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和《叶县志》 代万乐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450001) 作者简介:代万乐(1993一),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摘要:叶县地方志的编修,是精研地方历史文化的过程,此举惠及后学,为我们今天了解叶县历史,探究明清地方志书情况提供了宝贵 的资料。地方志是非商业性质的出版物,出售获利并不是其出版的首要动因,其中包含了政治安排、修志经济来源及社会教化等多方面 的考虑。 关键词:叶县;地方志;牛风;吕柳文;欧阳霖 中图分类号:G114 1概说叶县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32(2017)08一O158—01.5 可纪等人增修,叶县宿学魏尚信、王九鼎、{叶:作楷、魏文征、王 中国岩盐之都——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辖18个乡 镇、576个行政村,88万人,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现在的平顶 山市原隶属古叶县境内。 叶县山水秀美。汝河、湛河、沙河、灰河、澧河、甘江河6条 河流穿境而过,燕山湖、孤石滩等31座水库星罗棋布,老青山、 歪头山为代表的伏牛山水与望夫石山、黄花岭为代表的桐柏山水 交相辉映。 叶县文化厚重。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属楚。“孔 子过叶”、“子路问津”的故事流传至今;楚国著名政治家叶公沈 诸梁受封于此,是全世界叶姓、沈姓华人共同的祖籍,也是“河 南省十大古城”之一。境内明代县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唯一~座 明代县衙,楚长城因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而被誉为“长城之父”, 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编钟。历史上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昆阳大战”和“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发生 在此。李白、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众多文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作 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宋治 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熙宁元年(1068年)调任叶县尉, 他在叶前后约四年,期间游历叶县各处名胜,留下了他深入民间, 体察民情民疾的诗篇。另外,在叶县出土的黄庭坚画像碑和黄庭 坚所书《幽兰赋》对历史、书法艺术研究意义重大。 叶县资源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岩盐,现已发现的各种矿 产共23种,其中以岩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总储量 3300亿吨,以县域为单位全国第一。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 2历代《叶县志》的基本情况 叶县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同治五修其志,民国, 建国后,也都有编纂志书。这其中有些散佚了,留下来的也多孤 本、残本;有些成稿时间有限,或字迹不清或颇多舛误。 2.1明・嘉靖《叶县志》 时任叶县知县的邵芬主持编修,邑人牛凤总纂,嘉靖二十一 年(1542年)刊印。全志共四卷,凡36目,附目2,约4.7万 字。民国初年,典藏原国立北平图书馆,1934年为避日本侵华战 争之乱,该馆将包括此书在内的部分珍本善书统一运往美国寄存, 以躲避El益逼近的熊熊战火。1954年,台湾当局将这批珍贵古籍 索回,现藏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七十年代中美建交,随着 外交关系韵正常化中国国家图书馆(当时的北京图书馆)终于有 机会从美方购入一套复制胶片。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于八十年代 成立之初便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购得其复印本。 2.2清・康熙《叶县志》及其增补本 康熙《叶县志》:奉河南巡抚阎兴帮之檄,由叶县知县吕柳 文、县儒学署教谕许尔倜等总纂,叶县文士王迹、牛天枢、马胜 隽、马盛良、王九锡分纂。是书起于康熙庚午中秋,迄辛未七月 告成,康熙三十年(1691年)刊印。正志凡十有六,附志凡十有 五,分类凡四十有一,厘为八卷,现国内仅湖北省图书馆存有 孤本。 增补康熙《叶县志》:知县崔赫、儒学教谕张潜、儒学训导史 德昌等纂写。篇目仍因吕柳文志,只将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八年 间有关职官、名宦、选举、人物、户口、艺文等资料,“凡旧志所 未及者,悉皆补入,附于原帙各类之后,题日‘增补” 。该志于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刊印,后多散佚,今南京图书馆藏有孤 本,上海图书馆藏有手抄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胶卷本,叶 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藏有据胶卷本洗印后的还原本。 2.3清・乾隆《叶县志》 奉河南布政使越成之命,叶县知县石其灏、儒学教谕职钦若、 勒玉斗、儒学训导郑书等总修,邑人程沐总纂,是书自乾隆九年 九月起编,至乾隆十年七月定稿,将期年而告成。乾隆志的篇目 依然因循吕柳文志,只将“吕志”卷之六当中的选举志移到了卷 之五,同时将“吕志”选举志中的附目“庠序”调整到人物志中 专列一个类日,其余均无变动。全书正志凡十有六,附志凡十有 四、分类四十有一,仍订为八卷,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刊印。 现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 馆以及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均藏有该志。 2.4清・同治《叶县志》 代理叶县知县欧阳霖、邑绅杜鹤慈总修,原翰林院编修仓景 恬、原鲁山县知县胡延桢总纂,继任叶县知县张佩训于同治十一 年(1872年)刊印。全书共十卷(另有卷首和附录),共八本, 约计二十余万字,除职官、选举为表外,其余分目五十七,附目 九。该书述旧补缺,正伪辨疑,删繁节冗,续有增益,且卷前有 小引,篇后有论说,图、表、志、传、杂记、附录等运用得当, 内容、体例较之前所修的县志更显完备成熟。目前省内外较大图 书馆多藏有此版《叶县志》,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藏有 手抄本。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县余钺鉴于当时县署内所存县志 寥寥,特将欧阳霖所修之县志加以重刊,并作跋附于欧阳霖、张 佩训所作序言之后。1983年春,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专门组织人员,将欧志加以校勘、句读、注释,改繁体字、异体 字为现行简化字,并于1988年重印3000册。 2.5其他 (1)明・万历《叶县志》 时任叶县知县的高文登主修,教谕王邦静编纂,万历二十年 (1592年)刊印。全志共2卷,凡20目。该志已散佚。 (2)清・顺治《叶县志》 时任叶县知县的许鸿翔奉河南巡抚贾某之命限期纂修县志。 许鸿翔延请本县名士数人于顺治戊戌之秋染翰,迄己亥仲春释觚, 为时不足一年告成,由襄城人贾壮作序,顺治十六年(1659年) 刊印,该志已散佚。 (3)民国《叶县乡土志》 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叶县师范学校教师郭登封广征博 采,编纂而成。全志共分为15个条目,简要记述了叶县的历史、 山川、实业、教育、古迹和民俗等,条目清楚,语言简洁。是书 初为石印本,印数甚少,故社会散传寥寥, (上转第125页) 器暑黯器:暑一_:啊 ・ 一 ■ 大进展,生产力不断进步,提高就业水平,完善各项福利设施, 缩小贫富差距。但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一带 路”的提出将再次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进出口贸易。完 善基层教育制度也是新疆建设一项重大任务,提高偏远地区的教 一新疆地区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其他事业的发展密切相连。 我国的民族观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基 础,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这也给新疆地区的发展建设予以纲领性 的指导,新疆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要坚持贯彻党中央 的一系列民族观、民族政策。我国五四时期以来的民族观的发展 也为新疆地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启示。 3.1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新疆的民族成分包括55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l3个是世居少 数民族。新疆形成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为主的”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新疆地区的发展必须坚持民族平等: 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都对祖国做出 了贡献。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民族平 等要体现在社会生活领域各个方面。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 统和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出:在民族问题上要致力于 消除各民族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要切实 制定实现各民族事实上平等的具体措施。新疆地区的发展必须要 坚持民族团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既要反 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各民族携手共进是实现 新疆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严厉打击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 团结。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正确思想,共同建立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2加强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毛泽东曾多次指出共产党不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 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 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我们要诚心诚意的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经济建设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党 中央对边疆地区实施地西部大开发战略16年以来,新疆取得了巨 一育水平。 3.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据本国的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民 族观,而制定的一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调动了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协调了新疆各 民族的关系,极大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事业的 发展。 不断完善新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根据新疆本 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适应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并且大力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少数民族干部应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策水平并在工作中做到 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积极引导宗教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龚学增: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 [2] 出版社,1998.10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 合研究组: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深化与发展[M].人民出版 社。1992.4 [3] 国家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 政策[M].民族出版社,2002.1 [4] 罗树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简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下接第158页)现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书,叶县档案馆藏 有复印本。1983年秋,为适应修志工作需要,叶县志编纂委员会 总编辑室将此书加以整理,1984年重印。 (4)建国后《叶县志》 最早应中共河南省省委要求,1960年秋建立“叶县编史修志 委员会”,中共叶县县委第一书记刘大伦任主任,编委会下设办公 室,中共叶县县委办公室主任万广义兼任主任,县档案科副科长 高玉岭为副主任,具体负责编务工作。参加编纂者有叶县文化教 育界名流党焕宇、段语禅、王影湖等五人。志稿于l9印年9月5 日开始编写,历经45天初稿完成,后刻印装订成册。全志稿共四 商业性出版物,出售获利并不是出版地方志的首要动因。对于一 个县官来说,他拥有财政拨款、自愿或非自愿的捐款、编修和印 刷的场所、自告奋勇韵文人以及那些能够承担写样和监督刊版的 书吏,其经济方面的考虑与多数商业出版者是大不相同的。 盛世修志以存史,鉴往昭来为资治。历代《叶县志》的编修 与流转中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地方上修志工作的下行要求及践行情 况,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社会人物等方方面面的基 本资料。 注释: 卷,十章,四十二节,约计5O万字。该志因仓促成稿,致使资料 有舛误、疏漏之处,文字亦欠修饰润色,加之未经上级审查批准, 故始终未正式出版发行。初稿油印本在今天叶县档案馆及部分相 关单位还有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上级指示与部署,新编《叶县志》 凝聚了张介民、吴宝璋、王安、王富胜等前后几任县长的鼎力支 持。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县志在 1995年7月和2008年9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前者上限追 溯到远古,下限修到1985年;后者为续志,上起1986年,下至 2002年。 ①②③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明-嘉靖),解放军 测绘学院印刷厂,2009年9月。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军 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军 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第16页。 参考文献: 3结语 叶县地方志编修最初只是地方文人的自觉自发,后来是由上 级批示,统一凡例,编排体例越来越精当,内容更加广博详细。 编纂地方志一般首先要考虑如何获取所需材料。文本方面的材料 是最基本的,尤其是以前的方志、家谱、文集、石刻文字以及官 方记录等。一些缩纂者还通过走访和观察获得额外的材料。这也 就决定了编纂人员的基本构成,一县之长、学校教谕和训导以及 地方上有文化的人士等都为方志的编修做出了贡献。地方志是非 [1]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明・嘉靖),解放 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9年9月。 [2]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 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 [3] 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叶县志》(远古一1986),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 [4] 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叶县志》(远古一1986),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 [5] 政协河南省叶县委员会编:《叶县文史资料》(第1—9辑 合订本),叶县印刷厂印,20O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