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展望周鹤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亚太电动汽车协会孙立清北京理工大学棚械与车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场深刻的变革当中。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影响到至关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能源安全。与此同时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变进程又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恢复速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无疑—场以节能环保、新—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经济支柱产业和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经济先导产业正在伴随一场新的技术在逐步兴起。以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为主体,构建清洁可持续的电动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从国家角度来讲的这一战略重点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和的认可与已经付诸实际行动的支持。本文围绕这一大背景主要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展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1.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以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所构建的电动交通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的重点,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以动力系统电气化为标志的技术风起云涌,甚至在蕴育着一场新的,一场可持续的动力。纵观世界各国,电动汽车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完善和走向成熟。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得到了世界各国通过引导、资金支持、示范运行得到了快速推广、纯电动汽车已经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上已经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美国轻型车市场中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达到了3%的市场份额,日本则超过10%。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的混合动力PariuS成功引入市场,目前已经开始盈利。PriUs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即将进入市场。而Lef试水初步成功订单过万。其实自2010年5月10日起,德国、日本及美国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出台的新和即将采取新的措施,将车用电池的相关内容列入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L——一<!)德国启动涉及金额1200万欧元的车用电池研发资助计划;②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中,要求日本汽车及相关企业确保研发世界领先的车用电池技术;③美国电动汽车联盟将对车用电池技术展开研究。世界各国家都纷纷地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示范推广的重点。美国联邦出资20亿元17用于私人购车的减税,日本为购车者提供了补贴和税收的优惠,同时又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德国安排了1.7亿欧元支持了17个区域的示范运行,同时还免除电动汽车5年的税费。包括在NRw就有电动汽车示范区。德国还向电动汽车产业提供总额2亿欧元(合2.82亿美元)的资金补贴,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德国还投10亿欧元用以研发动力电池技术。2010年新能源汽车在德因市场的销量为2.5万辆,市场份额仅为0.9%。而德国汽车产业研究机构BDWAutomotive公司表示,到2022年,传统动力车型的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99.1%缩水至72.6%。BDWAutomotive公司预计,2015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中混合动力车型将占据50%以上的比例,而纯电动车的比例约为20%。2.我围的能源和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能源现状说明石油进口依存度正在挑战国家能源安全。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产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到200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超过1亿吨,2009年石油进口超过2亿吨大关。2010年我困原油加成品油净进口量为2.49亿吨,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5.6%。“2015年、2020年国内石油需求将达5.5亿吨、6.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62%、68%。”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原副总裁曹湘洪近日这样预测了我困的石油需求和对外依存度。国际能源署(1EA)也预测,“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20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超过80%。”而国内石油产量己进入高峰期,未来产量虽有小幅增长的可能,但总体以稳定为主。我国国内已开发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和储鼍高采出程度”阶段,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期。原油产量综合递减速度达5% ̄6%。如果没有新储量投入原油产能建设,我国每年原油产量净减少1000万~1100万吨。“未来,国内石油产量将维持在2亿吨左右水平,增加的原油消费主要靠国际市场获得,而国际市场可增加的原油供应以含硫、含酸重质原油为主。”就有预测,若“十二五”平均经济增速为8%,2015年困内成品油需求3.24亿吨;若“十三五”经济增速为6.1%,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达3.95亿吨。从预测结果分析,到2020年,我国年均成品油需求绝对量增加值都在1500万吨以上,相当于每年必须有2个4000万吨级炼油厂投产。一位国家能源局表示,其最为担心的是能源安全问题。“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能源消费还会不断增长,能源保障存在巨大压力。此外,煤炭、油气储备能力不足,能源对外依赖性大。”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容易受制于国外,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的软肋。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建议,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应该设置安全上限,最好控制在60%,最好不超过65%,缺口可以发展石油替代来弥补。而过去得十多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从2006年至2010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加951万辆。今年前8个月,汽车保有量增加983万辆,月均增加123万辆,高于去年同期月均l13万辆的增量;其中,私人小犁载客汽车增加781万辆,月均增加98万辆,占汽车增量的79.45%,是汽车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摩托车占54.12%,约为1.19亿辆。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l亿辆。据风凰网汽车独家获悉,“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约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预计2015年,我困乘用车产量为2031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为8l%;预计2015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469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为19%。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其中轿车保有量预计将达1.2亿辆。未来汽车销量峰值可达5000万辆。再看“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总结,我国“十一五”期间新增的l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也几乎被5年问新增的3500多万辆汽车消耗掉了。按此,仅汽车能源需求就是个巨大挑战。《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l9578.2004)是中国首个汽车油耗强制性因家标准,于2004年10月29日出台。这一国家标准是以整车装备质量来确定汽车的耗油量,而不是以发动机排量级别来确定汽车的耗油量。《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8年1月1日。2010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第三阶段)》报批稿。与前两个阶段最大的不同是,第三阶段标准不再以单一车型为评价对象,而是将汽车企业所有车型作为整体进行评价。在《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中,白201218年起至2015年将分阶段对我国整车企业所生产的全部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作出强制平均限值,这与之前的对企业单一车型限值有所不同。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分三个阶段目标,第二阶段至少要比第一阶段降低油耗10%,而到2015年,第三阶段要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再降低油耗超过20%,即平均油耗为百公里6.9L。三阶段将分步实施,具体步骤为,2012年为导入期,允许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标值高9%;2013年,允许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标值高6%:2014年,允许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比目标值高3%。到2015年全面实行第三阶段燃油消耗限值标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乘用车油耗限值标准自2005年实施,到2006年年底,累计节约汽油量便达到118万吨,直接经济效益为70多亿元。同时,2006年的全国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也已从2002年的9.11L/100km降至8.06L/lOOkm,平均下降幅度为11.5%。上述信息和数据综合足以表明,我国的能源和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3.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纯电动包括插电式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战略的主流,而燃料电池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另一个公式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系统。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相关的辅助系统是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关键。”这是我国科技部万刚在深圳EVs25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精辟论述。自从85以来,尤其是十五和十一五新能源汽车相关计划的实施,为中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00年,中国就在“863”计划中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三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整车)三横(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电控系统三大关键零部件)”的矩阵式研发体系和以“整车”牵头的项目管理模式。“十五”和“十一五”期问,在国家“863”计划霞大专项领域投入20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专项,带动社会和企业的投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围绕着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以电池共性为关键技术开展了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并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了较强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设施检验、评价的能力。研究制订了56项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电动汽车产品的规模化示范和初步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有200余款电动汽车进入汽车新产品公告,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特别是在代表未来方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应用上,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主研发出镍氢和锂电两种类型多个系列车用动力蓄电池,其中,锂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升到2500瓦/千克以上,电池模块的常规寿命达到1000次以上。中国不仅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电动汽车标准的研究制订。目前,中国已经发布实施并先行有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有56项,基本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科研评估、产品准入、质量控制等需要。中国汽车企业也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的重大意义,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订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2009年,力神、比亚迪、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和上海电驱动、大郡等电机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在未来两年内,预计将形成15万套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以满足较大规模电动汽车生产的配套要求。2009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又组织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十城千辆”工程),首批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计划利用3年多时间,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6力.辆电动汽车,营造新能源汽车发展社会环境。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25个城市加入“十城千辆”工程。据T信部数据披露,截歪目前,25个试点城市’侈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l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l千辆,建成充/换l乜站近100座,充I乜桩4500多个,19示范运行总甲程超过33000万公里。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初步证明,通过科技研发与示范运行相结合的方式,是改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培育电动汽车消费者市场,中国加大了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补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购买电动汽车的价格。针对电动汽车价格普遍偏高的问题,中国不仅对于公共领域的电动汽车给予专项财政补贴,还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2010年6月,中国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补贴试点工作,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深圳还提出将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2万元。充电站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近两年来,中国一些公司和城市开始快速发展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普天集团、中海油集团等,积极介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电网等结合的高效低成本充电基础设施技术取得突破。当前,包括上海、北京、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40多个城市已经开始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的项目建设,2010年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76座。加强产业示范建设配套设施。面对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在2011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为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也正在制订过程中,相关内容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十二五”时期,科技部将通过整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资源,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科技研发投入,组织实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将以关键技术突破为基础,强化示范考核和产业化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电动汽车检测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培养研发人才,建设研发基地,支撑和引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前不久,我国工信部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这其中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低成本高比容量磷酸铁锂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工艺技术;新型传感器共性关键技术;伺服节能龌料注射成型技术;纯电动乘用车总体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技术;动力电池关键技术;高效能、高一致性电池;超级电容器技术被列入其中。此前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年一2011年)》就已经将电动汽车及部件列入其中。根据工信部公开信息,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新材料3大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4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针对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这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工信部将这4个产业细分为13个重点领域,将尽快编制发布相关专项规划。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正制订工信部将发13专项规划。进入该目录产品将获相关支持。工信部将尽快编制发布相关专项规划。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20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15%左右。国家网站近日发布通知称,近期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从产业和金融等多个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金融和融资方面,《意见》要求,改进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试点等。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5日介绍,我国将采取lO大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新近,国家调整了节能汽车的补贴标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111754号)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0]219号)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自2011年10月1日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111754号)取代。这必然会促迸企业发展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对于节能补贴车型的争论,工信部装备司张相木在成都“201l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在新能源规划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属于新能源车型,与纯电动车享受同等补贴标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戈lJ(2011-2020年)》,张相木透露,该规划已经上报给,目前正在等待的批复,且年底出台希望很大。由于不再单独出台针对汽车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该规划被认为导向意义重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表示,“未来国家会出台有关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全套,不要以现有来揣测只支持纯电动汽车,不支持油电混合汽车。这是误读。”强烈的信号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释放,这意味着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策略上有所转变。随着中国一系列举措的相继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性能将进一步提高,成本将继续降低,标准和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在完成对传统汽车产品替代的过程中,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之梦。4.我困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具体状况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2001年科技部、北京市、北京奥组委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在奥运会上各类车型共计595辆主要用作公务用车、奥运场馆保点出租车,奥运村内环线及奥运中心区周边公交专线公交车,为、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以及社会观众等提供服务。(这595辆汽车包括:上燃动力、同济大学与上海大众等单位联合研制的20辆燃料电池轿车,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40辆BSG、10辆ISG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汽车公司研制生产的25辆杰勋牌混合动力轿车,京华客车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生产的50辆纯电动公交车,中通客车控股公司研发生产的5辆纯电动客车,一汽集团研制的10辆牌混合动力客车和5辆奔腾牌混合动力轿车,东风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的15辆东风混合动力客车和410辆纯电动场地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研制的3辆低地板燃料电池客车等。)据统计,自2008年7月11日,科技部和北京市举行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交车算起,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这595辆车已累计运行371万公里,运送乘客441.7万人次,执行公务用车970车次。我国自主研发的车辆通过了这次规模化、集中化、高强度的运行考核,用科技成果和实际行动兑现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在中心区域的周边地区和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上“低排放”的庄严承诺。2009年,济南市利用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的契机,投资1.2亿元,购置100辆12米混合动力新能源空调车(国Ⅳ),以奥体中心为核心,开辟了4条公交运营线路。全运会后,根据客流变化,新能源车调整到K52路、K107路、K109路、20路等4条主干线路运行,充分发挥其大容量和节能环保优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济南市公交公司统计表明,新能源车已运行18个月,累计行驶893万公里,载客达1500万人次,整体运营情况良好,性能稳定,车辆安全可靠,乘坐舒适,操作轻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010年,根据实际运行的数据统计测算,平均油耗29.32升/百公里(非空调期28.02升/百公里),较同类车节油27.91%。2010年节油67.9万升,节省燃油费470万元(按柴油6.92元/升计算)。21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集中应用了全国最先进的低碳汽车,共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开展了1147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经历184天的安全、平稳运行,总载客达1.256亿人次,总运行里程达2921.63万公里。园内500多辆电动汽车,共用电800万千瓦时,其中近50%由园内太阳能屋顶电站供应。成功进行规模化、集中化、高强度的示范运行表明,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产业化基础。园区载客已经超过l亿人次,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约600万公里。这1300多辆新能源汽车中,由上汽集团提供的有1125辆。技术上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方案,品种上包括轿车、大客车、观光车、出租车等多种样式。整个世博会期间,新能源大客车的平均出行率达97%,车辆完好率达到99%以上,甚至超过了传统大客车的运行质量。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上,25辆超级电容大巴将在上海的26路公交线上示范运营;首台赴港样车正在接受实地测试,有望驶上九龙巴士的公交线。而世博闭幕后,6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就将转赴羊城,服务广州亚运会;6辆燃料电池大巴则移往安亭国家电动汽车示范区继续示范运营。在2010年11月的广州哑运会期间,广州共示范推广各种新能源汽车360辆,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246辆,包括96辆混合动力凯美瑞,150辆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公务车,纯电动公交车26辆,燃料电池观光车60辆。继2008年为60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开通示范专线后,在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又开通了首条纯电动公交专线,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26辆,区间往返里程达到70公里。亚运期间投入运营的150辆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中有10辆用于专项服务残疾人,其他车辆主要用于白云区244A、244B、62线路的运输,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车辆将投入亚运专线服务。60辆由上汽南专牵头研发的采用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观光车在广州亚运城媒体村和运动员村进行示范运行。该车一次加满氢气可行驶100公里,消耗的是氢气,排出的是水。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深圳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投入大运会的201l辆新能源汽车全部由深圳本土汽车生产厂商五洲龙及比亚迪提供,其中比亚迪提供300辆纯电动汽车E6和200辆纯电动大巴K9,五洲龙则提供1350辆单层混合动力客车、20辆双层混合动力客车、53辆纯电动大巴、26辆纯电动中巴、60辆燃料电池场地车和2辆燃料电池大巴。占大运会投入车辆3810辆的一半以上。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后,集中示范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的一次。77条大运会新能源公交专线,覆盖深圳全市44个比赛场馆,形成新能源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新能源汽车的阵容让运动员、技术、各地游客和深圳市民都有机会更好地体验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科技、绿色、低碳的一面。57座充换电站保障新能源汽车用电,分布在深圳市内全部44个比赛场馆周边,共有850个充电位,覆盖为大运会专设的77条新能源公交专线,设计服务能力为纯电动大巴260辆以上、混合动力大巴1750辆、纯电动中巴26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完全能满足大运会期间多种车型兼容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这是目前伞世界最大规模的第一次实际运行。除为大运建设的57座充换电站外,深圳也要在住宅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中分批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截至去年底,深圳的充电桩建设就覆盖至全市28个住宅区、30个物业和社会停车场,共安装6900个充电桩。按照《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规划,深圳将在公交(出租)、公务车、家用汽车3个领域进行全面推广,力争到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2.4万辆。其中,推广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公交车4000辆、双模电动出租车2500辆、双模电动公务车2500辆、双模电动私家车1.5万辆。国际示范区建设:2011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全国政协副、国家科技部万钢教授与上海副、韩正出席在沪开幕的“201l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并共同为“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揭牌。上海由此成为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嘉定区被指定为电动汽车困际示范区。以“汽车嘉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公布。嘉定打造成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中国(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伙伴组织正式签约。《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上海宣言》发布。5.小型电动汽车成为我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小型电动汽车是技术可支撑、补得起、百姓买得起、市场需求大的现实选择。在小型电动汽22车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方面,我国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国内自主研发的小型电动汽车,时速可达120公里,市内一次续驶里程为100公里,能够满足代步的需求:有些车还可装备极小排量燃油发电机,能提供补充电力,行驶更长里程,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小型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只是中型汽车的一半,量产后的价格还会降低30%以上,且运行成本仅为同级别传统燃油汽车的l/3甚至更低,因此在技术和市场上更有可行性。小型电动汽车可用220V民用电,在家中或停车场使用充电桩充电,慢充时的功率只相当于一台家用空调,充电桩的成本仅为千元。我国每天有超过9亿度的夜间低谷电,可供数千万辆小型电动汽车充电,还能减少建设调峰电站的大笔投资。小型电动汽车比较容易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难题。本土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发展小型电动汽车的一张“王牌”。中小城市被视为“汽车企业决战未来的主战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及中小城镇也正爆发出惊人的购买力,小型(含低速)电动汽车兼具经济性与方便性,更能满足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小型汽车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上述观点已经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但要发展起来,还需要若干条件,的引导、绿色补贴和税费制度、科技投入和技术突破等都是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就低速电动汽车,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率先与2011-7.1发布了《低速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并自2011-8.1开始实施。这是一个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努力。国外许多国家都有相应得标准规范,如英国的重型电动四轮车标准。也有信息透露,小型电动汽车的区域示范会纳入即将年底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发展科技含量高、智能化、轻量化和人性化的小型电动汽车,必能成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6.展望有分析表明,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0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250万辆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100万辆;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50万辆。莫让浮云遮望眼,踌躇辗转成事飞。靠行业同仁的潜心和扎实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再过3到5年,必将上个大台阶。2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
周鹤良, 孙立清
周鹤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 亚太电动汽车协会), 孙立清(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6825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