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知识大全
“航母”发展历史以及其重要作用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航母战斗群一般包括:一艘旗舰,两艘防空巡洋舰,4-6艘防空反潜驱逐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
航空母舰按舰载机分类,可分为专用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
专用航空母舰可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或直升机母舰)、训练航空母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于二战后已全部退役。攻击型航空母舰主要载有战斗
机和攻击机。
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大型母舰(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以蒸汽轮机为基本动力。核动力航母的续航时间比常规动力航母要长得多,一般核动力航母满载的核燃料可以连续使用30年不用加燃料。
1911年1月18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飞机在由“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预示了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最初的航空母舰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1918年改装的英国“阿尔戈斯”号航空母舰已经拥有像现代航空母舰一样的甲板。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的地位。1921年他们就开始拥有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航空母舰立刻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当时普通战舰的火炮射程只有37公里,而航空母舰的飞机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480公里。从此以后,在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普通战舰只能待在航空母舰的一边,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和改装了100艘航空母舰。在大西洋,盟军的航空母舰负责攻击德国的潜水艇,为向欧洲战场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船队提供空中保护。在太平洋,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和日本航空母舰舰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较量,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和菲律宾海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海上军事力量。在攻占日本占领的许多海岛的
战斗中,航空母舰为登陆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
航空母舰是一支强大的具有高度机动性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它的存在和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威慑。由于全世界大面积的海洋都属于公海,因此给航空母舰很大的活动天地。由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组成的舰队可以在全世界的公海上游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母舰一直在发挥着它的威力。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航空母舰是美国最早投入战争的军事力量。在1959-1975年的越南战争,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航空母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航空母舰的主要武器装备是它装载的各种舰载机,歼击机、轰炸机、预警机、电子战机等。航空母舰是舰载机进行战斗,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千米之外的领域。舰载机是航空母舰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从理论上说,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战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机或反潜直升机。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可以在航母的整体控制指挥下,对数百公里外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攻击,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
航空母舰上也装备自卫武器,有火炮武器、导弹武器。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武器装备还有对空,对舰甚至反潜导弹,自卫武器毫不含糊,对自身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
航空母舰在二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以及未来,它的作用也依旧重要。依
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夺取海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总而言之,一个国家的海军没有航空母舰就很难称得上海军强国。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教你分辨各国航空母舰
来源:铁血社区
自打辽宁号服役以来,是个军迷都想侃侃航空母舰的事。可是我就发现,好多军迷连航空母舰最基本的尝试都没有,满嘴胡扯。那好,今天就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科普——航空母舰到底是怎么分类的。
与巡洋舰可以分为轻巡洋舰、重巡洋舰、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战列巡洋舰等类型相同,根据舰型大小、搭载飞机类型、飞行甲板类型以及任务类型,不同航空母舰之间也可以分门别类。在航空母舰诞生早期,各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并没有明确的分类方式,但随着对于航空母舰应用方式的不断探索,各种标准不一的分类方式也随之诞生。下面我们便将对其中重要的类型一一说明。
超级航空母舰(Supercarrier):
顾名思义,超级航空母舰所指代者即为排水量和尺寸极为巨大、载机量也相对较多的航空母舰。虽然在航空母舰发展早期,便曾有不少在当时排水量较大的航空母舰被称为“超级航母”。但这一词组被用来专门特指某一种大小的航空母舰,还是要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为争取预算而开工搭载核轰炸机的“合众国”号航空母舰时才确定下来。在那之后,只有排水量超过60000吨甚至70000吨的航空母舰,才被称作“超级航母”。今日,所有美国航空母舰均为超级航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依此标准日本海军在二战时建成的“信浓”号也可以算作超级航母,但该舰排水量巨大的排水量只是“大和”级战列舰的遗物,并不能反映其作为航母的战斗力,而且由于其建成时间远早于“超级航母”概念诞生之时,因此通常都不会被算作超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目前超级航空母舰的最佳代表。
信浓号虽然拥有不亚于超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但由于设计、性能和年代等原因,是绝对不能被算作超级航空母舰的。
大型航空母舰(Large Aircraft Carrier/CVB):
自航空母舰诞生早期,大型航空母舰这一概念便已经出现在各国海军之间。不过随着年代和技术环境不同,对于大型航空母舰的标准也并不相同。在20世纪30年代,两万吨的航空母舰便可以算作大型航母,而今日这一排水量数字却只能算作轻型航母。因此大型
航空母舰概念,代表的便是同时代中,排水量相对较大、战斗力较强的航空母舰。通常而言,由于改装航母战斗力较差,即使排水量能够与同时代专门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相当,也不会被与后者等量齐观。由于超级航母本身也要算是大型航空母舰,因此在今日的海军中,除美国海军以外,俄罗斯和中国手中的“库兹涅佐夫”级可以算是大型航母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之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海军中曾专门为“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划分了“大型航空母舰(CVB)”这一分类,但很快即被取消。
美国人曾在二战末期专门为中途岛级及其后续舰分化了全新的“大型航空母舰 ”这一新舰种。
中国的辽宁号无疑也算是大型航空母舰,但因为战斗力远不及美国航空母舰,体型也比尼米兹小一些,因此不能算作超级航空母舰。
赤城号也许要算是世界上第一艘“著名的大型航空母舰”,缔造了早起航空母舰实战中最辉煌的战绩,而在二战前的一些演习中,也是赤城、加贺、列克星敦、萨拉托加这四艘航空母舰让世人意识到大型航空母舰相对于轻型航空母舰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四艘航空母舰要算是海空战时代的启蒙舰。
中型航空母舰(Medium Aircraft Carrier):
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海军中并没有中型航母这一概念。只是在展开某种中等尺寸航母的设计时,“中型航母”才会成为设计师们口头用语形容航母尺寸的词汇。不过在二战前的日本海军中,曾专门将标准排水量在15000吨以上,但不足20000吨的“苍龙”级和“云龙”级称作中型航母。今日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也因其排水量要比所有搭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的情形航母更大很多,但同时又远小于“尼米兹”级以及
“库兹涅佐夫”级而被称为中型航母,不过这并非官方称呼。
苍龙和飞龙这一对姐妹舰也许要算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最著名、战绩也最彪炳的中型航空母舰了。不过由于其战斗力已经不亚于大型航空母舰,因此有时也会被算作大型航母。
戴高乐级要算是现在比较典型的中型航空母舰了,其前任克莱蒙梭级也一样。
轻型航空母舰(Light Aircraft Carrier/CV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均拥有轻型航空母舰,不过三国对这一分类却有着并不相同的定义。在美国海军中,只有由巡洋舰改装而来的“”级和“塞班”级两种航空母舰才被称为轻型航母。这些航母虽然载机量远比大型航母更小,但却有着与后者相当的航速,完全可以伴随其左右作战。在英国海军中,轻型航母则用于指代战时开工的一批排水量相对较小,航速中等的速造航母,如“巨人”级、“庄严”级以及“人马座”级。而日本海军中轻型航母的指代范围则相当广泛,从“凤翔”号、“龙骧”
号两艘排水量不足一万吨的专门建造的航母,到排水量达两万吨的邮轮改造航母都被包括在内。自80年代之后,除一部分“巨人”级、“庄严”级依旧服役于小国海军,并依然列为轻型航母以外。绝大部分被称为轻型航母的,都是那些排水量较小,搭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的航母。
在美国海军中,只有用巡洋舰舰体改装而来的,体型较小但航速并不慢,能配合作战舰队行动的级和塞班级才能算是轻型航空母舰
到了今日,所有采用滑跃甲板、搭载垂直起降飞机的航母都可以算是轻型航母了,而且这些航母也确实都不大。
英国人在二战时曾经建造过一批排水量并不算太小,但航速比较慢的1942年型轻型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在战斗很多都被卖给了小国海军,加装了弹射器和斜角甲板。可即使它们拥有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能力,还是算轻型航母。
舰队航空母舰(Fleet Aircraft Carrier/CV):
与以上几个按照排水量和尺寸为基础的分类不同。舰队航母所指代者为所有拥有中等以上航速,可以与海军其余舰艇组成舰队一同作战的航空母舰。也正因为此,其包含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今日的“尼米兹”级超级母舰,下至二战时的“”级轻型航母,均可算作舰队航空母舰。而那些航速较慢(通常而言是低于25节或23节),或因其他原因不适于编组在作战舰队内参与高强度的航母,则一律不能算作舰队航母。在日本海军中,舰队航空母舰也被称为“正规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上)和翔鹤级(下)是二战中最优秀的舰队航空母舰,不过这个词现在已经很不常用了。
护航航空母舰(Escort Carrier/CV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在大西洋肆意猎杀来往于大西洋两岸的商船,英国和美国均感到有必要以航空母舰所搭载的飞机对商船队进行掩护。苦于舰队航空母舰数量不足,两国只能通过将货船或油轮改造为航空母舰来补充缺额,而这些航母就被成为护航航空母舰。与舰队航空母舰相比,虽然一部分护航航母载机量并不比轻型航母差太多,但由于直接使用了商船轮机,它们的航速都十分低劣,无法参与海战,只能执行反潜护航或掩护登陆的任务。二战末期,日本海军和陆军为掩护南太平洋与日本之间的交通线,也曾改装除了一批护航航母,但其数量很少,载机量和战斗力也远不及英美同类型舰只。
美国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
辅助航空母舰(Auxiliary Carrier):
辅助航空母舰这一名称通常仅出现在欧洲海军国家之中,指代战时以民船或其余舰种快速改装而来的航空母舰。其名称大体来自于那些商船改造而来的辅助巡洋舰。通常而言,无论排水量几何,战斗力都比较差。因此当意大利人利用邮轮改装的“天鹰”号战斗力与
舰队航空母舰相当时,意大利人并不将其称为辅助航母,而是将其视作舰队航空母舰。
攻击型航空母舰(Attacking Aircraft Carrier/CVA):
1952年,美国海军重新依照航空母舰所担负的任务划分了航母分类,将搭载战斗机、攻击机等高性能舰载机,争夺制空权、攻击对方舰队和地面目标的舰队航空母舰称为“攻击型航空母舰”。虽然此后这个分类方式被取消,但概念却保留了下来,并为所有北约国家所接受。不过在今天,只有装备了斜角甲板,搭载弹射起飞/拦阻降落飞机的大中型航母才被称为攻击型航母。
肯尼迪号攻击型航空母舰
反潜航空母舰(Anti-Submarine Warfare carrier/CVS):
在划分很出攻击型航空母舰的同时,美国海军也将那些专门搭载固定翼反潜机和直升机,用于执行反潜任务的航空母舰改称为反潜航母。在20世纪50年代,不少攻击型航母和反潜航母事实上同属“埃塞克斯”级,只是因担负的任务不同而被划作不同类型。除美国海军以外,北约所有国家也均担负着一定的海上任务,而这些国家担负同样任务的航母也被所有国以及美国视为反潜航母,在整个北约共同防务体系中承担着自己的任务。
二战后埃塞克斯级很大一部分都被改成了反潜航母,图为勇敢号
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CATOBAR Carrier):
依据舰载机的起降方式,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特指现代海军中,如美国的“尼米兹”级、法国的“戴高乐”级等使用弹射起辅助舰载机起飞,并装有拦阻索辅助舰载机降落的航空母舰。这些航母通常搭载高性能舰载机,战斗力相对较强。除攻击型航空母舰以
外,一些小国海军,如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号等由二战老舰改装而来的航空母舰也一样是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
法国的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采用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起降方式。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航母(STOVL Carrier):
与弹射起飞航母不同,短距起飞航空母舰并不装备弹射起,而完全依靠航母迎风航行时的航速和飞机自身动力完成起飞。为增加升力,这类航空母舰通常会在舰首设置滑跃甲板。这类航空母舰无法搭载传统舰载机,只能搭载“海鹞”式、AV-8B、雅克-38或F-35B等垂直起降战斗机。为能够满载起飞,在起飞时飞机回利用滑跃甲板滑跑一段距离。而在降落时,由于飞机已经消耗了大量燃料(有时还包括武器),处于轻载状态,因此会才会垂直降落方式,以节省降落作业所占用的空间。
西班牙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都是采用了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设计。当然,右侧的胡安·卡洛斯号其实更像两栖攻击舰
短距起飞/拦阻降落航母(STOBAR Carrier):
在如今的海军中,只有“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同时采用了短距起飞和拦阻降落两种似乎并不协调的起降方式。其原因在于“库兹涅佐夫”级并没有装备弹射起,苏-33和米格-29K战斗机必须利用自身动力和滑跃甲板来进行起飞作业。而这两种战斗机又没有垂直或短距降落能力,降落滑跑时必须依靠拦阻索制动。在英国海军设计“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时,短距起飞/拦阻降落方案也曾经出现过,但由于这种配置的航空作业效率很低,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飞机起飞重量,因而作罢。
的库兹涅佐夫级,包括辽宁号在内,是世界上唯一的短距起飞、拦阻降落航母。虽然这种设计使它们能够起降大型舰载机,但加班的航空作业效率也非常低
核动力航空母舰(Nuclear Propulsion Carrier/CVN):
自“企业”号航空母舰诞生以来,核动力便成为了航空母舰所能拥有的最强大推进系统。而因为采用了核动力推进,航空母舰又可以被建造得更大、更快。因此当“企业”号诞生之后,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便自然被依照动力系统类型被区别开来。美国海军后来也正式将航空母舰的分类完全更改为依照动力类型分类。在整个20世纪,仅有美国
拥有服役的核动力航母。直到法国的“戴高乐”号服役后,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核动力的企业号航空母舰
常规动力航空母舰(Conventional Propulsion Carrier/CV):
与核动力航母相反,所有非核动力航母均为常规动力航母。无论航空母舰装备的是燃气轮机、柴油机还是蒸汽轮机,只要并非核动力推进即可。
常规动力的二战企业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