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HigherEducation·人才师资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管理人才流动原因初探*周若清
湖南长沙410600)(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教育管理人才的私人交往及“传道济世”的群体精神要: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宽松的管理制度、优质教育管理人才的极度匮乏、
共同推动了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管理人才的频繁流动,对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动原因关键词:民国初年;教育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院C961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000X渊2020冤03-0151-03
managementtalents,thepersonalcontactsofeducationalmanagementtalentsandthegroupspiritof\"preachingforthebenefitofthelicofChina,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Hunaneducationatthattime.
Keywords院theearlyyearsoftheRepublicofChina;educationalmanagementtalent;causesoftalentflow
world\"contributedjointlytopromotingthefrequentflowofeducationalmanagementtalentsinHunanintheearlyyearsoftheRepub鄄
Abstract:Thespecialbackgroundofthetimes,theloosemanagementsystem,theextremeshortageofhigh-qualityeducational
私立教育进一步繁民国初年湖南教育迎来蓬勃发展,
盛,尤其“明德、修业、楚怡、周南、衡粹、隐储六校,既经据
成效显著“,称设立多年,获得了教育部的通令嘉奖。[1]毛泽
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向警予等人均在这一时期接受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才新式学校教育并迅速成长起来,
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成才一方面归功于自身
朱剑凡、胡元倓的努力与勤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徐特立、
等为代表的进步教育家群体不遗余力地帮助与培养。作为当时湖南教育界的名流,朱剑凡、徐特立、胡元倓等人通过
认真履职学校管身兼数职、跨校任职、创办新校等方式,
理,为民国初年湖南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作者
胡元倓等人不囿于一地一校办学,充分将徐特立、朱剑凡、
发挥教育管理能力的行为称之教育管理人才流动。
关于民国初年教育人才作者目前所及的研究成果中,
流动的并不多见,关于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专著论文更是极为鲜见。一些教育史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描述中触及到
但因为研究视了民国初年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基本史实,
很少有就此深入角的原因,大多停留在叙而不议的阶段,
下去的,对流动背后的原因更是缺少关注。鉴于当前相关研究成果阙如,本文拟抛砖引玉,就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管理人才流动原因进行简要探讨。
胡元倓、徐特立等人在民国前的湖南教育界已颇有声
但他们频繁流动望,如果安稳于一校,日子固然轻松惬意,
于省城各校,或兼任他校校长,或跨校任职,或新办学校,
工作十分繁忙。作者认为,或任校长兼教员,他们舍弃安逸
与轻松,选择了“折腾”与忙碌,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尧时代背景特殊袁管理制度宽松民国初年的湖南任何事物都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
教育同样如此。1913年二次革命后,中华民国名存而实亡,
湖南地处南北军阀争袁世凯死后更是陷入军阀混战局面,
“十余年间,掌握夺的中心,导致湖南政局更迭十分频繁。
其中除汤芗湖南实权的最高军政长官共更替了十三人次,
其余均不及经年”铭、赵恒惕督湘时间稍长外,。[2]民国前期
多推崇“废督裁军”除汤主政湖南者,“联省自治”的主张,
为了获取学芗铭、赵恒惕外,其余主政者均来自湖南本土,
界支持、捞取政治资本,至少表面上他们都比较重视教育,
“终身其中三次出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最热心地方教育,
关注和支持明德的发展”,从“1905年到1930年去世,一直
[1]
明德中学总理、董事长”担任明德学堂、明德学校、,还为
多次明德发展慷慨解囊,给明德中学最大限度的支持。
“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时期形成了
“在制度化、围”,使民国初期的教育普及化的道路上迈出[2]
关键性的步伐”,尤其是关于公私学校教育管理人才选聘
对地方教育介入规章制度的确立,加上主政者走马换灯,
因此总体上形成不深,对教育管理制度的细节无暇顾及,
了有利于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民国初年湖南的
最受政府重视。针对公中小学及中等师范教育占比最大,
其中关于教立私立的不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育管理人才的选聘,制度规定“省立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
私立中学及私的校长由董事会遴选,报省行政长官任命,
立中等师范,学校校长由董事会聘任,报省教育厅备案”。[3]私立学校经费自筹,校长人选无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即可,公立学校校长虽需省行政长官任命,其实选聘大权交予了董事会,而董事会大部分由热心地方教育的
因此朱剑凡、徐知名人士充任,重视受聘对象的实际才学,
*基金项目院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野民国初年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研究冶渊编号院13YBB012冤
(1975-)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者简介院周若清,男,汉族,湖南宁乡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151-
·人才师资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20年3期特立、胡元倓都曾得以高票当选公办学校的管理者。
二尧优质教育管理人才极度匮乏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更关键者在于教育管理者。
理校长近30年”。[7]后来谢祖尧还担任过湖南省立第一师
范校长,对明德和一师的发展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亲戚关系者如胡元倓与龙绂瑞等。胡龙二人系表兄弟
清末民初,“湘中教员奇缺,谙管理法者亦鲜其人”,[4]
优质
教育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武昌首义到长沙首应,革命如暴风骤雨,
迅速席卷中华大地,政治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旧有的思想与观念,
教育作为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洋务运动以来,清政府逐渐重视选送幼童出洋留
学,留学欧美的青年才俊偏重军事与科技,
极少以教育为业,导致清末教育管理人才极度稀缺。胡元倓、朱剑凡、
陈润霖在20世纪初赴日本考察或学习,他们关注的焦点在
教育,学习的内容也是教育理论,
科班出身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使他们成为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管
理翘楚。徐特立虽系宁乡速成师范毕业,
但也曾到上海和日本考察教育,民国前已经主持兴办教育、民国初年又赴
法勤工俭学,这使徐特立视野进一步开阔,
对如何办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5]优质的教育管理人才总是稀缺的,
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又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只有让已有的优质教育管理人才充分流动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解决优质教育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这种
教育管理人才的流动,
使“熟悉教育的教育者创办、主持私立学校,是近代化湖南私立教育的一大特点”,[2]
直接的结
果是“私立教育发达,成为民国前期湖南教育的亮点和特色”。[2]
三尧教育管理人才私交甚笃袁相互帮衬俨成常态
民国初年教育管理人才是极度匮乏的,
真正有水平有能力有见地的教育管理者总是少数,
而这些少数人之间互通声息,私交甚笃,在兴办教育上互相帮衬,
必要时施以援手,是促成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民国初年湖南教育家群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虔敬有序的师生关系、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便于他们交流、互荐与帮衬。
师生关系者如朱剑凡与徐特立、周震麟与徐特立、
胡元1905倓与凡年谢祖尧徐特立,考前者入周曾震麟是后创办者业师,的宁乡双速方关成师范学校,系极为密切朱剑
。1912时任于国文年该教至校教师。授1915法》,[6]年也还徐特曾受在聘立此至担期宁乡驻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期间应邀省间,
到师范学校周南上任课教,,严格讲授
来
讲,周震麟和朱剑凡都是徐特立宁乡驻省速成师范的老
师,因此即使徐特立贵为一校之长,
校务十分繁忙,但凡周朱二师有需要,徐特立也能毫不犹豫地答应。长沙师范学校是徐特立亲自创办并担任第一任校长,1920年任命朱剑
凡兼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时,
事务繁多的他也能欣然应允并尽力而为,彰显两人的特殊关系。1924年,朱剑凡诚邀徐
特立担任周南教务主任,[6]
不能不说也是私交发挥了作用。谢祖尧系明德毕业生,民国初年曾留学日本,回国之后聘
书纷至沓来,胡元倓知晓后,要求他优先服务母校,
谢氏对胡元倓素来敬重有加,二话不说就留下来了,“担任明德代
-152-
关系,同是明德的共同发起和创办人,
开办之初,胡元倓任监督,龙绂瑞任副监督。围绕明德发展,
龙绂瑞竭尽所能,当明德因容纳革命活动被清政府打压之时,
为防明德遭遇不测,龙氏亲自出面创办经正学堂作为后手。其后龙绂瑞创办了长郡中学校长,后来还担任过湘雅医学专科学校、
楚怡高工、艺方女校等校的校董,
但始终没有卸下过明德董事的担子。
同学关系者有胡元倓与朱剑凡、陈润霖等。20世纪初,
胡元倓、朱剑凡、陈润霖等人负笈东游,
同入东京弘文师范学院就读或赴日考察教育,结下同窗之好,
后又一同归国办教育。胡元倓办学最早,所办明德当时影响最大,能够对其他好友的办学提供启示和借鉴,必要时候他还亲自出马,施以援手。胡元倓对民国前后的湖南教育贡献颇多,
震麟办修业学校、陈润霖办楚怡学校、
方克刚办妙高峰中学都或多或少与胡元倓有直接间接的关系”。[7]
四尧教育管理人才深怀野传道济世冶情结
湖南地处中部地区,思想观念并非极端保守,
也有开放包容的一面,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即来自湘西的邵阳地区。近代相继兴起了一代又一代湖南人才群体,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以毛泽东、刘少奇为
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才群体的兴起,
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摆脱了百余年来被奴役和侵略的
历史。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讲求个人对社会的贡
献,主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民国初
年的湖南教育家群体出生于晚清时代,
自幼受到湖湘传统文化的熏陶,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铭刻其心,
须臾不忘。当湖南教育管理人匮乏或某些特殊关键时候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他们也能毫不犹豫,用知识分子的铁肩担负起发展湖南教育的道义。
民国初年,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成为时代潮流,通过办教育开民智、造人才,为中国的发展杀出一条血路,
是选择教育救国的知识分子的内心渴望。胡元倓在其向清政府呈递的申请开办明德的报告中,阐释其办学初衷:“窃维生
存竞争,愈剧愈烈,非兴学无以图存,非毁家无以纾难”[8]
充
分表明其办学心志绝非为升官发财所走的曲线救国之道。
正因如此,
胡元倓为了办好明德可以说不顾一切。他通过磨血式募捐”,为明德发展募集办学经费,他节衣缩食、自
掏腰包,只为减少开支,他淡漠名利,一心办学,1915年因
为办学成就和个人声望,
胡元倓完全有望当选为湖南教育会会长,
但胡元倓公开发文婉拒,他表示“兼顾明德南北两校事务异常忙冗”,因此
“此次改选无论会长、干事,均不愿被选”。[9]
1912徐特年辛亥立、革命朱剑凡后,、
陈润徐特霖立曾、罗被辀推重选等人为湖南办学,省临莫时不议如是会副
。渊下转156页冤
《“周“·人才师资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20年3期引导、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另外,行政管理专业所在院系也可出台相应的规定或采取相应的举措,促进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如建立专业教学
教师轮流听课制质量评价标准;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等
促进教师重视教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活动的举办,
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
以“工匠”应该恪守教书育人的本分,精神对待每一门课
不断完善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修订教学大纲,
打造精品课程;深化课堂教教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学改革,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应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严抓课堂纪律,合理增加
让学习更具有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适度给学生增负,
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严格学习过程管理,在课程
严格考试纪律,促使总成绩中加大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
学生加大学习投入。
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供给侧改革视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角下,各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1)能的培养,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明确实践教学
目标。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依据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和各
(2)针对目前理环节的具体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论性课程偏多,实践类、技能类课程偏少的情况,可适当增渊上接152页冤
,我还是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来会长,两个月以后即辞职“
[10]
改革人心罢!从此以后,我就变成了一个教育救国论者”
不到一徐特立离开省议会之后,应聘到省教育司担任科长,
“因为我识破了这些不过是一个做官的捷径,就月又辞职,
湖南省立仍回教育界”。[11]朱剑凡兼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只为办好学,从不计较个人待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期间,
还是登台授课,朱剑凡不拿遇,因此无论是兼职管理工作,
一分一厘,完全义务帮忙。醉心于办教育的朱剑凡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坚决反对,遭到时任湘督汤芗铭排挤,朱剑凡毫不恋栈,辞去任职一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职务。[12]创办楚怡工业学校的陈润霖在“辛亥革命后任湖南
[7]
专心于楚怡学校”都督府教育司司长,不久去职,,后来又
曾于1913年受命创办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对办学兴致颇高,对当官不屑一顾,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娄底的罗辀重1912年接任陶龛学校校长,1915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1920年学成归国,本来有机会留在省
但是他婉言谢绝,回到偏僻的城担任教育厅长和国会议员,
湘中农村继续办学,使陶龛学校名噪一时。[13]
民国初年教育管理人才频繁流动是当时特殊的政治
教环境、宽松的管理制度、教育管理人才极度匮乏的现实、
“传道济世”育家密切的私人交往和教育家情怀共同作用
加实践类、技能类课程。比如政府流程管理、社区治理、管
这些课程都属理秘书实务、演讲、写作、办公软件操作等,
于实践类、技能类课程,可采用课堂模拟的方式来开展实
(3)可以践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
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者进行短期的
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实践调研,以熟悉政府的实际运作,
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政府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人员担任
(4)实践教学导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加强实践教学走过场,必须制订实质量监控。为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确践教学相关制度,以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实践教学保实践教学质量,包括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学生考核制度、实践教学评价制度等。注释院
淤数字表示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的数量
参考文献院
2016(1):124.[2]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6-19.
[1]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
[3]姜士伟.试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变革的“两难困境”[J].
(社会科学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6):86-89.章静.行政管理专业认同状况实证分析[J].广东行政学[4]余敏江,
院学报,2015(1):24-29.
下的结果,这一结果反过来又实现了优质教育管理资源的
推动了民国初期优化配置,有效弥补了人才总量的不足,
中小学和中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院
159.
黄政海.明德学校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陶旅枫,2013:[2]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教育志下册[M],[3]湖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十七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242.[4]黄忠浩,等.成立三年请给津贴以固基础呈端中丞[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5]周若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2019,33(6):70-74.
[6]徐特立年谱[M].人民出版社,2017.
彭新卫.明德人轶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7]陶旅枫,2013.[8]周喜兰.胡元倓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8.
基于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启示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9]胡元倓.胡元倓启示[A].湖南《大公报》1915-9-22.
[10]武衡,谭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一卷)[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44.
[11]徐特立.徐特立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605.[12]毛捧南.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7.
-156-
等.娄底近代教育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3]段振榜,2011:1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