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小学语文试卷】2018-2019学年北京市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

第一部分基础与运用基础与运用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竹,花中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它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它傲雪凌霜,宁折不屈。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shì)竹咏竹者众多。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经在题画诗《竹》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 不开花,免 蜂与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zēng 宁折不屈zhé B.曾经zēng 宁折不屈shé ....C.曾经céng 宁折不屈zhé D.曾经ceng 宁折不屈sh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有错误的项是 A.挺拨 B.修长 C.青翠 D.题画诗 ....(3)“傲雪凌霜”中的“凌”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冰 B.侵犯;欺侮。 C.逼近 D.升高

(4)下列词语中的“君”只有一个与“君子”的“君”意思相同,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 B.国君 C.君权 D.诸君 (5)文中画线字“寒”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A.横 B.撇 C.竖 D.捺

(6)选字填空,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我 不开花,免 蜂与蝶

A.单 招 B.自 招 C.单 撩 D.自 撩

2.小明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如果用一句名言规劝一下他,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

B.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填空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泰山安,四海皆安”。泰山又名岱山、岱宗等,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

1 / 22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是中华民族的xiàng征,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也是世界上自然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1)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泰山主峰玉皇顶。

(2)当你站在泰山主峰玉皇顶上,会想起的古诗句是 , 。

(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xiàng征”的“xiàng”字,正确的一项是 ,把正确的字填进文中田字格内。

A.像:xiàng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 B.向:xiàng 将近;接近

C.相:xiàng 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 D.象:xiàng 仿效;模拟

4.阅读下面的几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面人物形象出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是 A.赵云 董卓 黄忠 B.马超 曹操 张飞 C.赵云 曹操 黄忠 D.马超 曹操 黄忠

(2)下列“三十六计”故事与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瞒天过海 陆逊 关羽 B.美人计 王允 西施 C.欲擒故纵 诸葛亮 孟获

2 / 22

D.反间计 周瑜 蒋干

(3)以上面的题为例,你还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哪些故事以及对应的人物,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即可)。

5.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jǐng tì xuán yá

péng bó

xié tiáo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第二部分理解与感悟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6.

那个救我的人,成了我最恨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罗迪克被德军俘虏。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集中营里全部是英国战俘,有近千名。他们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

幸运的是,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德国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就在集中营的战俘中招募司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但是,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他表示很乐意干这件事。

罗迪克终于当了纳粹司机并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会扔他们上车。战俘们非常憎恨他,并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而纳粹却越来越喜欢罗迪克。罗迪克获得集中营的高度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罗迪克的战友在暗地里袭击他,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在一次被疯狂的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罗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然而忽然有

3 / 22

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开车走了。”

登载这则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成为战俘的老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十二位来电话的老兵,都来自同一座集中营,那座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十二个老兵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因此而死里逃生。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他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chuò)泣中,他在树洞里找到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

当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咽,老兵们的泪流早已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三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

4 / 22

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的崇高使命付出代价,没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绝对做不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刻意: ②不可思议:

(2)用横线在第2自然段中画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的原因的句子。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 次。为什么罗迪克要反复和被救的战友这样说?

(5)“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求出更多的人……”谈谈你对罗迪克日记中这段话的理解。 (6)文章结尾的一句话起到了 的作用。为什么“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共4道题,13分) 7.(13分)【材料一】

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曾提出一个术语“自然缺失症”。Louv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等。中国的儿童也同样面临自然缺乏的现状。记录自然笔记是改变儿童自然缺乏现状的途径之一。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用绘画或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自然记录和表达,使艺术表现形式和自然科学完美的结合。 【材料二】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合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政府承办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是近十年来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类世园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至1O月7目在北京市延庆区举办,展期162天。北京世园会办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办会理念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 【材料三】

5 / 22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首位形象大使暨中国馆建筑方案发布活动”中,很多人问执导纪最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李成才:为什么拍植物?他说:中国植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全世界一共有4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十分之一,将近4万种。一亿四千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诞生在中国,之后中国又学会了种植小米,又学会了种植水稻,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的村庄,后来又诞生了相关文字。比如说我们的文字有竹字头、草字头、绞丝旁等等。这4万多种植物是一个摇篮,一个民族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植物塑造的。难道这样的一群植物不值得我们好好去用镜头呈现吗?记录植物不同阶段跟人类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就是在记录人们自己。 (1)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自然缺失症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 B.北京世园会办会主题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 C.世界上第一朵花诞生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中国。 D.记录植物在不同阶段跟人类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是在记录人们自己。

(2)【材料三】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准确具体地说明: (3)观察下面两篇自然笔记,结合【材料一】先说说图一和图二各采用了什么方式记录自然笔记,然后给第二幅图配上两句古诗。

图一 方式 图二 方式 为图二配古诗: , 。

(4)强强特别喜欢大自然,也喜欢画画。可是强强的妈妈只重视强强的文化学习,给他报了许多课外班,把他的业余时间占得满满的,除了偶尔特批他玩会儿手机游戏,几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给强强妈妈提几条建议。(至少三条建议。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作答,理由全面充分,表达清楚连贯)

6 / 22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五、习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8.(40分)题目:家风

家风,是指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中国古代儒家推崇“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家风之中。家风是家庭的文化和传统,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懂得感恩、舍小家顾大家等。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请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出你们家所特有的风尚和作用。 9.题目:有一天,我变成了 有一天,你也许变成了一只蚂蚁,在洞穴里辛勤劳作,丰衣足食;你也许变成了一片云朵,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变幻无穷;你也许变成了一棵大树,在森林中茁壮成长,畅想未来;你也许……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成,然后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7 / 22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基础与运用基础与运用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竹,花中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它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它傲雪凌霜,宁折不屈。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shì)竹咏竹者众多。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经在题画诗《竹》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 不开花,免 蜂与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曾经zēng 宁折不屈zhé B.曾经zēng 宁折不屈shé ....C.曾经céng 宁折不屈zhé D.曾经ceng 宁折不屈sh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有错误的项是 A A.挺拨 B.修长 C.青翠 D.题画诗 ....(3)“傲雪凌霜”中的“凌”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B A.冰 B.侵犯;欺侮。 C.逼近 D.升高

(4)下列词语中的“君”只有一个与“君子”的“君”意思相同,正确的一项是 D A.君主 B.国君 C.君权 D.诸君 (5)文中画线字“寒”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C A.横 B.撇 C.竖 D.捺

(6)选字填空,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D 我 自 不开花,免 撩 蜂与蝶

A.单 招 B.自 招 C.单 撩 D.自 撩

【分析】选文主要介绍了竹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结合词语理解,曾读“zēng”意思是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读“céng”意思是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根据词义应读“céng”。折读“shé”意思是断。读“zhé”意思是断;弄断。根据词义应读“zhé”。故选C。

(2)考查了字的字形的掌握。注意形近字,A.有误,挺拨“拨”读“bō”意思是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应为“拔”。B、C、D正确。故选 A。

8 / 22

(3)考查了字的理解。结合词语理解,傲雪凌霜:意思是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凌:侵犯;欺侮。故选B。

(4)考查了字的理解。结合词语理解,“君”有两个意思一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二是敬辞,称对方。“君子”是称对方的敬辞,A.君主 B.国君 C.君权 都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D.诸君是“各位君子”的意思。故选D。

(5)考查了笔画。结合字的笔画顺序理解,“寒”的笔画顺序是: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点、点。因此第六笔“竖”,故选C。

(6)考查了选字填空。结合古诗积累可知,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故选D。 故答案为: (1)C; (2)A; (3)B; (4)D; (5)C; (6)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2.小明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如果用一句名言规劝一下他,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

B.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解答】A.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说智者不会有令他困惑的事情,仁爱的人不会遇到令他担忧的事情,勇敢的人不会遇到令他感到害怕的东西。

B.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没有先后轻重的分别。

9 / 22

C.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D.这是孟子的话,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故选:B。

【点评】积累名言警句,要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二、填空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泰山安,四海皆安”。泰山又名岱山、岱宗等,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是中华民族的xiàng征,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也是世界上自然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1)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泰山主峰玉皇顶。 拔地通天

(2)当你站在泰山主峰玉皇顶上,会想起的古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xiàng征”的“xiàng”字,正确的一项是 D ,把正确的字填进文中田字格内。 A.像:xiàng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 B.向:xiàng 将近;接近

C.相:xiàng 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 D.象:xiàng 仿效;模拟

【分析】这一语段介绍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别名、所处位置、高度及其象征意义,点明它是世界上自然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解答】(1)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及概括力。语段中描写泰山主峰玉皇顶的句子是: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天下第一山”之称。根据句意可用四字词语“拔地通天”形容。

10 / 22

(2)考查诗句的积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是杜甫游泰山时所作,这两句即写出了泰山的巍峨耸高,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所以当你站在泰山主峰玉皇顶上,想起的古诗句可以是这两句。

(3)考查对同音字的理解与选择。泰山因其名列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封禅之地、东临大海背负神州、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xiàng征”一词意思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应选D。 故答案为: (1)拔地通天;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D。

【点评】这道题考查阅读能力,是考查语言能力的综合性题型,既涉及到成语、根据短文填古诗句,又辨析多音字的用法。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有较高的语文水平。 4.阅读下面的几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面人物形象出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是 C A.赵云 董卓 黄忠 B.马超 曹操 张飞 C.赵云 曹操 黄忠 D.马超 曹操 黄忠

(2)下列“三十六计”故事与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瞒天过海 陆逊 关羽 B.美人计 王允 西施 C.欲擒故纵 诸葛亮 孟获 D.反间计 周瑜 蒋干

(3)以上面的题为例,你还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哪些故事以及对应的人物,

11 / 22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即可)。

《西游记》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国演义》刘备 三顾茅庐。

【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1)根据图画结合内容可知,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是赵云、曹操、黄忠。故选C。 (2)A.正确,瞒天过海 陆逊 关羽

B.有误,美人计 王允 西施 人物是貂蝉不是西施。 C.正确,欲擒故纵 诸葛亮 孟获 D.正确,反间计 周瑜 蒋干 故选B。

(3)根据积累可知,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例:《西游记》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国演义》刘备 三顾茅庐。 (1)C; (2)B;

(3)《西游记》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国演义》刘备 三顾茅庐。

【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5.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jǐng tì 警惕 xuán yá 悬崖

péng bó 蓬勃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饱经风霜

【分析】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解答】故答案为:

12 / 22

xié tiáo 协调

警惕 蓬勃 协调 悬崖 饱经风霜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第二部分理解与感悟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6.

那个救我的人,成了我最恨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罗迪克被德军俘虏。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集中营里全部是英国战俘,有近千名。他们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

幸运的是,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德国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就在集中营的战俘中招募司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但是,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他表示很乐意干这件事。

罗迪克终于当了纳粹司机并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会扔他们上车。战俘们非常憎恨他,并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而纳粹却越来越喜欢罗迪克。罗迪克获得集中营的高度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罗迪克的战友在暗地里袭击他,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在一次被疯狂的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罗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然而忽然有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开

13 / 22

车走了。”

登载这则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成为战俘的老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十二位来电话的老兵,都来自同一座集中营,那座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十二个老兵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因此而死里逃生。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他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chuò)泣中,他在树洞里找到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

当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泛黄、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咽,老兵们的泪流早已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三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的崇高使命付出代价,没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绝对做不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刻意: 故意、特意或用上全部心思。 ②不可思议: 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4 / 22

(2)用横线在第2自然段中画出“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的原因的句子。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 三 次。为什么罗迪克要反复和被救的战友这样说?

(5)“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求出更多的人……”谈谈你对罗迪克日记中这段话的理解。 (6)文章结尾的一句话起到了 总结全文 的作用。为什么“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分析】这篇短文写了在二战期间,战俘罗迪克不顾战友的误会,用生命救出36位英国战俘,并收集了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的故事。文章赞扬了罗迪克为完美的崇高使命付出代价,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的能力。①“刻意”指故意、特意或用上全部心思;②“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的意思。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情况。短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战俘里有不少汽车兵,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主要原因是“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由于是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战俘出于对纳粹的抵抗可对死去战友的同情,没人愿意开车替纳粹运送尸体。

(3)考查了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熟读短文,知道短文讲述的是什么事情,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即可。这篇短文先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罗迪克被德军俘虏,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这里还有许多他的战友也被押在里面,然后通过写罗迪克为纳粹开车,遭到战友们的误会甚至是疯狂的殴打,可他却从没有透露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直到六十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当年罗迪克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营救战友以及收集纳粹德国的罪行,因此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概括起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在二战期间战俘罗迪克不顾战友的误会,用生命救出36位英国战俘,并收集了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的故事。

(4)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短文中“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罗迪克对每一位被他营救出来的战友都要说这句话,这是因为树洞里有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他希望自

15 / 22

己的战友如果能活着回到祖国,就要把纳粹的罪恶行径公诸于世。

(5)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罗迪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解救和他一样被困的战友,更希望能把纳粹的罪行公诸于世,可是他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出来,因为他害怕如果纳粹知道自己的计划,那他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然而,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即使被战友打了,他还是一定要坚持下去。

(6)考查了对短文结尾的句子的理解。短文结尾“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的崇高使命付出代价,没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绝对做不到。”这句话既是对罗迪克英雄行为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短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短文最后一段中“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这句话中的“按道理应当这样”是按道理应当这样的意思。罗迪克之所以按道理应当这样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这与他的英雄行为是分不开的。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用生命作为代价,去为他人付出,罗迪克不顾战友的误会,始终忍辱负重,用生命救出了36位战友,理所当然是一位国民英雄。 故答案为:

(1)①故意、特意或用上全部心思;②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2)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

(3)本文主要写了在二战期间战俘罗迪克不顾战友的误会,用生命救出36位英国战俘,并收集了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的故事。

(4)三 因为树洞里有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

(5)虽然被战友打了,但是为了能救更多的人,一定要坚持下去。

(6)总结全文 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用生命作为代价,去为他人付出,罗迪克不顾战友的误会,始终忍辱负重,用生命救出了38位战友,理所当然是一位国民英雄。

【点评】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熟读短文,知道短文讲述的是什么事情,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即可。平时多加练习,掌握技巧,做题就容易多了。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共4道题,13分) 7.(13分)【材料一】

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曾提出一个术语“自然缺失症”。Louv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

16 / 22

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等。中国的儿童也同样面临自然缺乏的现状。记录自然笔记是改变儿童自然缺乏现状的途径之一。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用绘画或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自然记录和表达,使艺术表现形式和自然科学完美的结合。 【材料二】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合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政府承办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是近十年来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类世园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至1O月7目在北京市延庆区举办,展期162天。北京世园会办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办会理念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 【材料三】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首位形象大使暨中国馆建筑方案发布活动”中,很多人问执导纪最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李成才:为什么拍植物?他说:中国植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全世界一共有4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十分之一,将近4万种。一亿四千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诞生在中国,之后中国又学会了种植小米,又学会了种植水稻,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的村庄,后来又诞生了相关文字。比如说我们的文字有竹字头、草字头、绞丝旁等等。这4万多种植物是一个摇篮,一个民族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植物塑造的。难道这样的一群植物不值得我们好好去用镜头呈现吗?记录植物不同阶段跟人类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就是在记录人们自己。 (1)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自然缺失症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 × B.北京世园会办会主题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 × C.世界上第一朵花诞生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中国。 √

D.记录植物在不同阶段跟人类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是在记录人们自己。 √ (2)【材料三】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准确具体地说明: 中国植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

(3)观察下面两篇自然笔记,结合【材料一】先说说图一和图二各采用了什么方式记录自然笔记,然后给第二幅图配上两句古诗。

17 / 22

图一 绘画与文字 方式 图二 绘画 方式

为图二配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4)强强特别喜欢大自然,也喜欢画画。可是强强的妈妈只重视强强的文化学习,给他报了许多课外班,把他的业余时间占得满满的,除了偶尔特批他玩会儿手机游戏,几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给强强妈妈提几条建议。(至少三条建议。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作答,理由全面充分,表达清楚连贯)

一、不要剥夺强强的户外玩耍时间,因为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小孩更乐于互动交流,较少生病,体能也变得更加好,身心得到平衡发展。二、要让强强亲近大自然,因为亲近自然可以掌握多种技能:识别颜色、使用日常用品(如背包、外套、拉链、靴子等)、简单计算、基础阅读、语言表达等等。

三、让强强学会观察和绘画,因为大自然能够给孩子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绝佳环境。

【分析】本题有三则材料,【材料一】叙述了“自然缺失症”这个术语;【材料二】叙述了2019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材料三】记叙了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首位形象大使暨中国馆建筑方案发布活动”中,对“什么拍植物”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讨论,并说明了“植物为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解答】(1)考查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根据文中的这些内容“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北京世园会办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办会理念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一亿四千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诞生在中国,”“记录植物不同阶段跟人类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就是在记录人们自己。”本题可判断对错为:A×;B×;C√;D√。 (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全世界一共有4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十

18 / 22

分之一,将近4万种。”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从“40多万”“十分之一”“4万”这些数字表现出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准确具体地说明中国植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 (3)考查根据【材料一】内容填空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记录自然笔记是改变儿童自然缺乏现状的途径之一。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用绘画或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自然记录和表达,使艺术表现形式和自然科学完美的结合。”本题可填空为:图一 绘画与文字方式; 图二 绘画方式;为图二配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考查对三则材料内容的深刻理解。按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可回答为: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危险现象,即儿童们的“自然缺失症”,“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等。”因此我向本题中的强强妈妈提几点建议,一、不要剥夺强强的户外玩耍时间,因为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小孩更乐于互动交流,较少生病,体能也变得更加好,身心得到平衡发展。二、要让强强亲近大自然,因为亲近自然可以掌握多种技能:识别颜色、使用日常用品(如背包、外套、拉链、靴子等)、简单计算、基础阅读、语言表达等等。三、让强强学会观察和绘画,因为大自然能够给孩子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绝佳环境。 故答案为: (1)××√√;

(2)中国植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

(3)绘画与文字 绘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一、不要剥夺强强的户外玩耍时间,因为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小孩更乐于互动交流,较少生病,体能也变得更加好,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二、要让强强亲近大自然,因为亲近自然可以掌握多种技能:识别颜色、使用日常用品(如背包、外套、拉链、靴子等)、简单计算、基础阅读、语言表达等等。

三、让强强学会观察和绘画,因为大自然能够给孩子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绝佳环境。

【点评】学习这三则材料,理解其意思,认真回答三则材料所涉猎的问题,了解三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理解术语“自然缺失症”的含义。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五、习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19 / 22

8.(40分)题目:家风

家风,是指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中国古代儒家推崇“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家风之中。家风是家庭的文化和传统,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懂得感恩、舍小家顾大家等。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请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出你们家所特有的风尚和作用。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家风”为题,写一篇习作。在写作前,首先要理解家风的含义,然后想想自己的家风是什么,确定写作内容。在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自己家的家风。开头要简洁,点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出下文。结尾一般要照应前文,写自己的感悟、收获或提出号召。中间为重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这种家风对你的影响。注意叙事具体,完整,可引用积累的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 【解答】范文:

我家的家风

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了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岁的一天,一个叔叔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玩了许久,叔叔便把她拉着走了。在家里的沙发上,一个玉像项链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装看电视,一只手拿着遥控板,另一只手却一直往后面摸项链。摸到项链后我就马上往房间跑,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在吃晚饭的时候,我虽然脸上平静,但心中却忐忑不安。爸爸和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复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首先把碗“砰”地一声放在桌子上,大声喊道:“马上把项链拿来!”

20 / 22

我被爸爸的怒吼吓哭了,连忙跑进家里拿了出来。妈妈拿过项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论是在哪里捡的也要还给东西的主人,不然主人会担心,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把项链还给了那个小女孩,她连声道谢,那位叔叔也对我赞不绝口,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叙事文章,小作者通过叙述“我”和“小妹妹”玩,展示了“我家的家风”,语言生动形象,描述详细具体,结尾处“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9.题目:有一天,我变成了 有一天,你也许变成了一只蚂蚁,在洞穴里辛勤劳作,丰衣足食;你也许变成了一片云朵,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变幻无穷;你也许变成了一棵大树,在森林中茁壮成长,畅想未来;你也许……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成,然后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分析】本题为半命题的想象作文。材料中给出“请先把题目:有一天,我变成了 补充完整,然后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可见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来写,表达“我”想变成什么的美好愿望。明确了这些,我们就要想一想“我”变成了什么,变身后“我”会做什么或经历了什么。写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 写作的思路可以是先写“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我想变成它,我的愿望是什么或者我会做什么……最后可点明并深化主旨。 【解答】【范文】

有一天,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想变成一棵树,用我的身躯来美化环境。 有一天,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春天,我长出了嫩绿的头发,雨姑娘用她来滋润我,我每天释放出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服务。这是我的童真时代。

夏天,我长得郁郁葱葱,人们在我的脚下乘凉,我变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来给人们乘凉。这是我的豆莞年华。

秋天,我苍翠的头发变得金黄,我的头发像一只只黄蝴蝶一样从空而降,我的枝

21 / 22

头挂满了累累硕果,我为人们送去了食粮,这是我的中年。 冬天,我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头发,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啊,做一棵树多好啊,可以无忧无滤地生活,我愿所有的人都来保护这些树木。 【点评】这篇文章象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溪,清秀、流畅,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细腻,表达了小作者变作一棵树后的美好愿望,想象合理。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