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4期 2007年12月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JlAOZUO TEACHERS COLLEGE Vo1.23.No;4 Dec.2oo7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桂凤 (焦作市东环路小学,河南焦作454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 特殊的使命。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 力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 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 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愉快的心理空间。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 生惧师心理,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 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 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要求全责备, 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二)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 师的教育。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 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 要淡化自己的身份,做学生的朋友,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 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 立探究精神。少年儿童的知识和阅历都较浅,教师要力求让 学生树立探究的热情,养成思考的习惯。因此,在 教育中应该去尝试: (一)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内 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 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 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 和体会。再如相互质疑,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的知识点,收集 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 ・88・ 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 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辨、演等多 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 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 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 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 师的点拨和弓f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 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 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在自己 的“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 新和实践精神。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 育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 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教育 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 教育相结合。新课改,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机 遇,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 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 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 效途径。 四、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 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 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 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 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 的表现评价,也应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 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 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 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 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 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 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刨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