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

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师圜圜l J工AOSH工FAZHANI 做一名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的教师 沈昊宇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无 “现在冠之以各种名称的教育繁多,我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良好的形象影 私奉献的神圣职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 们现在要做的是一种‘无名’教育。” 响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 说的“教育者必须筑起人格的长城”。 教育是神圣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崇高 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两个“主 学校办学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的。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当要让学 体”的作用,才能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主 为标准来指导学校的教育行为,谋划学 校回归本真,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 观能动性。 校的教育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 教育规律出发。《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 当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好的自己,应当也必须成为学校的重要 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 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调动起来,形成思 职责。然而,在一些不健康的业绩观驱 确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 想行动上的共识,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 使下,不少所谓的教育改革和对教师的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肩负 长,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评价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在很大程 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尽管当今社会 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传 度上模糊了人们正确审视教育的视线, 拜金主义在一些人中盛行,但它不应该 承创新大学文化,才有可能形成学术大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长期停留在一种实利 感染到教师的身上。 师和拔尖人才不断涌现、学术成果不断 的层次上,既无法提升教师个体获取幸 作为教师应当静下心来教书,潜下 创新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好“培 福的能力,又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 心来育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 支柱。 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高尚 因此,“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 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 对教师来说,已成为时代使命。 (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把握案 (三)片面追求讨论结果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例教学法的应用范围 正确性 【1]段小红.浅谈电大法律课堂教学的 法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 由于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掌握理 案例教学【J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 讲授仍是不可忽略的,进行案例教学之 论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 报,2004(1). 前,如没有系统的理论讲授,案例教学 看法可能不同,因此,案例分析的结论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 就如空中楼阁,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有多元性,其产生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 因此,对于法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 换言之,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去追求一 84—86. 显得意义重大。在法医学教学案例中, 致的答案,其重点在于通过案例启发学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 涉及的知识点往往横跨几个章节的内 生去思考、去探索。如果仅片面追求讨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7. 容,有时甚至是不同的学科,对于这些 论结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就违背了案 [4】邓振华,陈晓刚,刘 渊.案例评 知识点,学生很难形成有序的排列,因 例教学法的初衷,难以达到激发兴取、 析与讨论在法医临床学教学中的应 此。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会出现知识的 启迪思维的效果。 用[J1.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 提取障碍。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为公安院校 120_一121. 综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精讲细解法医 的法医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方 【5]杜 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 学的相关知识要点,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法,考虑到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 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1_上 有时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意见分歧较大, 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法医学课程自身的 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6l一 而且一时也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 特征,有选择性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 73. 度,此时应采用讲授的方法对基本原理 法医学教学实践,与传统讲授法有机结 [6】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 进行讲授。因此,公安院校的法医学教 合,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 题[J]_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学只有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进行 完善,从而优化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的 7(卜一82. 有机的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公安院校教学改 性和创造性,提高法医学的教学质量。 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册■—ts ̄c—hmrl 篁 ̄ I‘雕JI删AOuS皮HI展FAzH 一静心教书,化 敬业,, 师将“敬业”转变为“乐业”。 、教育事业的崇高。 潜心育人需要坚定与执著。 “十年 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一个很漫长 为“乐业” “静心”就是使内心平静,从浮躁 二、潜心育人,化“职业” 为“事业” “潜心”就是专注而深入,从肤浅 中解放出来,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而不能很快见成效的事业,需要我们耐 住寂寞,执著坚守。 在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的活动中涌现出众多在艰苦条件下甘于 中解脱出来。现代教师压力不断增大、 负担过于沉重。工作量大、科研业绩、 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压力都存在,还有学 生安全、家长认识偏差等问题,都使得 不少教师无法对职业角色进行正确定 位,出现了浮躁的心理。要做到“静心”, 一如果说“静心”可以通过外在条件改善 而实现,那么“潜心”则更需要教师自 清贫,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他们用坚 定与执著诠释了潜心育人的深刻内涵。 汉族教师宋玉刚正是用他的执著坚持, 才能15年来深深扎根于海拔4500米的 藏区,为大山里的藏族孩子打开了一扇 身修养的提高。周总理曾说过: “要为 工作而生活,不要为生活而工作。”我 国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也说过“教 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 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能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学习时代楷 模张丽莉、宋玉刚和众多的教学名师“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无私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更需要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免 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静得下心 来教书。 叶澜教授说: “不实现教师的精神 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 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 教育实践的转型。”解放教师精神,要 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减少急功近利 的考核,减少无效的劳动,让教师从疲 于应付中解脱出来,给教师以思考的时 间,让教师在反思中自主工作、开拓创 新;学校的教学管理应当从复杂而精细 的近机械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更多 的精力花在关心教师的工作质量上来。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从过度追求 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在 教育质量评价上,从过度追求片面化的 数据转向综合全面的评价;在学生培养 模式上,从标准化模式转向注重基于需 求与能力导向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成长 上,不仅要强调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更应注重教师的教育境界与专业能力的 提升;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从单纯依靠 行政手段转向更加注重思想领导与专业 引领。通过教育文化的哺育调动教师的 内驱力,让教师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育本身带来的幸福,让教师在快乐中 工作。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让学生感 受成长的快乐,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 匮噩I● ■t■e ch■■■●■■■■■ r■●1■■■_一日圜 ■■-■■●■■匝一 ■■■一 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应当是一种情感 的投入。当教育成为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时,教师便能自觉地将激情和热爱融入 其中,才能体验到育人过程的自我满足 感和愉悦感。当我们化谋生的“职业” 为用生命托付的“事业”时,才能从中 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潜心育人首先要有爱与责任。著 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指出:人们工作不 快乐的深层原因——没有从工作中和为 别人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价值感和快乐 感,仅仅只是把工作作为谋生的工具。 因为“职业”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事业 才是自己奋斗的对象。“最美教师”张 丽莉正是因为有爱与责任才能在学生生 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 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 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 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 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 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 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 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1928年 纪念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 讲中就有一段特别震撼心灵的话: “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 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叶圣 陶到魏书生,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 基,无一不诠释了正是爱与责任成就了 扇窗。正如他的人生箴言所说: “我喜 欢这份工作,看着学生们一天天不断进 步,这种成就感是什么样的待遇都无法 取代的。”“8O后”乡村教师吴金成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份执著与坚持才能放 弃去深圳教书等多种机会最终选择在乡 村当个代课老师,每天拿起锄头当农民, 放下锄头当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 “豆腐老师”…… 潜心育人还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可谓繁琐而劳心, 而花样繁多的评价、考核等的出现,压 力感会时刻相随。唯有调整好心态,学 会坦然面对一切,学会感恩,学会满足, 才能真正潜下心来育人。“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当遇到不公平、不如意时, 若能换一种心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 态,若能时时不忘播种一份乐观开朗的 微笑,让快乐溢满生命的花篮,便能从 育人中寻找到幸福。 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要 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 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而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教育是形成智慧的事业,心中时刻装有 学生应当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在繁杂喧 嚣的尘世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让 我们做一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 用良好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