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题 目 单 位 鹤岗市绥滨县统计局 作者姓名 王业艳 编发日期 2013年11月28日 此统计分析根据对我县贫困县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深入基础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贫困县如何编写背景 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在分析中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该篇调研能够深入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依照现贫困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提出透彻的分析,提出合理化社会评价 建议,此分析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该分析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赞同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推荐评语 果,是一篇优秀的统计调研分析。 备 注 关于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及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绥滨县统计局 王业艳
我省第二轮国家级贫困县为14个包括:延寿县、泰来县、甘南县、拜泉县、绥滨县、饶河县、林甸县、杜蒙县、同江市(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兰西县。我县依然为国家级贫困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县为贫困地区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近期,绥滨县统计局针对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并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现状及特征
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为边境县。2013年,我县确定为29个贫困村,贫困村人口达24778人。我县抽样7个贫困村列为国家级贫困县样本,分别为北岗乡永德村、连生乡太和村、连生乡长春村、北山乡莲花村、绥东镇大兴村、绥东镇东方村、忠仁镇永和村。与前10年的样本村相比,此次样本具有样本更鲜明,区域经济更适合的特点。每个样本村随机小区抽中10户调查户,共抽中70户。贫困县调查数据表明:2012年我县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4837元,同比
增长18.7%。2012年全年农村家庭总收入10489.12元(以下都为户平均数),同比增长46.74%;家庭经营收入8598.24元,同比增长59.11%;其中:农业收入8579.79元,同比增长61.1%;粮食收入8035元,同比增长95.64%。农村家庭总支出10004.90元,同比增长13.41%;家庭经营费用支出5472.76元,同比增长42.21%;第一产业生产费用5427.17元,同比增长41.38%。其中农业生产资料支出3188.90元,同比增长89.36%。2010年-2012年我县县区域经济综合监测评价结果为2010年排序59位,2011年排序59位,2012年排序58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县(市)发展中居于下游位臵。
贫困县的显著特征是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2013年,我县春季低温多雨,夏季多雨、低温、寡照,9月份我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全县共有82.7良田被淹,成灾面积达 34.4万亩,绝产面积达46.3万亩,绥东镇东方村全村淹没,房屋倒塌,农作物全部绝产,全县直接损失约达99979万元。绥滨县委县政府集聚一切力量扎实开展抗灾自救、促早熟、保丰收工作,千方百计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靠天吃饭是绥滨县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我县农民群众
的生活尚未在质上出现飞跃,普遍未能进入小康生活。为此,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创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方针,为我县搭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唯一出路,是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不可缺的要件。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制约因素
因素一: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也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据调查,我县已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总数为78个,注册资金13,207万元,其中已运行的合作社40个,仅完成登记的38个;种植业合作社耕地面积总量27.6万亩,其中自营11.9万亩,辐射面积15.7万亩,达到规模化经营面积13.1万亩。而我县种植面积149万亩,远远没有达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因素二:县、乡财政困难,村组没有集体收入,多数农民还不富裕,制约着水利、科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一些公共服务的开展。
因素三: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这次对全县9个乡镇中的2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
人数比例竟然达到40%以上。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素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推广。一是人员少,二是懂业务技术的更少,三是缺工作经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一:农业生产化程度低。实际上是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我县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四个,分别是崧阳米业、永强米业、宏和米业,宏兴油脂。四大粮食加工企业因受粮食价格及资金等问题影响,现在除了崧阳米业正常生产外,其余三户企业自9月开始处于停产及半停产状态,工业生产企业的不景气,给我县农产品生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种出来的产品只能在农贸市场和地摊上销售。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后续管理跟不上。有的文明新村,重建轻管,设施毁坏严重,村庄、庭院柴草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畜禽乱跑,除了留下一条水泥路外,看不到文明新村的文明新气象。有的文明新村上级来检查或参观,乡里组织乡干打扫卫生,群众和干部在一旁看热闹。农
业科技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大部分耕作等生产作业靠人力,种子多乱杂,施肥不讲方法。部分农民传统的生产习惯和守旧思想严重。存在赶趟不着忙思想,抢前抓早和科技意识不强,种田水平低下。
问题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过去建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气。原有灌排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水田排水需要。特别是田间道路因缺少维护导致生产行车难,给今年水田春整地、插秧生产增加难度和成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病虫害测报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设施都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开展服务。
问题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总体数量少,尤其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标准化基地建设滞后,品牌、优质、无公害、环保意识不强。
问题五: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长期以来比较贫困,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农民收入还不高,在加上国家各种项目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尽管近年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很实惠,
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
问题六:农业保险参保面积少。2013年参保面积50万亩,只占基本农田的三分之一,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不足。
三、我县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
近年来,绥滨县委、县政府以民为本,以实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整村推进、区域连片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文明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移民新村创建活动,打造民心工程,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
进展一: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农口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规模大。通过农业、农开、水利、国土、扶贫、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投入1.92亿元的项目资金,建设了7.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
进展二:农业设施装备显著提高。争取中央财政投资2500万,完成了7处智能催芽基地建设;完善了百栋集中育秧小区配套建设,极大改善了育秧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完成了投资3876万元的向日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工程,110栋温室、60栋冷棚由向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招商引资企业联合经营,打造成省内一流的现代设施农业示
范园区。争取资金568.8万元,更新补贴各类农用机具,有力地提升了设施农业水平。
进展三: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初步完成了“九统一”工作。重点推进了“一镇七村七社区”建设工作。按照市确定的城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忠仁镇联合村、中兴村、向日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了忠仁村、集贤村、连生村、福兴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创新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向日、联合五星级村申报工作,以及全省十佳“美丽乡村”推荐工作,中兴村获得了全省十佳“美丽乡村”生态丽村的提名。强化了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认真推广和落实了北山村、忠仁村、中兴村、向日村、联合村等新农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和检查评比活动,使新农村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
进展四:抗灾夺丰收成效显著。我县2013年实现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两不误。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地组织农户采取挖排水沟、架泵强排等措施,排除农田积水36.4万亩。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65万元,采购叶面肥64.8吨,指导农户实施水稻喷施叶面肥等促早熟技术措施。下拨稻瘟病防治药剂692箱,下发水稻生产农事日历万余份。启动农业保险理赔程序,2999户农民共获理赔资金761万元,协调两家保险公司抗灾捐赠资金80万元。10月15日,全县的秋收工作基本报捷。目前,已完成秋备土17.3万立方米,占总
任务的108%;秋作床705万平方米,占应作床面积的84%。秋整地效果明显好于历年,为明年春耕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展五:履职尽责,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2013年 ,我县向上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007万元,实施完成了庆安村、永乐村和仁和村烤烟小区25栋烤烟房建设任务;完成了大成村、仁和村、永乐村三处电力设施新建任务;抢修了永利村、仁和村、永丰村、富山村、永乐村、庆安村等六个村农田路25.5公里;完成了永昌村、大成村、长治村、德胜村、义和村等5个村的村内水泥路建设12.5公里;完成了德胜村、福太村两个育秧小区514栋大棚建设,完成了仁和村289户自来水改造工作。二是万亩标准化农田建设工作。县扶贫办承担富强乡沿线万亩标准化农田建设任务。现已该项工作已累计完成示范点建设2处,修整农田路4.5公里,完成标准化池梗2.5公里。三是互助金工作。今年4月份为37个村发放互助金2426.2万元,解决了贫困户生产资金问题,为其节省贷款利息近200万元。四是定点包扶工作。今年以来,省各包扶单位领导数次莅临我县进行包扶对接工作。省建设厅为我县确定了206万元的泥草房改造项目;省农开办为我县联合村和德胜村确定了1065万元的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措施一:在建设标准上,要实施“五个新”工程,着力丰富内涵,打造精品。一是发展新产业,围绕本地优势,突出生态资源,叫响优势品牌,实施优势发展战略,指导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做强1—2个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和劳务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组建新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各种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塑造新风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持村容村貌常年如新,村务、政务按时公开,精神文明评创活动经常开展,法制、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树立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尚。四是推广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广清洁型能源,普及沼气,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
措施二:在资金筹措上,破解投入难题,加快进度。一方面,要把沼气、村级远程教育、五保和低保、村级卫生室、以工代赈乡道、农资超市和农家店、村村通公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畜饮水工程等9大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重点创建村。另一方面,县财政今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各包建单位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同时,采取捐资集资的办法,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助,争取筹措800—1000万元。进一步发动广大群众投资、投物、投劳,形成多元投入的格局,掀起全民共建的高潮。
四、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建议和意见
我县位于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三面环水,中间绿洲。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依松花江与同江市、富锦市、桦川县一水相连,西与萝北县接壤。县内无山少林,地势低平,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境内无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无山的县份。工业污染较轻,天兰水绿,土质肥沃,泡沼密布,水草丰富,久负“鱼米之乡”的美称,两江可捕捞鲤、边花、白鱼、大马哈(鲑鱼)等名贵水产,是渔业增收的主要渠道。具备国家认定绿色食品所需条件,现在县辖3镇6乡109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屯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为18.9万人。县属人口1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耕地面积149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县份。主要盛产大豆、水稻、玉米,有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黑松两在水系资源供灌溉农田和发展水产养殖。
建议一: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但由于受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对农业科技投入十分有限。当前应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
建议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惠顾下,我县虽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所增加,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人畜饮
水工程等对农业有了较大改善,然而相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贫困县来说,仍然存在很大不足,需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
建议三: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 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过去说一粒稻种改变了一个世界,一杯牛奶壮大了一个民族,也就是说一个品种富裕了一块地方,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
建议四:大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从我县的自然环境与工业环境来看,我县的农业资源丰富,而工业的生产与农业资源息息相关,煤炭、米稻、乳肉、热电、酒饮几大项目的开发都离不开农业资源,我县规上粮食加工企业有4家,其中崧阳粮食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新投产30万吨稻谷加工能力,至11月份末为止,加工总产值达10151万元,同比增长234%。加工大米24943吨,同比增长296%,是我县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而我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就地取材,收取优质江水大米,打出我县米业品牌,开成一条龙加工链条,走出一条“农辅工、工农结合”共同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是我们值得深研究、深开拓的重要课题,依托农业发展工业
产业化是我县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建议五:大力培育扶强现有中小加工企业。我县粮、油、猪农产品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发展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植本地拳头产品、知名品牌,为我县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良的农业生产原料。从我县加工业来看,一是我县农产品加工以粗加工为主,产品也多为初级产品,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甚少;二是农业加工企业规模小,对提升工业化水平贡献低。我们应发展特色工业,工农结合,抓住我县自然环境好、较少污染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出绿色经济牌。如我县水稻、大豆、奥里米鸭蛋等有机食品已通过日本、欧盟、南京等认证机构的认证。我们要走产业化、股份化之路,培育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生态型、名牌型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
建议六: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可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
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