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通⽤5篇)

  在⽇常的学习、⼯作、⽣活中,有时会出现⼀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通⽤5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1

  ⼀、编制⽬的

  为了及时、迅速、有效地应对公司太安岭、平型关隧道可能发⽣的突发事件,最⼤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断提升公司的安全防护能⼒,保障王城⾼速公路正常稳定运⾏,特制订本预案。  ⼆、⼯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关⼝前移、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指挥、科学处置、保障有⼒\"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司应急领导组综合协调的优势,防范并快速有效处置隧道突发事故,积极做好常态和⾮常态下隧道安全运⾏的各项⼯作,以保障王城⾼速公路安全运⾏。

  (1)预防为主。⽴⾜安全防护,加强预警,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定期进⾏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隧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2)快速反应。在隧道突发公共事件发⽣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为本。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员⼯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限度地避免财产遭受损失。  (4)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建⽴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共同履⾏应急处置⼯作的管理职责。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西省⾼速公路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西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西省⾼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西省交通厅、⼭西省⾼速公路管理局的相关要求,结合王城⾼速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四、适⽤范围

  ⾬、雪、雾恶劣天⽓等不可抗因素,以及交通事故、⽕灾、危险化学品泄露、隧道附属设施丧失正常使⽤功能,需迅速恢复、抢修,以确保隧道畅通的应急⾏动;运营管理中发⽣各类灾难事故,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需及时处置。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隧道运营安全,确保隧道安全畅通,发⽣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保障措施,王城⾼速公路有限公司特成⽴了应急领导组、信息监控中⼼和隧道管理站三级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并成⽴指挥协调组。  1.应急领导组

  公司成⽴王城⾼速公路隧道应急领导组:

  组 长:王晓宙  副组长:遆甲峰

  成 员:鲁素平、师永俊、岳毕伟

  应急领导⼩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信息监控中⼼),办公室主任由宫瑞霞担任。  2.指挥协调组

  王城⾼速公路有限公司成⽴隧道应急指挥组:组长由鲁肃平担任,副组长师永俊担任,成员由信息监控中⼼全体监控⼈员担任。

  六、⼯作职责  (⼀)应急领导组职责

  在王城公司应急领导组的领导下,负责王城⾼速公路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组织、决策、指挥,并协调各基层单位的预案实施⼯作,对王城公司负责。  (⼆〉应急办公室职责

  应急办公室在王城公司应急领导⼩组的领导下,及时落实各项指令和任务,确保应急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隧道突发事件⽇常接警值班⼯作,按程序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信息中⼼和相关部门报告;

  2.收集隧道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进⾏分析处理;实时掌握所辖业务范围内突发事件情况,处理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应急事件;

  3.充分利⽤各种专业⼿段发布预警信息;

  4.负责⽇常应急⼯作中有关信息的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做好收集、处理和上报⼯作;

  5.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评估分析,按年度进⾏总结、评估,向应急领导组提交突发公共事件总结和评估报告;  6.完成应急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作。  (三)指挥协调组职责

  1.管理、指挥调度公司内部的应急资源,并跟踪、监控隧道内突发事件状况, 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2.负责隧道保障应急预案的演练、检查、实施。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2

  ⼀、前⾔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的

  确保⼀旦发⽣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将意外事故控制在最⼩范围内,防⽌意外事故对⼈体伤害或环境污染扩⼤,尽最⼤努⼒减轻其危害程度。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理⽽发⽣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体伤害。  五、对策与措施

  (⼀)、组织领导,部门配合

  当发⽣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科室应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室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领导统⼀部署应急处理⼯作,协调临床科室、医教科、控感办、后勤总务科、保卫科等部门,按照各⾃的职责与分⼯,做好各项应急处理⼯作。医院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处置效果评

价,各部门应服从命令,积极配合。  (⼆)、报告

  事故发⽣科室应于第⼀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事件办公室及控感办,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按照卫⽣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条要求向上级⾏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员

  当有⼈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四)、各部门职责

  当发⽣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科室应于第⼀事件按程序进⾏报告,并争取时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事故现场,控制事故扩⼤化。总务后勤务负责提供⼈⼒物⼒和医疗废物技术⽀持,处理事故现场,配合事故发⽣科室追回流失的医疗废物;控感办负责提供现场消毒隔离及个⼈防护技术⽀持;感染科、⽪肤科等临床科室应做好急救准备;其他部门和科室应服从医院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的指挥调度。  (五)、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发⽣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根据医疗废物性质及时对被污染的环境进⾏空⽓、物品和⼈员隔离,对隔离区域进⾏空⽓、物品及物品表⾯消毒;发⽣⼈体污染时应及时进⾏清洗和消毒后在考虑收住相关业务科室;在应急处理现场时,各类⼈员应采取呼吸道、⾎液和⽪肤粘膜的保护措施。  (六)、宣传教育

  发⽣意外事故时,在有效范围内进⾏正⾯的应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公众情绪,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  六、痕迹管理

  各参与意外事故处置的部门科室,应对其所履⾏职责和⼯作进⾏认真记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3

  【摘要】安全⽣产是电⼒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产,是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们对可靠供电也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要想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电⼒企业的安全。

  【关键词】安全⽣产 电⼒ 应急管理 预案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我们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前往往显得⽆可奈何,束⼿⽆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电⼒⽣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电⼒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今天,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前,在宝贵的⽣命与社会责任⾯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加强电⼒安全⽣产的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措施

  任何形式的⽣产⼯作中,⽇常常规⼯作靠企业的规范守则,⽽突发性事件则依靠预案和应急机制。电⼒企业的安全⽣产也不例外,预案编制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并且把预案编制列⼊⼯作质量考核范围,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成⽴⼯作组,制定⼯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分⼯,成⽴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职责分⼯,制定⼯作计划,同时要紧密结合⽣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步提⾼。同时还要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作的宝贵财富。最后要进⾏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在对⾃⾝的具体情况进⾏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衍⽣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的重⼤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推⾏电⼒企业应急管理的必要性与优势

  在电⼒企业推⾏应急管理,要进⼀步加强风险管理,这样的风险管理应该是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公关四位⼀体的体系。推⾏电⼒应急管理要建⽴三个保障体系,即组织体系、⽬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就是要确⽴各层⾯的负责⼈,能担当起⾃主管理领导岗位,在⼯作中要提⾼管理意识,注重⼯作成效;同时要推进各项⼯作管理标准化。⽬标体系就是指在整个应急管理中、⼯作的推进中将要实现或达到的⽬标。考评体系就是要对应急管理⼯作的考评⽅法、考评内容,注意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电⼒企业推⾏应急管理中,⼈员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对⼈才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才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个正确的认识,通过⼈性化管理,激发员⼯潜能,努⼒提⾼员⼯的专业技术和安全⼯作⽔平,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

  电⼒企业推⾏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稳定运⾏的需要,是减少事故频发、提⾼安全管控⽔平的有效举措。推⾏应急管理的优势在于合理利⽤现有资源,体现全员管安全、全员保安全的⼈本思想,形成企业安全、⼈⼈有责的强⼤合⼒,有利于企业的安全基础创建;在紧急时刻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避免逐级报送、反馈的繁琐环节,利于安全管控;改变平时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提⾼了⼯作效率。  三、全⽅位做好电⼒安全应急管理⼯作

  应急管理⼯作是⼀项系统⼯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电⼒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min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应急体系建设纳⼊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撑等⽅⾯建设,提升电⼒企业综合应急能⼒。

  制订电⼒企业安全⽣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预防为主”⽅针,规范电⼒⽣产的应急管理⼯作,提⾼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保证职⼯安全健康,最⼤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电⼒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和发展;与此同时,⼜要与⾃⾝的应急能⼒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电⼒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电⼒企业要从⾃⾝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前,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电⼒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笔者针对电⼒企业⽣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灾难与事故,理清电⼒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关系,电⼒企业应该加强预案编制、增强应急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这些⼯作在电⼒安全⽣产中具有重⼤意义。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4

  第⼀章 总则  第⼀条 编制⽬的

  为了规范炼钢⼚⽣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在事故发⽣时,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最⼤限度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依据《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和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条 适⽤范围

  ⽣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作,适⽤本制度。  第三条 职责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区域管理负责制为主的原则。  第⼆章 编制

  第四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安全⽣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员的职责分⼯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本地区、本单位的应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五条 应急预案编制⼈员

  应急预案编制⼈员由安全科、技术质量科、⽣产计划科、机动科、办公室、劳⼈科、⼯会、党群等部门⼈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各部门根据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结果、重⼤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常管理的重点组织编制⼚级应急预案,对于涉及多个单位的⼚级紧急情况,由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负责编制。  第六条 应急预案的体系和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作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经营单位⽣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的事故特点,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覆盖全⾯、上下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案构成。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本单位处置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综合性⽂件。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  a)建⽴应急机构并明确总指挥及各级⼈员职责和权限;  b)指明危险物性质与危害;

  c)可能发⽣的事故类型、原因,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d)发⽣事故或紧急情况时,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相关⼈员撤离的应急措施;如可能伴随的后果,应考虑的相应缓解措施,以减少与控制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e)应急设备、物资调拨;  f) 重要设备和⽂件的保护;

  g) 应急联络,包括外部相关⼈员和组织的联系电话及联系⽅式、⽅法。  h)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存在的重⼤危险源)、特定事故类型的紧急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说明单⼀应急⾏动的⽬的和范围,通过危险源辨识,制定处置措施,程序内容具体详细,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三)现场处置⽅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编制,做到事故相关⼈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现场处置⽅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四)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员的联系⽅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 评审、发布、备案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作组应当按照分级评审的原则对应急预案组织评审。涉及相关职能部门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产、经营、储存、使⽤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三)预案评审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四)每年各单位对所负责的应急预案进⾏⼀次评审,对需要进⼀步改正完善的应急预案予以修订。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后,事故单位应负责对应急预案予以评审和修订。  第⼋条 应急预案的发布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合格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签署印发。  第九条 应急预案的备案

  (⼀)本单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由安全科负责汇总、备案。  (⼆) 各专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上级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三)需要备案的应急预案包括:⼚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第四章 培训、演练、修订  第⼗条 应急预案的培训

  (⼀)各单位负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救和互救知识,提⾼从业⼈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确保能够正确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各单位应当每年⾄少组织⼀次预案培训、演练。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资源保障情况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第⼗⼀条 应急预案的演练

  (⼀)本单位应当结合安全⽣产和应急管理⼯作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预案演练,以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应急管理和应急技能⽔平。每年⾄少组织⼀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少组织⼀次现场处置⽅案演练。  (⼆)对于可以组织演练的应急预案,在必要时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单位负责组织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三)保持应急准备、响应、评审修订、培训和演练等相关记录。  第⼗⼆条 应急预案的修订

  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少每三年修订⼀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属关系、经营⽅式、法定代表⼈发⽣变化的;  (⼆)⽣产⼯艺和技术发⽣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变化,形成新的重⼤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应急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三条 各单位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使⽤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四条 发⽣事故后,相关单位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量进⾏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5

  1.总则  1.1编制⽬的

  为科学有效应对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可能出现的安全突发事件,规范应急处置⼯作,切实消除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隐患,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东省物业管理条例》、《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3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于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作。

  1.4编制⼯作原则

  1.4.1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安全事件发⽣后,在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的统⼀领导和协调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实⾏区(市)管理制,建⽴灵活快速、功能全⾯的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

  1.4.2以⼈为本,依法规范。以保障⼈民群众的⽣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员伤亡和危害;应急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要与相关政策相衔接,要依法⾏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1.4.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树⽴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安全事件发⽣的思想、预案、机制和⼯作等⽅⾯的准备。建⽴安全应急处置专业⼩组,加强管理⼈员安全⽅⾯⼯作的培训⼒度,定期组织企业员⼯、⼩区居民进⾏安全应急演练。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指挥机构

  按照安全应急⼯作的需要,成⽴物业管理安全⼯作领导⼩组。由市物业办主任担任组长,组员由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负责⼈组成。  2.2⼯作机构

  物业管理安全⼯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物业办,主任张宣⽂,常务副主任王西涛。办公室职责:统⼀协调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督查⼯作,对重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组织召开安全⼯作联席会议,及时部署上级有关安全⼯作的指⽰精神和相关⽂件的传达;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相关重⼤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其它内部⼯作事项的通知、协调等⼯作。

  2.3成员单位及职责

  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成⽴相应组织机构,确⽴专门办事机构、专职⼯作⼈员,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认真组织督促、落实安全⼯作,及时处理解决安全⼯作中的问题,强化⼯作措施,加强安全检查⼯作的监督和检查⼯作。

  2.4督察长效机制

  由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抽调精通业务、责任⼼强的1-2名⼯作⼈员,组成2个督导组,定期对各区(市)的安全⼯作进⾏指导、督察,并提出指导意见。各区(市)物业⾏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相应检查⼩组,对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进⾏全⾯督察,并将检查情况整理汇总及时上报。  2.5信息报送和处理

  2.5.1各区(市)物业⾏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安全事件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制定应急值守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应急举报制度,及时准确的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2.5.2各区(市)物业⾏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或完成情况。

  2.5.3在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中,相关单位应当实⾏24⼩时值班,随时通报情况,及时、准确反馈信息。  2.5.4物业管理安全⼯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各类安全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2.6指挥和协调

  2.6.1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令畅通。属于跨区域的协调⼯作,由物业管理安全⼯作领导⼩组负责协调、指挥。

  2.6.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协调本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落实相关安全⼯作。

  3.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安全⼯作

  3.1物业管理区域的⾼层建筑、商场、写字楼的各种设备设施,如配电室、泵房、中央空调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等存在的设施缺损和因不能使⽤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3.2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建筑、违章搭盖占⽤防⽕间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安全隐患,物业管理区域内出租房屋、沿街店⾯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周围空中和地⾯设置影响应急车辆通⾏的安全隐患。

  3.3物业管理区域内应急设施的整治,设施⽆法正常使⽤或因被偷盗等原因缺损造成的安全隐患。

  3.4物业管理区域内停车场因车辆集中停放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停车场内因缺损或不能使⽤的应急设施造成的安全隐患。

  3.5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集⽣产、销售、储存、居住为⼀体的“三合⼀”、“多合⼀”建筑和⼩商场、⼩餐饮场所、⼩旅馆、⼩歌舞娱乐、⼩⽹吧、⼩美容洗浴、⼩学校(幼⼉园)、⼩医院(诊所)、⼩⽣产加⼯企业这些“九⼩场所”,以及擅⾃改变建筑使⽤功能的仓库、劳动密集⽣产车间、员⼯集体宿舍集⽣产、销售、居住为⼀体的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3.6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产、储存、经营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4.安全⼯作完善事项

  4.1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设置警⽰标识,可能引发⼈⾝伤亡事故的部位或场所要设置统⼀规范、⽂明礼貌且醒⽬的警⽰标识,告⽰注意事项,明确禁⽌⾏为。

  4.2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业主的⾃我检查防范予以告⽰,提醒业主对⾬蓬、花架、晒⾐架、空调室外机架和阳台扶⼿等部位摆放花盆、吊挂杂物等⾏为,强化⾃我安全防范意识。

  4.3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重点部位的⽇常巡查,加强对管理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及公共设施设备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涉及到房屋安全、筑漏修缮的,必须进⾏回访,增强安全系数。  4.4物业服务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预案,要对安全防范应急预案进⾏全⾯检查、调整完善,明确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程序。

  4.5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对已制定的恶劣天⽓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加强执⾏⼒度,强化值班制度,凡遇恶劣天⽓,要⽴即⾏动,按照责任分⼯和要求全⾯做好安全⼯作。

  4.6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物业管理区域出⼊⼝实⾏定时值班和巡查,推⾏24⼩时安全防范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区要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客⼈、车辆出⼊登记制度,并确保⼩区内车辆停放有序。

  4.7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对⼩区安全防范的投⼊,提⾼技术防范⽔平。对已实施楼宇对讲、电控防盗、家庭防盗报警、⼩区重点部位监控等技防⼯程的应加强维护。  5.紧急处置

  各物业服务企业应⾼度重视物业管理安全⼯作,把做好安全⼯作提⾼到事关群众⽣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局来认识。加强检查、监督、落实⼩区的安全⼯作。

  物业企业负责⼈作为管理⼩区安全⼯作的第⼀责任⼈,要把安全⼯作提到当前企业的头等⼤事来抓。如有安全问题发⽣,应在第⼀时间向有关⾏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解决处理。  6.后果评估

  6.1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要查明导致引发安全事件的原因。属责任事故的,要查明责任⼈及各⾃责任的⼤⼩,并拟写调查报告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6.2通过总结,找出预警和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应急机构,提⾼预警和应急处置能⼒,提升管理⽔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物业服务企业每年应组织⼀⾄两次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前要明确演练的内容和⽬标,制定周密的演练计划。对参与演练的⼈员要进⾏安全教育并落实安全措施。演练范围内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并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员。演练后对演练效果进⾏评估并作好总结。  7.2宣传

  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利⽤板报、宣传栏和社区刊物等宣传途径在⼩区内积极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皆知。努⼒营造安全⼯作的良好氛围。  7.3奖励和责任

  7.3.1对在安全应急处置⼯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由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给予表彰。

  7.3.2对不服从有关⾏政管理部门调遣,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单位或个⼈,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监督检查

  7.4.1各区(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应每⽉指派专⼈对辖区内物业管理区域进⾏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令整改。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将定期组织全市范围的安全隐患巡查⼯作。

  对于整改不利,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物业服务企业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其违规⾏为记⼊物业服务企业信⽤档案。  7.4.2物业管理安全⼯作领导⼩组会同有关⾏政部门对本预案进⾏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8.预案更新

  市物业⾏政管理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修改情况,对本预案及时进⾏修改、完善。  9.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印发之⽇起实施。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通⽤5篇)】相关⽂章:11-241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