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l20分)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2分】 (一)汉字书写【本题满分2分】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春日的秧苗yùn(1)育着农人的希望。收获的季节,丰收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kuì(2)赠,闲聊着春夏那些辛勤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间透着一种惬意。而倦懒耕耘的人们则àn(3)然神伤地敲打着生锈的犁耙,面对歉收,懊悔那些huānɡ(4)废的岁月。看来,在拥有希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付出汗水。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8分】
2、请默写清明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诗 , ,
3.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4道小题。(4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的诗句是 , 。
2)杜甫在《登楼》诗中写登楼见到的阔大邈远、囊括天地古今的诗句是 3).《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是 4)将军戎马一生,退休后仍然关心着部队,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想着将士们的生活和军训。官兵们都爱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名句 , ,来形容他的赤子之情。 5)开卷有益。读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正如杜甫所说: , 。 6)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 、 。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
①昙花只有瞬间的辉煌,但它的惊鸿一瞥美得惊心动魄;玫瑰尖尖的利刺令人望而却步;但它的娇艳欲滴美得倾国倾城;水仙离开了水的怀抱就会枯萎,但它的清新淡雅美得高洁脱俗。②这世间再美妙的事物也总有自己的缺憾,但因为正是由于这些缺憾,所以美的意义才会得到升华,美的真谛才会受到珍惜。③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次,更有(意蕴、内涵、深度)的美。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②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请从第③句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1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四)名著阅读【本题满分6分】
6、根据下列人物描写,想一想他(她)们出自于哪部名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人物名。(3分)
①“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且身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如果上帝赐给我一点美貌和一些财富,我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心灵在同你说话。我们彼此平等!” 文中的“我”是 出自 ②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人物 出自
③早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远的地方,幸好没有被海浪打得粉碎。我想,等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是又想到那些离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难过。
文中的“我”是 出自 二、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4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列同例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 )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C 而乡邻之生日蹙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下列同例句“苛政猛于虎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尝贻余核舟一 D受任于败军之际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悍吏之来吾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殚其地之出 出郭相扶将 ..
C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2
D 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4、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⑴。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⑵。州召主簿⑶,不就⑷,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⑸。复为镇军、建威参军⑹。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迳⑺之资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⑻。公田悉令吏种秫稻⑼,妻子固请种秔⑽,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秫。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⑾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左郎⑿,不就。 „„潜永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注释:⑴祭酒:学官名。⑵自解归:指辞职回了家。⑶主簿:官名,魏晋时渐为大臣幕府中的僚属。⑷就:就任。⑸羸疾:病。⑹参军:官名,军队中幕僚一类的官。⑺三迳:隐居者的家,后泛指家园。⑻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⑼公田悉令吏种秫稻:(陶潜)叫手下的小吏把公家的田全部种上秫稻。秫稻,可以酿酒。⑽秔:即粳稻,日常主食。⑾在腰上系上衣带,穿着整肃,表示端庄。⑿征著作左郎:朝廷征召担任著作左郎。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①不堪吏职 堪: .②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尝: .③妻子固请种秔 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3. 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潜共辞了三次官,两次没有应聘。结合选文说说他辞官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5分】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敲响警钟
孙广勇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
3
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人民日报》 2009-02-01 )
1.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2分)
2.请分析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及作用。(4分) (1)„„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 (2)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 ..
3.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2分)
4.文章为了说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及危害,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四)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8分】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4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3分)
答: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5
答:
3.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4分)
答: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4分)
答: 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加2分。不超过60个字。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选取一个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 )命题作文
题目:一起走过的日子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不免会荆棘丛生,还不时有狂风暴雨。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我们将奋然前行,带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和同窗好友的鼓励,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