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同步训练3)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人教版必修1)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分类,SO2属于电解质 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分类,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解析:SO2为非电解质。

2.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 C ) 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

C.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 D.氮气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解析:N2性质稳定,但高温下可与O2等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并不是N2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N2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

3.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C )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红色消失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 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 D.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橙色消失

解析:SO2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紫红色消失、通入溴水后橙色消失都是利用了SO2

的还原性;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消失,是因为通入的S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酸中和了碱;只有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红色消失,才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4.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 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

解析:考查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有关化学性质。A中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不可

用水吸收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B中二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氮跟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C中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是利用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也不具有强氧化性;D中二氧化氮跟水反应还生成了一氧化氮,故选项B符合题意。

5.为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和O2,下列试剂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B )

①饱和的Na2CO3溶液 ②饱和的NaHCO3溶液 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

解析:SO2可以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O2可以被灼热的铜网吸收。

6.如下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湿润的品红试纸,蘸有KMnO4酸性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还原为I2 D.实验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质推入NaOH溶液,以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吸入的浓硫酸与Na2SO3反应,生成SO2气体。A项中,SO2为酸性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错误;B项中,SO2的漂白性使品红褪色,SO2的还原性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错误。C项中,I-转化成I2是氧化过程,不是还原过程,说法错误。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SO2+OH

--

HS

+

-

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的SO2:Cl2+SO2+2H2OC.将SO2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中:2H+CD.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SO2+H2O+Ba解析:A应为SO2+2OH-S

2++

4H+2Cl+S

H2O+CO2↑ BaSO3↓+2H

+SO2

S

+2CO2+H2O;

+

+H2O;C应为2HC

D不反应。

8.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BaCl2溶液变浑浊 Na2S溶液变浑浊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解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SO2具有还原性 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中强酸,不与BaCl2溶液反应。

9.将盛有1 mo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0.4 mol O2,充分反应后,整个试管充满水。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O2体积比为( C )

A.1∶2 B.2∶5 C.3∶7 D.无法确定

解析:设1 mo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中有a mol NO和(1-a) mol NO2,根据4NO+3O2

1-a3+2H2O===4HNO3和4NO2+O2+2H2O===4HNO3可得:a+=0.4,所以a=0.3,

44V(NO)∶V(NO2)=3∶7。

10.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该氧化物与氨气反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

A.NO B.N2O3 C.NO2 D.N2O5 解析:方法一:通式法

可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然后配平求解。

2x+y32

NxOy+yNH3===N2+yH2O

32

2x+y3

依题意有::y=5:6,x=y,选A。

2方法二:代入法

6NO+4NH3===5N2+6H2O① N2O3+2NH3===2N2+3H2O②

6NO2+8NH3===7N2+12H2O③ 3N2O5+10NH3===8N2+15H2O④

只有①式中N2和H2O的物质的量符合题意。 方法三:原子守恒法

假设产生的N2和H2O分别为5 mol,6 mol,则反应物中应共含10 mol N原子、12 mol H原子和6 mol O原子。由题意知H2O中氢元素全部来自NH3,氧元素全部来自氮的氧化物,N2中的氮原子分别来自NH3和氮的氧化物,则有

3H ~ NH3 ~ N 3 mol 1 mol 1 mol

12 mol 4 mol 4 mol

因此氮的氧化物中应提供10 mol-4 mol=6 mol氮原子和6 mol氧原子,显然氧化物中N,O个数比为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每空2分,共12分)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产生白色沉淀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此处应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3)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2.33 g沉淀B,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mL。 解析: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Ba2++SO2+2OH-===BsSO3↓+H2O;① 通入Cl2发生的反应为

Ba2++SO2+Cl2+2H2O===BaSO4↓+2Cl-+4H+。② 由方程式②:BaSO4 ~ Cl2 233 g 22 400 mL 2.33 g V(Cl2) 故V(Cl2)=224 mL。

答案:(1)不反应 弱酸不能制强酸 (2)BaSO3 能

(3)Ba2++SO2+Cl2+2H2O===BaSO4↓+2Cl-+4H+ (4)224

12.(每空2分,共14分)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框图信息,等物质的量的A、B气体加入H2O中,生成含C、D的无色溶液,滴入Ba(OH)2溶液有沉淀

F生成,向含D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沉淀G生成,可知含C、D的无色溶液中有

--SO24、Cl。向气体B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有沉淀生成,可知A为Cl2,B为SO2,

且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一步可推出C为H2SO4,D为HCl,E为BaSO3,F为BaSO4。

答案:(1)Cl2 SO2 H2SO4 HCl BaSO3 BaSO4 (2)Cl2+SO2+2H2O===4H+SO24+2Cl

13.(每空2二分,共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如下图装置探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关闭________,打开________(填“K1”、“K2”或“K3”),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验证NO化学性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K2、打开K3,预期有“喷泉”现象,验证了另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喷泉”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有助于引发“喷泉”

B.“喷泉”的形成说明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水 C.“喷泉”终止时烧瓶中几乎充满液体

D.最终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2.4 mol·L1

解析:(1)关闭K3,打开K1、K2,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一段时间后储气瓶中水面不再上升。

(2)本实验验证了2NO+O2===2NO2,故烧瓶中应出现红棕色气体。

(3)“喷泉”现象表明烧瓶中形成负压,因而验证了NO2与水的反应:

(4)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排出导管中的空气,使NO2与水接触起反应,烧瓶中形成负压从而引发“喷泉”,A正确;B不正确,这里验证的是NO2与水的反应。C不正确,由于K2关闭,由上述反应可知烧瓶中液体约为烧瓶容积的2/3。D不正确,若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最终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2.4 mol·L-1。

答案:(1)K3 K1、K2 储气瓶中水面不再上升 (2)烧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2NO+O2===2NO2

(3) (4)A

16.(12分)(能力挑战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成两组对酸雨及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第一组 取三份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水样,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浸在一份水样中。 ②向雨水试样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表所示。

不同时间酸雨的pH 测定时间/小时 pH 0 4.73 1 4.62 2 4.56 4 4.55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玫瑰花瓣红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pH数据变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

(4)通入空气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KMnO4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5SO2+2Mn

+2H2O

5S

+2Mn+4H。随着空气的不断通入,酸性高锰酸钾

2+

+

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性。

(6)若实验中气体流速为aL·min,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为bL,其浓度为cmol·L,从气体通入到紫红色恰好褪去,用时5 min。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________g·L。

解析:(1)玫瑰花瓣红色变浅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 (2)酸雨中存在S

,S

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S

BaSO4↓。

-1

-1

-1

(3)收集到的酸雨pH逐渐减小,说明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是由于SO2在水中被O2

氧化为H2SO4或H2SO3被O2氧化为H2SO4。

(4)有气体参加的实验,在安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可以增大SO2与酸性KMnO4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SO2的充分吸收。

(5)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6)2Mn

~ 5SO2

2 mol 320 g bcmol m(SO2)

m(SO2)=160bcg;通入空气的体积为aL·min-1×5 min=5aL,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g·L-1。

答案:(1)SO2具有漂白性 (2)Ba2++S

BaSO4↓

2H2SO4(或2H2SO3+O2

2H2SO4)

(3)2SO2+2H2O+O2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SO2的充分吸收 (5)还原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