其中G表示物体的 ______,它的单位要用_________________,m表示物体的 _____ 它的单位要用_____,公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 4.g=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

6.一物体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12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 _____ kg,重力是 ______________N.

7.建筑房屋时,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锤线是根据_______ 制成的.

8.质量是10 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 N,方向 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 ____.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支持面上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 B.树上的苹果在下落时受到重力,落到地面后静止时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10.一只鸡蛋的重力接近于(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

A.5 N B.50 N C.500 N D.0.5 N 11.一个铁球沿斜面滚下,铁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沿斜面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下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1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B.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常数g成正比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D.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 1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4.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是5 kg,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15.质量是500 g的物体,能否用测量范围是0~5 N的弹簧秤测量其重力?

16.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10块长2 m、宽1 m、厚1 cm的钢板?(ρ

33

钢=7.8×10 kg/m)

17.实验探究:

(8)①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每次重力和质 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 质量m/kg 0.10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0.20 0.30

②由①题可知,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赤道 武汉 北京 莫斯科 g值大小 9.780 9.794 9.801 9.816 地球纬度 0° 30°33′ 39°56′ 55°45′ 地点 广州 上海 纽约 北极 g值大小 9.788 9.794 9.803 9.832 地球纬度 23°06′ 31°12′ 40°40′ 90° g值相同的城市是 ;

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

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18.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项 目 概念 区 别 联 系 18.一杯水,宇航员将它带到太空,水结成冰,对水而言有人说 [ ]

A.水的位置改变了,质量与重力要发生改变 B.水的状态改变了,质量与重力要发生改变 C.水的温度改变了,质量与重力要发生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

台灯有个大底座 立在手指上的铅笔 下大、上小的茶壶 甲 乙 丙 图12-1-8 a.图示的几个实例中,用增大支面的方法提高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用降低重心的方法提高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b.你的身边还有不少物件是通过上述的方法来提高稳定的.你能就这两种方法各举一例吗? 用增大支面的方法提高稳定的有 ;用降低重心的方法提高稳定的有 .

20.在研究物重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测得如下数据: 质量m/g 弹簧测力计示数G/N 弹簧伸长△L/cm 100 0.98 2 200 1.96 4 300 2.94 6 400 3.92 8 500 4.90 10 600 无示数 10.5 方向 大小变化 单位 符号 测量工具 质 量 重 力 ①实验表明:质量 倍,重力也 倍,从而可以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 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g= N/kg,意思是 。

③为了研究弹簧测力计伸长跟外力的关系,某同学多测了表中第三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