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鲤城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来源:筏尚旅游网
鲤城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现取m克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 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g 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的物质的量为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④生成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⑤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5项 B.4项 C.3项 D.2项

2. 香草醛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由愈创木酚作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mol mol

L 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1→2中原子利用率为90%

B.检验制得的香草醛中是否混有化合物3,可用氯化铁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四种化合物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3∶2 D.化合物2的分子式为C9H10O5

3. 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锌锰碱性电池 B. 硅太阳能电池 C. 氢燃料电池 D. 银锌纽扣电池 4. 【浙江省温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选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蔗糖、棉花和蚕丝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完全后混合液出现分层

C.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的作用下得到葡萄糖,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D.往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观察到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不溶解 5.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

转化率的是

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A.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B.乙烯和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冒浓烟,说明苯组成中含碳量较高

D.间二甲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不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8.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下列说法正确

6. 【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的是

A.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9.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MgO

B.H2SO4 C.NaOH D.KNO3

10.【2018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九课时跟踪训练】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一氯代物的种类数是( ) A.2种 B.4种 C.5种 D.7种

11.与丙烯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第 2 页,共 8 页

A.环丙烷 B.环丁烷 C.乙烯 D.丙烷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B.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2CO2(g)+2H2O(g)△H=﹣890.3 kJ/mol

C.已知中和热为△H=﹣57.3 kJ/mol,则含0.5molH2SO4稀硫酸和足量稀Ba(OH)2溶液反应的放出57.3kJ的热量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3.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铂导电玻璃的作用是传递I-

B. 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X 为电池的正极

C.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I3-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均不断减小 14.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C8H8O2。A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 A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消耗2 mol NaOH B.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C.符合题中A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只有1种 D.与A 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 种

15.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第 3 页,共 8 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在①②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16.在一定温度下,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如下表。 t/min 0 0.0 2 9.9 4 17.2 6 22.4 8 26.5 10 29.9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B. C. 反应到D. 反应到

的平均反应速率:的平均反应速率:

时,时,

分解了50%

17.【上海化学】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8 页

A.分子式为C9H5O4

B.1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18.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属镁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则金属钠失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B.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所以碳酸钙的溶解度也比碳酸氢钙的大 C.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钠也可以置换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 D.铁制器皿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生锈,所以家庭用的铝制品也要经过防腐蚀处理

19.利用图1和图2中的信息,按图3装置(连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

H2O2(l)

能 量

2NO2(g)

H2O

A

B

H2O2和 Fe2(SO4)3

N2O4(g) H2O(l)+1/2O2(g)

图1 图2 图3

反应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过程

A.H2O2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B.2NO2

N2O4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向H2O2中加入Fe2(SO4)3后,B中颜色变浅

D.H2O2分解反应中Fe2(SO4)3作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的△H减小

20.有4种有机物: ④CH3-CH=CH-CN,其中可用于合成

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正确的是( )

第 5 页,共 8 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21.Ⅰ.为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接力”的方式,设计下列实验:

(1)甲同学分别将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锌不接触),小心地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戊两位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镁与铝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是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丁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H2SO4溶液中,戊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NaOH溶液中。 (3)分别写出丁、戊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丁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与戊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若仅以此为依据,戊同学判断出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活动性更强。 (5)丁、戊两位同学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请你对此给予科学的解释。______________。

22.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X,发生反应:pX(g) (g)+Z(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容器Ⅰ中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则前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___________。容器Ⅰ和容器Ⅱ中起始时X的反应速率v(X)Ⅰ___________v(X)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已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___________387(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p的取值为___________,容器Ⅱ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molX、0.15molY和0.10molZ,则反应将向___________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

第 6 页,共 8 页

Y

温度(℃) 387 387 T 起始物质的量(mol) X(g) 0.20 0.40 0.20 平衡物质的量(mol) Y(g) 0.080 0.160 0.090 Z(g) 0.080 0.160 0.090 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目前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某研究小组对下列有关甲醇制取的三条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探究。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1、K2、K3)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①2H2(g)+CO(g)②CO2(g)+H2(g)③CO2(g)+3H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用K1、K2表示);根据反应③判断ΔS___0(填“>”、“=”或“<”),在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3)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CO2(g)、H2(g)、CH3OH(g)、H2O(g)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8mol/L、0.3mol/L、0.15mol/L,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2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B为6 mol;5 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 mol。请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 (2)5min内D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容器中的总压强与反应前总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C(g)+2D(g),开始时A为4 mol,

CH3OH(g) CO(g)+H2O(g) 焓变 平衡常数 ΔH1 ΔH2 K1 K2 K3 温度/℃ 500 700 2.5 1.0 800 0.34 0.15 1.70 2.52 CH3OH(g)+H2O(g) ΔH3 第 7 页,共 8 页

鲤城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B 2 D 12 A 3 B 13 C 4 C 14 C 5 B 15 A 6 AC 16 C 7 B 17 C 8 D 18 A 9 D 19 B 10 C 20 D 二、填空题 2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与硫酸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硫酸反应, 锌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Mg-2e-=Mg2+ Al+4OH--3e-=AlO2-+2H2O Al 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铝与NaOH溶液能反应,故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后放入NaOH溶液中,负极失去电子,为铝;而镁、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铝强,负极失去电子,为镁。金属活动性:Mg>Al。

22. (1). 0.0040mol/(L·min) (2). 小于 (3). 小于 (4). 相对于容器Ⅰ,容器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降低温度(或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降低) (5). 2 (6). 80% (7). 正 (8). 根据容器Ⅰ中数据可计算得到387℃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

= 1.5<4,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3.吸热 K1×K2 < 较低 >

24.1.5 mol/L )0.2mol/(L•min) 33.33% 6:5

第 8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