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 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勉强的。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2)
读书方法: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作者和背景; 做笔记,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等等;略读 和精读相结合。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出示课件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除夕或次年除夕。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约于明永乐年间迁到辽东,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清初时他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曹家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人员,家族开始发达起来。他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小时也作过康熙的伴读。曹家几代人世袭江宁织造,成为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后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家庭极盛而衰的过程,饱尝人世艰辛世态炎凉,这给他创作《红楼梦》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个书名,文中提及的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以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的版本我们可以暂时理解为80回本和120回本。
四、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弄清了以上问题,我们的旅行团才可以出发,去饱览《红楼梦》的艺术美色。1、探究《红楼梦》的大致内容,学生讨论作答。(出示课件4)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 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 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 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以 及他对人生的认识。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有特殊的意义,前五回不仅是全书 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 人物都在这儿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 读《红楼梦》先要读懂前五回,读的时候要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难。 2、探究《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场景之广博,人物之众多,思想之深邃,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红楼梦》是如何囊括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的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红楼梦》的立体结构。
(出示课件5)
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 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单独抽取出来而不损伤周围的筋络的故事。——蒋和森 浑然形成有机的整体,我们很难把其中的故事情节抽出来,独立成章。——鲁德 才 同学们可以把《红楼梦》的结构和其他古典小说作一个比较,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明确:不同于《三国》《水浒》的单线结构,《红楼梦》是一种复杂的立体结构。《红楼梦》要反映的一个生活的海洋,它的每一朵浪花都与整个海洋息息相联。小的浪花簇拥成大的波澜,大的波澜又逐步形成全书的高潮,一直推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走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种立体结构把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推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使读者不可能不为他们的命运而喜怒哀乐,它的容量之大是空前的、惊人的,《红楼梦》借助它获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称。
3、探究《红楼梦》的语言
我们对《红楼梦》内容和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种整体或者宏观的把握。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从感受语言开始的,下面我们就谈谈《红楼梦》的语言。《红楼梦》的语言,总体上来说,既是成熟的白话,又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或暗示,描写人情物象准确有力;它的对话部分,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以及特定场合中的心情,活灵活现,使读者似闻其声、似见其人。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其真实丰满的细节描写。先看几段人物语言。(出示课件6)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玉)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 !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 了。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 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三十回) 袭人走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转过大厅,宝玉心里还 自狐疑,只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只见薛蟠拍着手笑了出来,笑道: “要不说姨夫叫你,你那里出来的这么快。”焙茗也笑道:“爷别怪我。”忙跪 下了。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了,是薛蟠哄他出来。薛蟠连忙打恭作揖陪 不是,又求“不要难为了小子,都是我逼他去的。”宝玉也无法了,只好笑问 “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我告诉姨娘去,评评这个理,可使得么”道: (二十六回) 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 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 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好,奶奶这样斯文良善人,那里是 他的对手!”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 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 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 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见了他 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 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 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 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六十五回)
所以前人评价《红楼梦》的语言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和语言相联系的是《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出示课件7)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第三回) 花自芳忙出去看时,见是他主仆两个,唬的惊疑不止,连忙抱下宝玉来,在院内嚷道:“宝二爷来了!”别人听见还可,袭人听了,也不知为何,忙跑出来迎着宝玉,一把拉着问:“你怎么来了”……又让他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袭人笑道:“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十九回) 这样真实如画的细节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更可贵的是,曹雪芹还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比如我们熟知的黛玉葬花、湘云醉卧和宝钗扑蝶。正是这样丰满而真实的细节使《红楼梦》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和反映错综复杂的日常社会生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探究《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刻画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我们先谈谈贾宝玉。
问:请同学们谈谈贾宝玉的来历。{出示课件8(巨石与宝玉)}
明确:在小说的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这个神话故事揭示了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他是一个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这显然是悖谬的表述,而悖谬的产生,在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背离和相互抛弃。这种悖谬在作品中表现为贾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言行,而这些言行可以理解为是以宝玉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男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追求。
问:贾宝玉有句“名言”,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一句。
明确: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出示课件9)
让我们就从这句话开始谈起。
问:这句话反映出贾宝玉什么样的思想
明确:这是一种对美丽女性的纯情感、近乎是精神性的爱慕,而不带有“欲”的成分。它把异性之间的情感升华为诗意的、纯净的美感,使之可以成为无意义的人生中的意义,成为对抗社会公认价值观的精神力量。这也是对女性的的肯定和尊重。恩格斯说过,女性的地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在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红楼梦》之前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写出如此众多的可亲、可爱、可敬的女性形象,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把女性的地位提得如此崇高。大家可以回忆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如说《水浒》中的扈三娘。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的这一声呐喊多么的难能可贵惊世骇俗。
下面我们谈黛玉,同学们也可以谈谈黛玉的来历。学生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10)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 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 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 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 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 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 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 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第一回) 所以黛玉爱哭,这也就是后文中所说的“木石前盟”。 学生合作探究黛玉的性格特点。 明确:林黛玉整天愁眉不展,“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体态的病和心态的愁叠合为一,那淌不完的泪水是心灵之泉,是前生所饮的“灌愁海水”所化。人们看到,病愁、乡愁、为落花无依柳絮飘零而愁,自身的孤苦无靠和爱情的前景暗淡更使她陷入了无可解脱的愁的深渊。在这个敏感多愁的少女的精神世界里,同愁闷伴生的正是抗世违俗的自尊和目下无尘的孤高,这里潜藏着一种执著的人生追求和热烈的爱情向往,这是一种较《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远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求。黛玉是一种诗性的存在,是理想的化身。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红楼梦》是看不够,说不尽,品不完的,绵延至今的关于《红楼梦》的种种话题也许还将延续下去,但我们今天的旅行到此就要结束了。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红楼梦》完美无比的艺术结构、细腻生动的语言、真实丰满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众相,感受了蕴含在结构、语言、细节和人物形象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出示课件11)今天的结束或许正是明天的开始,因为,《红楼梦》伟大的作者曹雪芹先生隔着几百年的时光,正以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们,他在轻轻的吟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示课件12)同学们,让我们回应曹先生的期待去品读《红楼梦》吧。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结构:复杂的立体结构,佳园结构类天成。 语言: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宝玉: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人物 黛玉:诗性的存在,理想的化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