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教育理论新题库含答案

2021年教育理论新题库含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职称评审教诲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取题

1. (B )活动是学校教诲中心。 A.上课 B.教学 C.工作 D.交往

2.懂得了“长方形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种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3.懂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B )。 A.方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课堂纪律管理最后目的是( D)。 A.教师促成纪律 B.集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5. 提出了道德发展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是(D )。 A.苏霍姆林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

6. 性恶论是(D )观点。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 D. 荀子

7. (C )被以为是教诲心理学创始人。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8.美育即(A )。 A.审美教诲 B.艺术教诲 C.社会美教诲 D.自然美教诲

9.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是(C )。 A.道德需求 B.创造力需求 C.食物需要

D.尊重需要

10.可觉得人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因素是(B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诲

11.按照迁移内容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2. 考试时学生想起此前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D )。 A.再认 B.辨认 C.感知 D.回忆

13. (A )规定了某一教诲阶段学生通过一定期间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盼望实现发展限度。 A.课程目的 B.课程原则 C.教学大纲 D.教诲目

14.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三维目的”是(A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将来、面向当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她人态度影响,这位学生认知方式很也许属于(A )。 A.场依存型 B.场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6.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主观判断称为(D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是(A )因素对人发展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诲 D.主观

18. 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B )教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所有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19. (C )《师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第一篇集中阐述教师问题文章。 A.董仲舒 B.柳宗元 C.韩愈 D.王安石

20. 人身心发展年龄特性表白了个体发展具备(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别性

21.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独特而稳定风格称之为( D)。 A.结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风格

22. 测验( A)代表了测验成果稳定性限度,是评估测验质量一种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别度

2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小朋友处在(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详细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4. 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解决办法现象称为(C )。 A.反省 B.建构 C.顿悟 D.反射

25. 在教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A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26.教师言论、行动、为人处世态度,对学生具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这是教师(D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二、多项选取题

1.教师职业权利有(BCD )。 A.生存权利 B.教诲权利 C.专业发展权 D.参加管理权

2.学习涉及知识哪几种过程?( ABC)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如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有( ABD)。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教学目的涉及(BCD )等三个层次。 A.教材目的 B.课程目的 C.学科目的 D.课堂教学目的

5.“性相近,习相远”中“习”指是(A.禀赋 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诲环境

6.学生评价功能有(ABCD )。 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BCD)。 7.班级授课制老式模式为(ACD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课堂中心 D.课本中心 三、填空题

1.依照反映活动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____陈述性___知识和___程序性____知识。 2.当前存在学制重要有_单轨型学制、双轨型学制、分支型学制_三种形态。 3.课堂氛围作为教学过程中软情境,普通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___态度 与__情感__综合体现。

4.___ 知觉____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结识。

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故意传递重要信息某些,普通体现为课程原则、教材、课程。 四、名词解释

1.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她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小组进行教学。 2.学生观:教诲者对学生基本结识和基本态度,重要涉及教诲者对受教诲者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看法。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用何种态度与办法出发点和根据。 3.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4.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获得影响。

5.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照年龄和限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种班级有固定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教学制度。

6.智力:个体顺利完毕某种活动所必须各种认知能力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一种综合能力。

7.学习方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故意识地制定关于学习过程复杂方案。它涉及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程序、规则、办法、技巧及方式,可以是内隐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操作程序和环节。

8.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期间某一目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9.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规定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别,也就是要解决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规定与发展学生个性对立统一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师承担着哪些职业角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教诲目功能有哪些?

对教诲活动定向功能;功能;评价功能。 3.请简要回答学生发展普通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别性;整体性。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以为,对于构成人行为因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提成内在个人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如能力)和易变因素(如努力限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 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性。

(1)持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别性。 6.简述课堂管理功能。 (1)维持功能 (2)增进功能 (3)发展功能

7.教师如何采用方略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1)协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结识兴趣; (3)运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 (4)对的评价,恰当表扬和批评;

(5)运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6)恰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六、阐述题

1.请谈谈你对教诲教学过程中实行教诲惩罚结识。

教诲惩罚是对个体或集体不良行为予以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用一种教诲办法。教诲惩罚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目;也有助于维护校纪校规。详细惩罚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教诲惩罚最大特点是具备教诲性,惩罚自身不是目,教诲惩罚与奖励同样,也是一种教诲手段。教诲惩罚不但是协助学生改正错误有效办法,还是警醒她人有效办法,具备威慑作用。教诲惩罚目是让学生结识错误,因而教诲惩罚应当合情合理,要适度、要及时、要体现出教诲严与爱。

教诲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为手段惩罚办法,古代教诲经常使用体罚。体罚往往还包括讥讽讽刺等冷暴力变相体罚,对学生身心导致严重伤害。在教诲上要实

事求是地对待教诲惩罚,应理性和辩证地诠释教诲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教诲惩罚,把握惩罚尺度,注重其教诲性,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等不良行为。 2.请谈谈你对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理解。

答案:马斯洛提出动机理论“需要层次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某种缺少或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基本上产生,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内部动力。马斯洛把人需要分为七种,

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她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缺失需要在满足之后不再感到需要,而生长需要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需要,并激发个体强烈成长欲望。马斯洛还指出,较低档需要至少必要某些满足之后才干浮现对较高档需要追求;满足个体缺失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激发。

不同人有不同需要,并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人在相似情境下会产生不同行为,同一种人在不同步间里产生不同行为因素。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和方向。

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推动作用,是有一定科学意义。但忽视了人们自身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动力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