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属于精密零件,因而在使用时要求有相当地慎重态度,即变是使用了高性能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效果,而且容易使轴承损坏。所以,使用轴承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
即使肉眼看不见的微笑灰尘进入轴承,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振动和噪声。
二、使用安装时要认真仔细
不允许强力冲压,不允许用锤直接敲击轴承,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三、使用合适、准确的安装工具
尽量使用专用工具,极力避免使用布类和短纤维之类的东西。
四、防止轴承的锈蚀
直接用手拿取轴承时,要充分洗去手上的汗液,并涂以优质矿物油后再进行操作,在雨季和夏季尤其要注意防锈。
不过,在某种特殊的操作条件下,轴承可以获得较长于传统计算的寿命,特别是在轻负荷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操作条件就是,当滚动面(轨道及滚动件)被一润滑油膜有效地分隔及限制污染物所可能导致的表面破坏。事实上,在理想的条件下,所谓永久轴承寿命是可能的。
轴承寿命
滚动轴承之寿命以转数(或以一定转速下的工作的小时数),定义:在此寿命以内的轴承,应在其任何轴承圈或滚动体上发生初步疲劳损坏(剥落或缺损)。 然而无论在实验室试验或在实际使用中,都可明显的看到,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的外观相同轴承,实际寿命大不相同。此外还有数种不同定义的轴承“寿命”,其中之一即所谓的“工作寿命”,它表示某一轴承在损坏之前可达到的实际寿命是由磨损、损坏通常并非由疲劳所致,而是由磨损、腐蚀、密封损坏等原因造成。
为什么轴承会磨损坏?
仅有部份的轴承在实际应用中损坏。
大部份的轴承抽坏的原因很多——超出原先预估的负载,非有效的密封、过紧的配合所导致的过小轴承间隙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皆有其特殊的损坏型式且会留下特殊的损坏痕迹。因此,检视损坏轴的承,在大多案例中可以发现其可能的导因,大体上来说,有三分之一的轴承损坏导因于疲劳损坏,另外的三分之一导因于润滑不良,其它的三分之一导因于污染物进入轴承或安装处理不当。
然而,这些损坏型式亦与工业别有关。例如,纸浆与造纸工业多半半是由于润滑不良或污染造成轴承的损坏而不是由于材料疲劳所致。
对策
损伤事项 剥离 原 因 载荷过大。安装不良(非直线性) 力矩载荷 异物侵入、进水。 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 措 施 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 改善安装方法 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 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 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 检查游隙。 轴承在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轴承游隙不适当。轴承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 轴的挠度大 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 (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剥皮 润滑剂不合适。 异物进入了润滑剂内。 选择润滑剂 改善密封装置 呈现出带有轻微磨损的暗面,暗面上由表面往里有多润滑剂不良造成表面粗糙。 改善配对滚动零件条深至5-10m的微小裂缝,并在大范围内发生微小脱落(微小剥离) 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光洁度不好。 断裂 安装时受到了打击。 所谓断裂是指由于对滚道轮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部分施加乐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一小部分断裂。 载荷过大。 跌落等使用不良。 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 纠正载荷条件。 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卡伤 过大载荷、过大预压。 检查载荷的大小。 的表面光洁度。 润滑不良。 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 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擦伤 高速轻载荷 所谓擦伤,是再滚道面和滚动面商,有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产生带有粘着的表面粗糙。 急加减速 润滑剂不适当。 水的侵入 异物咬入。 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 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预压要适当。 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改善预压 改善轴承游隙 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 改善润滑方法 改善密封装置 裂纹和裂缝 过大过盈量。 过大载荷,冲击载荷。 剥离有所发展。 由于滚道轮与安装构件的接触而产生的发热和微振磨损。 过盈量适当。 检查载荷条件。 改善安装方法。 所谓裂纹是指滚道轮或滚动体产生裂纹损伤。如果继续使用的话,也将包括裂纹发展的裂缝。 蠕变造成的发热。 轴的圆柱度不良。 轴台阶的圆角半径比轴承倒角大而造成与轴承倒角的干扰。 锥轴的锥角不良。 轴的形状要适当。 保持架的损伤 安装不良(轴承的非直检查安装方法。 线性)。 检查载荷,旋转及温度条件。 降低振动。 纠正保持架的选择。 方法。 改变润滑剂和润滑使用不良。 力矩载荷大。 冲击,振动大。 转速过大,急加减速。 润滑不良。 温度上升。 保持架的损伤有保持架的变形,折损,磨损等。 柱的折损。 端面部的变形。 凹处面的磨损。 导向面的磨损。 压痕 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咬入了金属小粉末,异物等的时候,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的凹痕。 入。 组装时或运输过程中冲击轴套。 改善密封装置。 过滤润滑油。 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受到的冲击载荷过大。 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 了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磨损 异物侵入,生锈电蚀引改善密封装置。 起的发展。 润滑不良。 所谓磨损蚀由于摩擦而造成滚道面或滚动面,滚子端面,轴环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等磨损。 运动而造成的打滑。 清洗轴承箱。 充分过滤润滑油。 方法。 防止非直线性。 由于滚动体的不规则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梨皮状点 润滑过程中出现异物咬入。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改善密封装置。 充分过滤润滑油。 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在滚道面上产生的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结露。 润滑不良。 微振磨损 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华东而产生的磨损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 由于发生红褐色和黑色磨损粉末,因而页称微振磨损腐蚀。 假性布氏压痕 在运输过程中等轴承动。 润滑不良。 小振幅的摇摆运动。 过盈量不足。 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加预压。 检查过盈量。 向配合面上涂润滑剂。 运输过程中咬对轴和轴承箱加以固定。 圈要分开包装。 在停转时的振动和摆运输时对内圈和外在微振期间,在滚动体和滚道轮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和摇动造成磨损有所发展,产生累似布氏压痕的印痕。 振幅小的摆动运动。 加上预压减轻振动。 润滑不良。 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电蚀 在设定电路时、电所谓电蚀是指电流在循环转重的轴承滚道轮和滚动体外圈与内圈间地电位流要不流过轴承部分。 差。 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油膜发出火花、其表面出现局部的地熔融和凹凸现象。 对轴承进行绝缘。 蠕变 检查过盈量, 实施止转措施。 适当紧固紧定套。 过盈量不足或间隙配研究轴和轴承箱的所谓蠕变是指在轴承的配合面上产生间隙时,在配合面之间相对发生滑动而言,发生蠕变的配合面呈现出镜面光亮或暗面,有时页带有卡伤磨损产生。 合。 紧定套紧固不够。 精度。 轴向预压。 滚道轮侧面紧固。 粘接配合面。 向配合面涂润滑剂。 变色 润滑不良。 与润滑剂的反映造成热态浸油。 温度上升大。 研究润滑剂及润滑润滑不良。 转速过大。 方法。 研究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 改善密封装置。 精度。 改善安装方法。 过大载荷(预压过大)。 纠正轴承的选择。 游隙过小。 水、异物的侵入。 良、轴的挠度大。 改善润滑方法。 由于温度上升和润滑剂反应等、滚道轮和滚动体及保持架变色。 烧伤 滚道轮、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旋转中急剧发热直至变色、软化、熔敷和破损。 轴、轴承箱的精度不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生锈、腐蚀 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 润滑剂不合适。 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附有水滴。 高温多湿时停转。 保管状态不合适。 使用不合适。 改善密封装置。 研究润滑方法。 停转时的防锈措施。 改善保管方法。 意。 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运输过程重防锈不良。 使用时要加以注安装伤痕 使用恰当的工具 安装、拆卸时的内圈、使用冲压机而防止在安装和拆卸时等使用时给滚道面及滚动面上造成的外圈倾斜安装、拆卸时了冲击载荷。 安装时相互之间的的冲击载荷。 轴向线状伤痕。 定心。 轴承的选定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轴承选定概要
滚动轴承的种类、类型及尺寸是多种多样的。为使机械装置发挥出预期的性能,选择最适宜的轴承是至关重要的。
为选定轴承,需要分析诸多要因,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评价有关选择轴承的程序,并无特殊规格,但一般顺序如下:
(1)掌握机械装置和轴承的使用条件等 (2)明确对轴承的要求 (3)选定轴承的类型 (4)选定轴承配置方式 (5)选定轴承尺寸 (6)选定轴承规格 (7)选定轴承的安装方法
轴承的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
正确把握轴承在机械装置的使用部位及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是选择适宜轴承的前提。为之,需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1)机械装置的功能与结构 (2)轴承的使用部位 (3)轴承负荷(大小、方向) (4)旋转速度 (5)振动、冲击
(6)轴承温度(周围温度、温升)
(7)周围气氛(腐蚀性,清洁性,润滑性)
轴承配置方式的选择
通常,轴是以两个轴承在径向和轴向进行支撑的,此时,将一侧的轴承称为固定侧轴承,它承受径向和轴向两种负荷,起固定轴与轴承箱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的作用。将另一侧称之为自由侧,仅承受径向负荷,轴向可以相对移动,以此解决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轴的伸缩部题和安装轴承的间隔误差。
对于固定侧轴承,需选择可用滚动面在轴向移动(如圆柱滚子轴承)或以装配面移动(如向心球轴承)的轴承。在比较短的轴上,固定侧与自由侧无甚别的情况下,使用只单向固定轴向移动的轴承(如向心推力球轴承)。
轴承类型的选定
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下表列出了主要的分析项目:
分析项目 选择方法 1)轴承的能容纳于轴承安装空间内的轴安装空间 承型 由于设计轴系时注重轴的刚性和强度,因此一般先确定轴径,即轴承内径。但滚动轴承有多种尺寸系列和类型,应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 轴承负荷富于变化,如负荷的大小、是否只有径向负荷、轴承负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轴向负荷是单向还是双向、振动或冲击的程度等等。在考2)负[轴承的负荷能力用基本额定虑了这些因素后,再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一般来荷 负荷表示,其数值载于轴承尺说,相同内径的轴承的径向负荷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增:深寸表] 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 能适应机械转速的轴承类型轴承的极限转速不仅取于轴承类型还限于轴承尺寸、保持3)转[轴承转速的界限值基准用极架型式、精度等级、负荷条件和润滑方式等,因此,选择速 限转速表示,其数值载于轴承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下列轴承大多用于高速旋转:深沟尺寸表] 4)旋转精度 具有所需旋转精度的轴承类型[轴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已由GB按轴承类型标准化了] 能满足机械轴系所需刚性的轴5)刚性 承类型[轴承承受负荷时,滚动体与滚道的接触部分会产生弹性变形。“高刚性”是指这种弹性变形的变形量较小] 6)内圈与外圈的相对倾斜 7)安装与拆卸 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机床主轴、燃汽轮机和控制机器分别要求高旋转精度、高转速和低摩擦,这时应该使用5级精度以上的轴承。一般使用下列轴承:深沟球轴承、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在机床主轴和汽车末级减速装置等部位,在提高轴的刚性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轴承的刚性。滚子轴承承受负荷生的变形比球轴承小。对轴承施加预紧(负游隙)可以提高刚性。该方法适用于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分析使轴承内圈与外圈产生相如果内圈与外圈的相对倾斜过大,轴承会因产生内部负荷对倾斜的因素(如负荷引起的造成损伤。因此应选择可以承受这种倾斜的轴承类型。一轴的挠曲、轴及外壳的精度不般来说,允许倾斜角(或调心角)按下列顺序递增:圆柱滚良或安装误差),并选择能适应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调这种使用条件的轴承类型。 心滚子(球)轴承 定期检查等的装拆频度及装拆方法 装拆频繁时,使用内圈与外圈可分离的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较为方便。圆锥孔调心球轴承及圆锥孔调心滚子轴承通过使用紧固件或退卸套可便于装拆。 轴承结构的选定
机械的类型不一样,轴承的使用条件会有差别,对其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一根轴上使用的轴承不少于两个。
而且,为了便于轴向定位,使用时大多将一个轴承用作固定端轴承,其余则用作自由端轴承。下表列出了固定端与自由端轴承结构的选择。
内 容 用于使轴承轴向定位及固定 固定端轴承 选用可同时承受径向与轴向负荷的轴承 向负荷的大小考虑相应的强度。 适用的轴承型式 深沟球轴承 组合角接触球轴承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调心球轴承 双列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为承受双向轴向负荷,安装时还需要根据轴带挡边圆柱滚子轴承(NUP型、NH型)
用于避让因运转时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轴的伸用于避让因运转时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轴缩,以及用于调轴承的轴向位置。 自由端轴承 的轴承。 的伸缩,以及用于调轴承的轴向位置。 分离的轴承。 宜选用只承受径向负荷且内圈与外圈可分离宜选用只承受径向负荷且内圈与外圈可使用非分离轴承时,外圈与外壳之间一般采使用非分离轴承时,外圈与外壳之间一般用间隙配合,以便轴伸缩时连同轴承一起做采用间隙配合,以便轴伸缩时连同轴承一轴向避让。 在轴承间距小、轴伸缩的影响不大时,将可承受轴向负荷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等正面或背面配置使用。 用螺母或垫片调安装后的轴向游隙。 固定端选用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与轴向负荷用于立轴时 的轴承。轴向负荷的轴承轴向负荷较大时,将推力轴承与向心轴承并用。 同样自由端选用只可承受径向负荷的轴承,以避让轴的伸缩。 起做轴向避让。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调心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NJ型、NF型) 圆锥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不分固定端与自由端时 固定端 组合角接触球轴承(背面组合)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7000型) 推力轴承与向心轴承并用 安装
轴承属于精密的机械部件,在安装前请勿打开包装,避免生锈。对已经脂润滑的轴承及双侧具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轴承可直接安装,不必清洗。
方法
轴承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即只能通过相应套圈来传递安装力或力矩。
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
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泉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
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轴承运转检查
轴承安装好后要进行检查,应保证轴承安装到位,旋转灵活,无卡滞现象,如轴承安装不当,会使轴承温度迅速上升而损坏,甚至发生轴承卡死断裂等重大事故。
轴承的使用和保管
(1)在轴承使用时,保持周围环境的洁净,不要粘上手汗和污物。规定由熟悉轴承的人员使用,特别需要小心伤、压痕、欠损等。为保证轴承的使用性能,应根椐设备的作业标准,定期对轴承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内容包括监控运行状态、补充润滑剂、定期拆卸检查。
(2)轴承不得直接在地上储存(需离地30cm以上),避免直射光线和阴冷的墙壁。为了防止生锈,保管在温度20℃左右、湿度65%以下的环境中,轴承放置在酸性空气中,容易生锈、变色,要用手套、木棉回丝擦拭轴承、轴、外壳,垃圾进入轴承内部和配合部分是发生异常的原因,因此需要注意。
润滑
润滑的目的与方式
对轴承来说,润滑是左右其性能的重要重要问题。润滑剂或润滑方式的合适与否将大大影响轴承的寿命。
润滑的作用如下:
1)润滑轴承的各部分,减少沟道面和钢球的回转摩擦、钢球和保持器的滑动摩擦、保持器和沟道导向面内的滑动摩擦
2)带走轴承内部内部摩擦发生的热和其它从外部传来的热,防止轴承的发热和润滑剂的劣化
3)使轴承的滚动接触面经常形成适当的油膜,缓解冲击负荷集中应力及延长轴承的疲劳寿命 4)防止钢球、沟道、保持器的锈蚀以及垃圾、异物、水分的侵入,轴承的防锈和防尘
轴承的润滑方式主要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其一般性比较如下所示:
项目 密封装置 润滑性能 转速 扭矩 润滑剂的更换 润滑剂的寿命 冷却效果 杂质的滤除 润滑剂的漏出 脂 简单 好 低速-中速 比较大 较麻烦 较短 无 困难 漏油污染少 油 较复杂,需注意保养 非常好 也可用于高速 比较小 简单 长 好(需要循环) 容易 不适用于不许漏油的场所 脂润滑
脂润滑可做到充填一次润滑脂后长时间不需补充,而且其密封装置的结构也较简单,因此使用广泛。 脂润滑有预先在密封型轴承中充填润滑脂的密封方式,以及在外壳内部充填适量润滑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充或更换的充填供脂方式。
此外,对有多处轴承需要润滑的机械,还采用管道连接至各润滑处的集中供脂方式。 1)润滑脂的充填量
外壳内的润滑脂充填量随外壳的结构和容积而有所不同,一般充填至容积的1/3-1/2为宜。 充填量过多时,润滑脂因搅拌发热发生变质,老化和软化,应加以注意。 但用于低速轴承时,为防止异物侵入,有时也充填至容积的2/3-1。
2)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
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同润滑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使用清洁的润滑脂,并注意防止外部异物的侵入。
补充的润滑脂应昼为同一品牌号的润滑脂。
补充润滑脂时,尤为重要的是应保证新润滑脂确实进到轴承内部。 油润滑
油润滑适用于高速轴承并可耐一定程度的高温,而且还对减小振动和降低噪音有效,大多用于脂润滑不适用的场合。 油润滑大体分为:
(1)油浴润滑 (2)滴油润滑 (3)飞溅润滑 (4)循环润滑 (5)喷射润滑 (6)油雾润滑 (7)油气润滑
标准润滑剂
油脂是由基油、增粘剂、添加剂构成的半固体状润滑剂,需根据其组合选择合适于用途的油脂。
(1) 基油
油脂的基油一般大多使用矿油,但为了提高耐热性、低温流动性,故也使用硅酮油等合成油。
(2) 增粘剂
增粘剂有各种复合剂等,是控制机械稳定性、耐水性、使用温度范围等特性的东西。
(3) 添加剂
根据使用目的,加上各种添加剂。
·极压添加剂使冲击负荷和重负荷特性向上。 ·氧化添加剂防止长时间无补充时的氧化劣化。 ·防锈添加剂防止轴承及其周围的锈蚀。 (4) 粘度
表示油脂硬度的程度,是5秒内规定重量的金属圆锥内倒入油脂深度(用0.1mm表示)的物理量,数值越大越软。
(5) 滴点
油脂加热后变成流动状态,从规定的孔开始滴下时的温度叫滴点,其值越高使用温度越高。
(6) 异种油脂的混合
增粘剂和添加剂混合,油脂的性质变化,故原则上各种不同的油脂最好避免混合。 (7) 油脂的封入量 (8) 油脂的寿命
(9) 油脂的补充间隙
即使使用高品质的油脂,但因长期使用、周围环境等影响,油脂的性能退化,润滑性能低下,因此需要适时作油脂的补充和替换。一般50℃左右的运转温度1年1次,超过100℃即使有好的耐热性最好1年2~3次的交换。
轴承的游隙
轴承的游隙
游隙和规格值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规格值 (单位:um)
MC1组 公称内径d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0~9 公称内径d 0~10 10~18 18~24 0 5 3 8 5 10 8 13 13 20 20 28 MC2组 MC3组 MC4组 MC5组 MC6组 C2组 0 0 0 7 9 10 EMQ组 4 4 5 11 11 12 C0组 2 3 5 13 18 20 C3组 8 11 13 23 25 28 C4组 14 18 20 29 33 36 C5组 20 25 28 37 45 48 24~30 1 11 5 12 5 20 13 28 23 41 30 53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轴承的精度等级
精度的基准
滚动轴承的精度分(主要)尺寸精度与旋转精度。精度等级已标准化,分为0级、6X级、6级、5级、4级、2级六个等级。
精度从0级起依次提高,对于一般用途0级已足够,但在用于表1所示条件或场合时,需要5级或更高的精度。
以上的精度等级虽然是以ISO标准为基准制定的,但其称呼在各国标准中有所不同。
尺寸精度(与轴及外壳安装有关的项目) 1、内径、外径、宽度及装配宽度的允许偏差 2、滚子组内复圆直径及外复圆直径的允许偏差 3、倒角尺寸的允许界限值 4、宽度的允许变动量
旋转精度(与旋转体跳动有关的项目) 1、内圈及外圈的允许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 2、内圈的允许横向跳动 3、外径面倾斜度的允许变动量 4、推力轴承滚道厚度的允许变动量 5、圆锥孔的允许偏差和允许变动量
轴承类型与适用精度等级
轴承形式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适用标准 0级 0级 GB307 0级 0级 适用精度等级 6级 6级 5级 5级 5级 5级 4级 4级 4级 4级 2级 2级 2级 调心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6级 6级 6级 公制系列(单列) 圆锥滚子轴承 GB307 0级 公制系列(双列、四列) 英制系列 SB/T5341994 0级 SB/CO/T1089 Class4 C lass2 Class3 Class0 Class00 0级 GB307 0级 0级 5级 4级 调心滚子轴承 推力球轴承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6级 GB/T30794标准将轴承等级划分为G E D C B。ISO、JIS等标准对照如下:
标准 GB/T30794 ISO DIN ANSI JIS B C D 精度 E G NORMAL CLASS P0 ABEC1 JIS0 CLASS2 CALSS4 CLASS5 CLASS6 P2 ABEC9 JIS2 P4 ABEC7 JIS4 P5 ABEC5 JIS5 P6 ABEC3 JIS6 精度的选定
性能要求 用例 适用精度等级 P4 P5、P4、P2、ABEC9 P5、P4、P2、ABEC9 P5 P4 P5、P4 P5、P4 P5、P4 P5 P5、P4 P5、P4、P2、ABEC9 P5、P4 P4、ABMA 7P P5 P5、P4、P2、ABEC9 P0、P6 音响、影像机器主轴(录像机、录音机) 雷达、抛物面天线转轴 要求放置体具有高跳动精度 机床主轴 电子计算机、磁盘主轴 铝箔辊颈 多级轧钢机支承轴承 增压器 喷气式发动机主轴、辅机 离心分离机 高速旋转 液化天然气泵 涡轮分子泵主轴、保护轴承 机床主轴 涨紧轮 要求摩擦及摩擦变化小 控制机器(同步马达、伺服马达、陀螺万向架) 计量仪表 机床主轴 一般精度 小型马达、齿轮传动装置、凸轮传动装置、发电器、低感应同步伺服电机、压力转子、打印机、复印机、检测仪器 2
轴承的型号与辅助记号
●英制单列深沟球轴承: ●英制带法兰单列深沟球轴承:
●公制单列深沟球轴承: ●公制带法兰单列深沟球轴承: ●特定尺寸公制单列深沟球轴承: ●特定尺寸公制带法兰单列深沟球轴承:
●带沟道推力轴承: ●无沟道推力轴承:
R FR 记号省略
F MR MF FM F
密封圈.防尘盖
●两侧带挡圈接触式特富龙密封圈: TT
●两侧钢板防尘盖: ●两侧接触式橡胶密封圈:
ZZ 2RS
润滑剂 ●
主要的润滑脂牌号
标记
Maltemp SRL(微型、小孔径轴承的标准油脂): SRL Alvania No.2(小型、中型轴承的标准油脂): AV2
Aero shell No.16(高温用): Molykote 33M(低负荷、低温用):
Krytox 240AC(超高温用): Isoflex Super LDS18:
Beacon325:
●
主要的润滑剂牌号
Aero shell Fluid 12(标准油脂):
Windsor Lube L-245X:
Antirust P2100:
AG6 M4M K24 SL8 B32 标记 AF2 WL2 002
保持架
分类:默认栏目
保持器
钢板冠型轴承保持器 板一次成形冲压。 尼龙冠型轴承保持器 龙66)等制成。 钢板铆钉浪型轴承保持器 高负荷运行的轴承。 根据内圈进行设计,对不锈钢根据内圈进行设计,由聚酰胺(尼浪形的两部分由铆钉固定,用于防尘盖
ZZ:挡圈式钢板轴承防尘盖 在外圈上的结构。 ZZ:冲压式钢板轴承防尘盖 外圈上的结构。 微型轴承用,冲压加工的金属钢板用弹簧紧圈固定减少油脂渗出,用冲压加工把金属钢板加固在密封圈
TT:挡圈式特富龙轴承密封圈 封圈用弹簧紧圈固定在外圈上的结构。
2RS:接触式橡胶轴承密封圈 轴承外圈,密封圈与内圈轻微接触。 主要用于微型轴承,把加入玻璃纤维的特富龙密有效的防止外部异物的侵入,橡胶密封圈嵌入材料1
承的内外套圈、钢球的材料为轴承钢(真空热处理)。大部分的轴承,使用JIS钢种中的SUJ2,也就是国内的铬钢(GCr15)。SUJ2的化学成分,在世界各国,作为轴承用材料已规格化。比如:与AISL52100(美国)、DIN100Cr6(西德)、BS535A99(英国)等均属同种钢。使用该材料,有效的提高了轴承的扭矩性能、降低噪音,延长寿命。但在潮湿或者高温的环境下,需使用马氏体型不锈钢材料。
化学成份
滚动轴承钢:GCr15,GB/T18254—2000《高碳铬轴承钢》
统一数字代号 牌号 C 化学成分,% Si 0.15~0.35 Mn 0.25~0.45 Cr 1.4~1.65 B00150 GCr15 0.95~1.05 注意: 1 轴承钢管用钢的残余铜含量(熔炼分析)应不大于0.20%。 2 氧含量在钢坯或钢材上测定。 3 盘条用钢的硫含量(熔炼分析)应不大于0.020%。 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GB 1220—92《不锈钢棒》
牌号 C Si Mn P 化学成分,% S Ni Cr Mo 1Cr18Ni9 ≤0.15 ≤1.00 ≤2.00 ≤0.035 ≤0.030 8.00~10.00 17.00~19.00 - 马氏体型不锈钢:9Cr18,GB 3086—82《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牌号 Si C 9Cr18 0.90~1.00 Mn 化学成分,% P 不大于 0.8 0.8 0.035 0.03 17.00~19.00 - S Cr Mo 材料特性
内外圈、钢球 轴承钢 不锈钢 保持器 材料 防尘盖 冷轧钢带(SPCC BQB402)、不锈聚酰胺(尼龙钢板(1Cr18) 冷轧钢带(SPCC BQB402)、不锈钢板(1Cr18) 66)等 不锈钢板、聚酰胺等 不锈钢板 密封圈 橡胶(NBR、Viton)+骨架(SPCC BQB402)、NBR+SPCC BQB402、PTFE(特富龙) 120℃以下 大 特富龙等 300℃以下 大约为轴承钢的80% 使用温度 额定动负载 特性 额定静负载 摩擦扭矩 用途 大 低 普通用.高精度用 高速用 大约为轴承钢的80% 高 耐腐蚀、耐高 瓦轴可为轴承行业提供水平领先的轴承装备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上,瓦轴精良的轴承产品,让参观者为之兴奋和惊喜,而瓦轴装备制造公司展出的两台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轴承专用设备,同样给参观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两台设备分别为3MK41160数控大型滚子球基面磨床和3MZ6130圆柱、圆锥滚子凸度滚子
超精机。
3MK41160数控大型滚子球基面磨床是瓦轴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机床。该机床用于圆柱滚子、球面滚子球基面加工,。磨削方式为电磁无心夹支承,使用碗形砂轮实现范成法磨削。各部进给机构全部使用进口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并采用交流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全面保证系统进给刚性和定位精度。电气控制方式采用先进的数字控制系统,加装单点主动测量仪形成全闭环控制,有效控制产品加工精度。同时,采用国外进口的触摸显示屏作为操作界面,体现
良好的操作性。
3MZ6130圆柱、圆锥滚子凸度超精机是瓦轴装备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滚子超精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产品。该机床用于圆柱、圆锥滚子凸度超精加工,采用气动振动方式, 振动气缸为国外进口产品,振动稳定,振幅、振频无级可调。同时机床采用了柔性联接和平衡装置,增强了机床的稳定性,在精研头的设置上,机床共可安装8个精研头,可实现多组油石的安装组合,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艺实施条件。机床采用更换结构、规格不同的导辊,利用导辊曲线的变化可方便地实现圆柱、圆锥滚子的凸度超精,而且滚子的凸度均可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变化。机床的电气控制采用
PLC程序化控制的触摸屏操作界面,实现稳定、可靠、便捷、直观的操控方式。
展会期间,国内外各轴承厂商在瓦轴装备公司的展台前,不断地询问设备的性能和价格。印度及俄罗斯等国外厂商更是为瓦轴能自主的生产这么高档的设备而感到惊讶,并反复光顾瓦轴展区,通过翻译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探讨技术参数及产品价格。现场1000本产品样本在两天内全部发完。一些没有索
取到样本的厂商希望通过邮寄得到。
瓦轴装备制造公司是瓦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从事轴承专用设备研发、制造、改造、维修的专业公司,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轴承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装备公司借助瓦轴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轴承装
备的开发和研制水平,在为瓦轴产品升级换代提供设备保障的同时,还走向市场,为行业提供具有先进
水平的轴承专机设备。
如今,第十届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取得的成功,使瓦轴装备制造公司倍受鼓舞,正在不断的努力,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及经验,制造更多更好轴承装备,让瓦轴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
界。 转载
影响轴承寿命的因素及控制(一)
影响轴承寿命的因素及控制(一)
1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滚动轴承的早期失效形式,主要有破裂、塑性变形、磨损、腐蚀和疲劳,在正常条件下主要是接触疲劳。轴承零件的失效除了服役条件之外,主要受钢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抗蚀性和内应力状
态制约。影响这些性能和状态的主要内在因素有如下几项。
1.1淬火钢中的马氏体
高碳铬钢原始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时,在淬火低温回火状态下,淬火马氏体含碳量,明显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在0.5%左右,接触疲劳寿命在0.55%左右,抗压溃能力在0.42%左右,当GCr15
钢淬火马氏体含碳量为0.5%~0.56%时,可以获得抗失效能力最强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马氏体是隐晶马氏体,测得的含碳量是平均含碳量。实际上,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在微区内是不均匀的,靠近碳化物周围的碳浓度高于远离碳化物原铁素体部分,因而它们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温度不同,从而抑制了马氏体晶粒的长大和显微形态的显示而成为隐晶马氏体。它可避免高碳钢淬火时易出现的显微裂纹,而且其亚结构为强度与韧性均高的位错型板条状马氏体。因
此,只有当高碳钢淬火时获得中碳隐晶马氏体时轴承零件才可能获得抗失效能力最佳的基体。
1.2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
高碳铬钢经正常淬火后,可含有8%~20‰Ar(残留奥氏体)。轴承零件中的Ar有利也有弊,为了兴利除弊,Ar含量应适当。由于Ar量主要与淬火加热奥氏体化条件有关,它的多少又会影响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和未溶碳化物的数量,较难正确反映Ar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此,固定奥氏条件,利用奥氏体体化热稳定化处理工艺,以获得不同Ar量,在此研究了淬火低温回火后Ar含量对GCr15
钢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多,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均随之而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随之而降低,但其峰值的Ar含量不同,硬度峰值出现在17%Ar左右,而接触疲劳寿命峰值出现在9%左右。当试验载荷减小时,因Ar量增多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减小。这是由于当Ar量不多时对强度降低的影响不大,而
增韧的作用则比较明显。
原因是载荷较小时,Ar发生少量变形,既消减了应力峰,又使已变形的Ar加工强化和发生应力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而强化。但如载荷大时,Ar较大的塑性变形与基体会局部产生应力集中而破裂,从而使寿命降低。应该指出,Ar的有利作用必须是在Ar稳定状态之下,如果自发转变为马氏体,将使钢
的韧性急剧降低而脆化。 1.3淬火钢中的未溶碳化物
淬火钢中未溶碳化物的数量、形貌、大小、分布,既受到钢的化学成分和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影响,又受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有关未溶碳化物对轴承寿命的影响研究较少。碳化物是硬脆相,除了对耐磨性有利之外,承载时因会(特别是碳化物呈非球形)与基体引起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从而会降低韧性和疲劳抗力。淬火未溶碳化物除了自身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之外,还影响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和Ar含
量及分布,从而对钢的性能产生附加影响。
为了揭示未溶碳化物对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含碳量的钢,淬火后使其马氏体含碳量和Ar含量相同而未溶碳化物含量不同的状态,经150℃回火后,由于马氏体含碳量相同,而且硬度较高,因而未溶碳化物少量增高对硬度增高值不大,反映强度和韧性的压溃载荷则有所降低,对应力集中敏感的接触疲
劳寿命则明显降低。因此淬火未溶碳化物过多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失效抗力是有害的。适当降低轴承
钢的含碳量是提高制件使用寿命的途径之一。
淬火未溶碳化物除了数量对材料性能有影响之外,尺寸、形貌、分布也对材料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轴承钢中未溶碳化物的危害,要求未溶碳化物少(数量少)、小(尺寸小)、匀(大小彼此相差很小,而且分布均匀)、圆(每粒碳化物皆呈球形)。应该指出,轴承钢淬火后有少量未溶碳化物是必要
的,不仅可以保持足够的耐磨性,而且也是获得细晶粒隐晶马氏体的必备条件。
1.4淬火回火后的残留应力
轴承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后,仍具有较大的内应力。零件中的残留内应力有利和弊两种状态。钢件热处理后,随着表面残留压应力的增大,钢的疲劳强度随之增高,反之表面残留内应力为拉应力时,则使钢的疲劳强度降低。这是由于零件的疲劳失效出现在承受过大拉应力的时候,当表面有较大压应力残存时,会抵消同等数值的拉应力,而使钢的实际承受拉应力数值减小,使疲劳强度极限值增高,当表面有较大拉应力残存时,会与承受的拉应力载荷叠加而使钢的实际承受的拉应力明显增大,即使疲劳强度
极限值降低。
因此,使轴承零件淬火回火后表面残留较大的压应力,也是提高使用寿命的措施之一(当然过大的
残留应力可能引起零件的变形甚至开裂,应给予足够重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