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检验科质量管理过程与医疗安全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检验科质量管理过程与医疗安全

作者:贾悦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36期

【摘要】 检验科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因此,检验科质量是医疗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执行,采集标本的正确等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科质量的前提;执行严格室间、室内的检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检验报告单的分析、签发及急诊检验和危急值的重视,医疗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渠道,保证检验报告质量,说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因此,重视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保证服务临床,保证检验科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医疗安全; 检验科

医疗安全已成当今的社会问题,美国医学的一份报告提示,美国死于可以预防的医疗事故的人数,超过了工伤、交通事故、艾滋病等的死亡人数。虽然医疗安全涉及医院各科室,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的检验科由于检验报告时间和结果准确性等质量问题引起患者医疗损害甚至死亡也时有发生,成为医疗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应引起检验科足够重视。为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检验差错,检验科需要一个医疗安全氛围。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将医学实验室检验全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中和后的质量管理。因此,一个完整、准确的检验结果应该是在全面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产生的,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实验室质量全方位管理而不仅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实验室质量保证依赖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从管理内容来讲,包括影响试验结果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不能只重视检验分析中过程,同时应重视检验分析前和后质量控制。 1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分析前质量控制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检查申请单开始,到检验分析程序启动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递等。据相关报道,临床反馈不准确的检验结果,最终80%可溯源至检验标本采集、接受程序的不规范。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是潜在因素最多,最易出现问题和最难控制的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检验前标本质量管理是全程检验质量控制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整个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前提

[1]

。包括患者标本来源、采集方法、采集时间、抗凝剂比例、采集容器的选择、保存条

件,送检过程。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尿液标本因采集容器不当,残留物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起多项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尿标本未留取中段尿,导致尿液污染。标本时间超过2 h发生细菌生长,葡萄糖、蛋白质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转为碱性,尿酮体乙酰乙酸变为丙酮而测不到,胆红素变为胆绿素,尿胆原变为尿胆素,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药物如氯丙嗪、维生素C及部分抗生素导致结果假阴性,产生对尿液结果的影响。如血液标本溶血、抗凝血、有凝块等,血液标本的采集止血带捆扎时间太长(超过40 s)导致溶血,边输液边同侧采血(输液完毕至少1 h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导致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次采集几个血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放置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凝血管、有抗凝剂(添加剂)管。应在用抗菌药物前留取临床标本,提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送检率和阳性率。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防标本张冠李戴。标本采集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规范、准确,一是需要定期进行标本采集要求的培训,二是要医生、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三是检验科认真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登记制度,四是需要检验科做好多部门、医生、护士沟通,定期参加临床科室的交班,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2]

。分析前质量保证是检验科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全面管理的关键环节,

也是检验科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 2 检验科分析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分析过程是指被测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检验人员通过检测仪器设备完成。近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省临床检验中心对医院检验科检验过程中质量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对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检验中质量是各个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核心,建立高标准的SOP文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SOP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管理,特别是室内失控分析评价管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实验室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标准的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应加上高值和低值的质量控制;同时,在检测过程的中和后随标本进行高中低值的质量控制来评价检验结果,一个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检验结果将误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影响医疗安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3 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分析后过程指标本经过分析后检测结果报告给医生的过程,分析后质量控制也是质量保证的最后一环,是检验科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一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检验报告是实验室工作的最终结果,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应完整无缺项,每份检验报告应由两位专业人员检查审核后才能发出,重要和有疑问指标应通过实验室主管技师审核后方能发出。医院医务科要确定重要指标的危急报告制度,检验科对危急的结果应复查并立即与申请医生沟通情况,并有记录报告以便核查

[3]

。每日对仪器运作状态等情况综合分析,做到检验结

果的最真实,确保医师为患者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因此,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最后一关,要把好这一关,需要检验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好的医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经常与临床沟通、交流,这样发出的报告单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治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否则,有可能导致前期工作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对临床造成误导、误诊,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我国因医疗活动中医疗安全问题引起的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工作已成为医疗活动的重点。虽然医疗安全涉及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环节,但检验结果准确性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处理过程,影响患者的医疗安全。临床检验质量问题直接引起患者损害甚至死亡也经常发生,是患者医疗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有部分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患者医疗安全方面尚无足够认识,一些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认为只要下大功夫保证实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就能保证质量

[4]

,而忽视了质量管理过程前和后的管理对检验结果影响与患者医疗安全的直接关

系,使检验科的医疗安全存在了隐患。任何过程都能导致临床误诊,延误病情,致使临床医生对实验结果产生怀疑,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特别是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只有保证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完整,提高检验科质量,才能真正彻底杜绝由检验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事故 参 考 文 献

[1] 李燕平.重视分折前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2]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亟待重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9-

[3] 刘冰.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临床管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144(8):495- [4] 郭健.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49- [5]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9(5):277- (收稿日期:2011-11-01) (本文编辑:王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