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2. 3. 1. 一、
元目标
1.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自我概念。 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改善自我管理,不断完善自我。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激发创造动机。 认识自己
活动主题 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二、 1、 (1)
活动设计 活动实验步骤
课前准备工作 场所;活动实验室,便于学生分组活动。用具;活动中使用的纸和笔,由教师统一发专用纸,也可由学生使用自备纸,另外活动中还需要老师事先用纸糊几个小高帽,和面具,上面涂上彩色。
(2)
导入语 青春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每个少年都象雨后春笋,眼看着在长
大。不经意间看到了镜中的翩翩少年,“这是谁?”“是我吗?”带着一份惊喜、一丝惆怅,少年们开始不断的问自己,“我是谁呢?”也许你没有如此清晰的感觉,但你一定会有过这样的迷惑。哲人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的获得成长。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自己的问题走进自我的世界。认识一下令人迷茫和激动的自己。
(3)
活动1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内心中关于自己的观点提升到意识状态,同时检验学生的自我了解情况。
指导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个性。今天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小的反思游戏,通过这个游戏看看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然后在纸上按照书上的格式写20个“我是谁”,时间是5分钟,现在开始。
本活动为个人自行填写练习,填写时要求学生不相互交流,填写完毕,把写好的表收好,准备下一个活动。 (4)
活动2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借助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尊水平。
指导语;你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长处吗?也许知道,也许知道的不全面。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很快知道优点,那
就是照“镜子”。这面镜子不是玻璃做的,而是人的眼睛。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可能比自己想的更有效。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本活动为小组活动,时间为15——20分钟。
分组要求;人数不要超过8个人,适当注意学生在致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与组合,最好男好人数相近,小组内设记录员一名,主持人一名(可轮流做)。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各自围坐成一个圈,成员成员依次站到中央,同伴给他带上“小高帽”,然后大家每人说出一两条他的优点、长处或值得欣赏的特点,记录员把大家的意见一一写在纸上,(一人用一张纸):如此仿效进行:全部进行完毕后,把记有各自优点的清单分发给本人。
注意事项:活动中,说他人优点要态度真诚,不能无原则的吹捧;站在中央的同学要对大家表示感谢。 (5)
活动3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借助他人了解自己和缺点和短处,以形成全面的自己我评价。
指导语:人不仅有优点,也有缺点;不仅有长处,也有短处;不仅有令人欣赏之处,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也许正是由于不足的存在,从才算得上正常用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说,缺憾和不足正是成长的动力,有勇气面对自己不足的人将会不断取得进步。大家是不是有勇气的人?(学生回答)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继续借用同学们眼睛这面镜子,来“照一照”自己的“断臂”吧!
本活动安排基本同活动2,时间同样为15——20分钟。这次要说出他们的缺点、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所使用的用具改为面具。被他人指出缺点、不足,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不好意思,面具可以部分降低自我暴露带来的压力。当然,可以鼓励学生有勇气面对这种挑战,允许学生选择不带面具。
注意事项:态度同样要真诚真诚尊重,不能夸大也不要故意回避事实,被评价的同学同样要真诚的表示感谢。 (6)
活动的总结与作业 本课题活动的总结主要有辅导教师来进行,总结主要是在活动进行完之后,向学生说明本课题的一些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全面了解自己的重要意义 。同时进一步向学生指出获得全面自我了解的基本途径—!·#¥%„„—人与人的沟通,引导学生如何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本课题的作业包括两项内容: 作业1—记录:由于课上时间的限制,完成活动后可能没有时间讨论个人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如何加深自我认识,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主题日记,可以直到加深印象、明确体验的作用。作业2—交流: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短文是写给大家看的,通过写短文,鼓励学生打开心胸,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同时实现观点和经验的交流。¥FFE5 „2026 —2014 2、
活动实施建议
(1) (2) (3) 这三项活动的顺序应严格执行。原因在于,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有利于增强自尊,而当众暴露缺点和不足,往往容易激起心理防御,安排活动时,活动1的形式是相对隐秘的,同时通过反思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活动2以公开的形式发现学生的优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减少学生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时可能被激起的防御反应。提高学生态度和认识的开放程度,通过以上准备,活动3进一步提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安排有利于保证活动的效果,故不要随意改变活动的顺序。
活动的实施要在突出学生主体位置的前提下,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前的导入 、活动之间的连接、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以及活动后的强化反馈等方面。活动2和活动3要重视发挥主持人的作用,在本课题中,老师要始终把辩证和发展的观点贯彻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堂皇正确看待自己的各方面特点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
原则上按每个小组5—8人的标准分组,小组规模不要太大,这样可以减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注意成员的性别比例,能力构成,个性构
成,以发挥异性效应。在本课程开始节段,教师应把分组搞好,随后即可保持分组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就不在随意改变分组。这样对活动的开展是有利的。
三、 1、
参考资料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说,它包含了人在实践当中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根据不同研究者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自我意识的形式内容、时间等维度上对它进行分析。(详见下表) 自我意识的结构 维度 形式 自我意个体对主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两识 个方面是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成分 涵义 自我体个体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验 情感体验。其中自尊是最重要的方面。 自我调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控 内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方面。 生理自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容 我 社会自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我 心理自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我 时间 过去的个体对自己的过去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自我 现在的个体对自己的现在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自我 将来的个体对自己的将来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自我 2. 自我意识怎样产生?其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自我意识产生于婴几期,儿童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新生的婴儿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1岁的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但是这种意识只是同个别动作相联系的,还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整体与外界事物区分开来,只是一种自我感觉,还不是明确的自我意识。但从此开始,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有了自我意识的参与,而且参与的程度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周以后的儿童开始使用自己的名字,像称呼其它事物一样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大约2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这是真正的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自我中心期(从儿童出生8个月到3岁左右。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而不在是像8个月以前那样把主体与客体混同起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联系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划分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几个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这一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是生理自我的获得。
第二个阶段是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向客观化发展阶,能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学会摆正自己同社会、同他人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增强。这一阶段的儿童最容易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价码为学会某种社会角色准备条件的时期。初中生的发展正处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是社会自我的获得。
第三价目阶段是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人)。这一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个体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价值观、世界观,并以此为依据和标准去处理面对的各种社会、人生课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什么是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反映儿童心理成熟程度的重要尺度,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重要
指标。
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的主体,从客观中区分出来,
开始理解我与物、我与非我的关系以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学龄前期的儿童能够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学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通常是先有对他人的评价后有对自己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不仅关注外在的行为,而且越来越多的评价内在的个性品质,而且评价时不在单纯的借用成人的评价标准,自己内在的评价标准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评价的独立性、批判性逐渐增强。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
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如实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和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初中生自我评价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少年自我评价的六个特征指标及其相应表现 特征指涵义 表现 标 深刻性 概括性 适当性 独立性
自我评价逐渐形成自有意识的摆脱对成人和权威的依赖,表己独特的评价标准,现出某种“反判”、“对抗”的精神,逐不在依赖于他人 渐克服同龄团体评价的影响 自我评价趋于概括,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概括程不在是直观、具体的度不断提高,评价更具有整合性和统摄描述 性 自我评价日益深刻,越来越能从社会意义上,从社会和发展不在局限于外部行为 的角度上来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自我评价日益正确,逐渐趋于全面,合理而富有辩证观念 不在适于偏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