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育酚简介
又称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
维生素E为微带粘性的淡黄色油状物,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甚至加热至200℃以上也不被破坏。但在空气中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颜色变深。维生素E易于氧化,故能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维生素A及不饱和脂肪酸等)不被破坏。
维生素E的化学名称为(1)-2、5、7、8-四甲基 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苯并二氢吡喃醇醋酸酯,分子式为C31H52O3,结构式为: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两类。生育酚主要有四种衍生物,按甲基位置分为α、β、γ和δ四种。其中,α-生育酚:R1,R2=CH3;β-生育酚:R1=H,R2=CH3;γ-生育酚:R1=CH3,R2=H;δ-生育酚:R1,R2=H。维生素E以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β-及γ-生育酚仅为α-生育酚的40%和8%。
二、 色谱方法的选择
现行标准中维生素E的检测仅有两个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GB/T 5009.82-2003)和《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和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598-2008),其中前者介绍了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两种方法。
目前有的文献[1]中指出,气相色谱法虽能正确定量维生素E,但是对不同型分离困难,为了使α-维生素E与β-维生素E及γ-维生素E分离,预先要将试样进行三甲基硅烷化或酯化,同时胆同醇等硬脂类对测定有干扰。另外,如果前期样品处理不好,很容易对毛细管柱造成污染。故建议使用液相色谱法。
三、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选择
内标法
与待测物相似,且均出峰
需要,可两点 定量准确
不容易选择内标物;操作精度高
外标法
不需要 需要,需多点 操作简便
与标准品严格相同的操作条件
1、 两种方法的区别: 内标物 标准曲线 优点 缺点
2、 在《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中采用了内标法,内标物为苯并[a]芘,另外
文献中也有使用正三十二烷及十六酸十六醇酯等。《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和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的外标法,国内大多数检测维生素E的文献中都用的是外标法。根据我部门的实际情况,维生素E的检测一般用于豆油脂肪酸的日常检测和协助营销部门的发货定价,故精度要求不是非常高,而内标法每次检测需用到内标物,而内标物的成本通常偏高,因此,外标法可以满足我部门日常检测的需求。
3、 外标曲线
有文献报道[2],随着甲醇浓度的升高,α-维生素E峰形越尖锐,100%甲醇和98:2流动相得到谱图相似,并能与其它杂质峰很好地分离。这是因为对反相柱来说,甲醇是强洗脱剂,其含量越高,流动相的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α-维生素E越易被洗脱,而其它杂质却被保留;随着水含量的增加,流动相极性增强,对α-维生素E洗脱能力减弱。综合考虑,最终选择98:2的甲醇为流动相。
柱温对保留时间是有影响的,柱温升高,保留时间会减小,对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设定柱温。
紫外检测器波长一般在290-296nm之间选择。
有文献[3]称,β-维生素E的峰被γ-维生素E峰掩盖,而通过检测,也证实是这样的。因此,利用现有的α-、γ-、δ-维生素E标准品配制成六个浓度点,绘制标准曲线,各曲线拟合度均在0.9999以上。 (1) 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水(V/V)=98+2,混匀,临用前脱气。 柱温:30℃。
色谱柱:Eclipse XDB-C18反相柱,4.6×150mm。 检测波长:294nm。 进样量:10μL (2) α-维生素E 浓度/ug/mL 4.2 21 105 210 420 1050 r=0.99999 (3) γ-维生素E 浓度/ug/mL 3 15 30 75 150 1500 r=0.99998 (4) δ-维生素E 浓度/ug/mL 4.152 10.38 41.52 103.8 207.6 峰面积/mAu*S 16.09315 41.43396 157.91699 405.65256 819.84082 峰面积/mAu*S 14.15748 69.00660 141.22311 333.88959 718.14740 7465.86084 峰面积/mAu*S 12.23105 61.48065 309.70511 630.57233 1249.79663 3149.92212 1038 r=0.99999 4165.38525 四、 样品前期处理的选择
目前,国内和AOCS方法中对维生素E检测的前期处理均用到皂化法,上述两标准中的方法也均为皂化法。但已有一些文献[2]中出现了超声波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节省溶剂,减少损失。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几组对比实验。实验发现,超声波提取法几乎对维生素E没有损失,而皂化法由于步骤繁多,且维生素E活性高,出现了一定量的损失。
本实验中,超声波法:取1g样品于50mL容量瓶中,加30mL左右无水乙醇,超声震
荡15min后,稀释至刻度,注入10μL于液相色谱分析。计算公式为:
VE%C(g/mL)50mL100%
1g100010皂化法:取1g样品于皂化瓶中,加入30mL无水乙醇溶解,加入5mL抗坏血酸(100g/L),加入20mLKOH溶液(1g/L),加热回流30min后,冷却,倒入分液漏斗,先后用50mL蒸馏水50mL乙醚洗皂化瓶,并入分液漏斗,洗三次,收集乙醚相过无水硫酸钠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取10mL与烧瓶中,于烘箱中蒸干乙醚,用1mL无水乙醇溶解,注入10μL于液相色谱。计算公式为:
VE%C(g/mL)101mL100%
1g100010其中,C为色谱图中直接读出的含量。
五、
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1 植物油脂肪酸中维生素E检测结果的对比 方 样 法 品 α-VE 豆油脂肪酸 1# γ-VE 7.934 766.19 7.37% 9.454 714.25 7.899 3053.31 5.79% 棕榈油脂肪酸 1# α-VE γ-VE - - 0.940% 9.763 200.52 8.006 20.60 0.435% 6.905 213.89 9.619 474.79 δ-VE 6.759 102.98 α-VE 9.599 121.34 9.503 84.98 6.667 2023.03 9.507 837.30 δ-VE 6.671 531.30 α-VE 9.479 186.94 9.447 176.21 豆油脂肪酸 2# γ-VE 7.956 854.59 8.22% 7.937 3468.48 6.81% 棕榈油脂肪酸 2# γ-VE - - 1.48% 7.902 15.97 1.04% 6.836 548.71 δ-VE 6.817 174.53 6.692 2507.60 δ-VE 6.687 603.45 保留时间/min 超声波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保留时间/min 皂化法 保留时间/min 超声波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保留时间/min 皂化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含量/ug/mL VE总含量/%
保留时间的差别:同一色谱条件下,皂化法的保留时间基本上比超声波法的保留时间稍长,但差别不大,可以看做基本相同。
维生素E含量的差别:两方法检测所得VE含量差别较大。对豆油脂肪酸来说,这是我们需要日常检测的样品,也涉及到我公司销售定价的检测项目,由于皂化法前处理经过加热、洗涤、蒸干等多个步骤,其损失量在15-25%范围内,而客户与国标均采用了此方法,故在日常维生素E的检测中,为了保持一致,建议使用皂化法处理样品,进行检测。对于棕榈油脂肪酸,其出峰多而杂,保留时间普遍增大,超声波法检测出的结果也偏低,可以初步判定其本身维生素E含量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法可检测出棕榈油脂肪酸中γ-VE的含量,而皂化法并未检测出,这也证明了超声波法比皂化法损失小的优点。对于低维生素E含量的样品,影响波动增大,皂化法检测含量损失在30-50%。见表1。
对于大豆油和棕榈油,保留时间比脂肪酸大,峰形多而杂。其维生素E含量很低,皂化法比超声波法损失均超过50%。见表2。另外,处理棕榈油样品时,由于棕榈油不易溶于无水乙醇,因此处理上极为困难,这也是需要改进溶剂的一个方面。
表2 植物油中维生素E检测结果的对比 方 样 法 品 α-VE 保留时间/min 超声波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保留时间/min 皂化法 α-VE 保留时间/min 超声波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保留时间/min 皂化法 含量/ug/mL VE总含量/% 9.858 11.02 9.827 5.73 含量/ug/mL VE总含量/% 9.884 11.41 9.824 4.69 大豆原油 γ-VE 8.246 19.47 0.158% 8.295 46.03 0.0769% 24度棕榈油 γ-VE 8.041 3.15 0.0444% 8.063 4.02 0.0150% - - δ-VE - - 6.936 19.41 9.720 8.04 δ-VE 6.895 7.35 α-VE 9.735 4.63 一级豆油 γ-VE 8.170 17.65 0.144% 8.165 34.66 0.0573% 6.832 14.60 δ-VE 6.833 6.53 六、 关于回收率实验
本实验对α-、γ-、δ-维生素E分别进行了回收率的空白实验,以验证皂化法的回收率。即取已知含量的三种维生素E分别进行皂化法处理,得到回收率分别为:71.3%、11.8%、58.7%。这也说明了皂化法存在着一定的损失。γ-维生素E有待再次验证。
七、 结论
对于维生素E检测方法来说,超声波法处理方便,检测快速,损失小,是一种理想的检测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但对于日常检测及销售上,为了与客户及第三方检测一致,避免纠纷,我们建议采用国标中的皂化法来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 马为民,林小虎,马卫东,周印富,色谱法在国内维生素E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157-160。
[2] 寇立娟,李兰晓,王明林,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42-43。
[3] 黄宏南,刘伟,张文舟,植物油中天然维生素E特征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应用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1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