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化教学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应用◆就业◆社会

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史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101101)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多信息化手段的出现为一线教师

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主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际应用情境,并且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中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证明了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对提高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开展提供示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医学基础;教学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5-0226-02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引言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持,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形式。在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笔者尝试在本学院的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尽量使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使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指引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加完整的预习过程,预习安排会更加科学、合理。在此平台的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下,学生可以明显提升预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一个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免费互动教学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有手机和平板的移动端和电脑的网页端。教师可以在云班课上按照课程创建专属班课,学生使用班课号加入,软件可以提供签到考勤、头脑风暴、资源推送、测试活动、答疑讨论、投票问卷、作业任务、课堂表现、无线投屏等多种互动教学工具[2]。课堂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利用此平台发布不同的课堂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完成。任务的发布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轻直播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平台完成课堂任务的课程,提升了学生之间沟通与团队合作、分析总结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此平台可以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结合使用,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完成学生课后复习情况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复习及作业完成情况,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使教学更加高效。此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全过程的学习行为,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为教师反馈有效的教学数据,从而为不断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三)问卷星

问卷星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专业的免费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优势,功能强大且全面。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普及,问卷星也逐渐出现在教学课堂中,此平台可以满足很多日常的教学需求。在实际课堂应用中,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提前设置简单的随堂小测试,在课堂中随时发布,学生及时利用平台完成课堂小测试。由于问卷星具有即时数据反馈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及数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医学基础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中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康

复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病机、诊断、辨证等几方面,理论知识较多且内容多抽象难于理解。目前,中医学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过于传统,主要还是靠教师单纯的灌输式理论性讲授。因此,课堂吸引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无法建立中医的学习思维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学平台不断涌现,这些平台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有很大优势,笔者在中医学基础的教学中常选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智慧职教云

智慧职教云平台是一个整合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建设和运营,具有网页版和手机端两种方式,方便师生登录使用[1]。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整合相关课程适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整理出课前学习指引,学生按指引进行自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智慧职教云平台上有很多关于中医学基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教学视频、课件等,为学生整理出课前预习指引,学生按

作者简介:史洁,硕士研究生,讲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与康复系中医康复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医及中医康复。

-226-

应用◆就业◆社会

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迅速获知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便于在教学中及时修正,并对学生出现的疑点、难点进行重复、深入的讲解,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MindMaster软件

具,思MindMaster维导图是以是问一题个或简者单某易一主于操题作为的思中心维,通导过图大设脑计对的开知识发工

点进行加工、分类,使其成为中心主题向外发散的分支上的子主题,而每一个子主题若还包括较多的小知识点,可以再向外发散形成更低一级的分支,以此形成有条理的思维模式[3]。思维导图的绘制简单易学,可以用笔在白纸上手绘,也可以借助电脑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更加符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4]。在课堂应用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此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医学基础的课程学习中,很多概念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抽象性。例如在学习心病辨证时,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和心阳虚这四个重点证型的鉴别,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发现证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显提高了对相似知识辨别的理解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一)加深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

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依靠教师的单纯讲解,受困于中医知识的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尝试不断引入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利用多种多样的平台和资源,全方面解释中医理论知识,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践应用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能够将传统中医学中的理论概念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中医舌诊和脉诊的知识,内容抽象,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就只能借助书本资料通过干讲的方式教学,学生无法实际理解不同舌象和不同脉象的特点和适应证。在信息化课堂上,教师便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可视性的教学资料,提高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兴趣是一个人力图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性,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面对中医学基础这种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将信息化教学不断引入课堂中,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由于有了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软件在课堂中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应用

平台的合理使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学习平台和软件中整合了大量中医相关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微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使他们的学习有了更加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平台的使用还可以督促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温故而知新,力争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三)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采取常规的知识讲授法和幻灯片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而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所以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心要从教师的法”逐渐向学生的“学法”进行转移。为了快速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多方面的信息化学习,包括多接触各类信息化资源,多了解信息化教学平台,多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操作技能等。通过不断学习,教师可以逐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在反复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课程需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应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教师只有协调地整合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及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成功地完成信息化教学任务。所以在目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终身学习,将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课程的优质性。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新时代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机遇,信息化时代的出现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又能激发一线教师的应用热情。中医学基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课程,面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做到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技术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一定能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就业岗位上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梅,刘江越,李自臣.基于“智慧职教云”的混合式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9(1):25-27.

[2]陈凤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93-96.

[3]杨艳蕾.课堂教学中正确绘制思维导图刍议[J].教育科学,2015,31(4):32-35.

[4]华晓宇,陈国明.应用视角下思维导图软件的比较与选用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108-112.

因编辑

-马227燕-

“教.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