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272 ・ 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2月第22卷第3期 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 挛缩症的康复护理 汪从秀 邓道维 张智群 袁志会 徐楠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贵州遵义563003) 关键词 关节镜 中图分类号:R473.6 臀肌挛缩 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lOO2—6975(2007)03—0272—02 文献标识码:B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复加局部肌 下肢并拢伸直仰卧位交替,既避免长时间压迫臀部 肉注射等外部因素为诱因引起的以臀肌及筋膜等软 组织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 伤口影响伤口愈合,又对手术部位起到一定牵拉作 用。 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姿势及体征的临床病症。双 侧多于单侧,约3:l。大部分病例有臀肌注射 史l】]。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但是患儿创伤 大,出血多,容易并发积液或血肿,影响伤口的愈合, 有的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条索样疤痕组织。我院 2004年1月~2006年3月共收治l9例注射性臀肌 挛缩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切断松解术治 一2.2.2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本术式口小底大, 引流不甚通畅,故需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引出创口 内的积血,防止感染和粘连的发生l2 。引流管外接 次性负压吸引器。护理人员需准确记录引流量、 性质、颜色。如引流量每日超过100 ml,为新鲜血 液,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一般于术后48~72 h拔 出引流管。 疗,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2.2.3 练习床上主动起坐 术后24 h伤口出血停 止后即在床上练习坐起,在床尾系一粗绳,在牵引绳 的辅助下进行主动起坐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达到 与正常人一样坐起。 本组患儿共l9例,其中双侧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l7例,单侧2例;男l3例,女6例;年龄6~19岁, 平均年龄11岁。患儿在少儿时期均有反复臀部肌 肉注射史,就医时主诉病史2月~6年。19例患儿 均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臀肌挛缩松解术,伤口 内放置引流管48~72 h。 2康复护理 2.1 术前护理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 2.2.4主动下蹲训练术后2~3 d,当患儿生命体 征平稳,拔出引流管后尽早下床活动,进行双腿并 拢、足跟着地的下蹲活动,以牵拉松解的臀大、中、小 肌群。 2.2.5被动屈膝、屈髋训练 术后3~5 d患儿伤 口无渗血,可在床上进行屈膝屈髋训练。方法:护士 双手握住患儿双腿,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做大腿逐 渐贴近胸部的运动。也可将患儿双下肢轮换放在 患儿进行并膝、并踝、下蹲、双腿内收、翘“二郎腿”等 CPM机上进行被动屈膝屈髋功能锻炼。 2.2.6其他术后7~10 d,当患儿能主动下蹲,髋 练习,以牵拉臀大肌,并配合局部热敷及按摩,以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为术后康复训练作准备。 2.2术后康复护理 关节屈曲达9o。以上时,可训练患儿走“一字步”、 “交叉步”、翘“二郎腿”和做双腿交叉下蹲,以增加髋 关节的内收、内旋活动度。术后2~3个月是功能康 复训练的最关键阶段,嘱患儿除加大活动量外,还应 2.2.1 维持正确卧位 术后24 h取仰卧位,双腿 并拢、屈膝,臀部伤口处垫沙袋压迫,防止出血。术 后第二天,患儿应采取双下肢并拢伸直俯卧位与双 有意识地行走摆臀,双下肢前屈后伸交替练习,纠正 术前不正确的步态姿势。 3 结果 作者简介:ff-gk ̄(1966一),女,主管护师,从事小儿骨科 临床护理工作 , 本组l9例36侧,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2月第22卷第3期 验、弹跳感等综合评价疗效,优34侧,良2侧。伤口 I期愈合35侧,皮下积液1侧,经换药后痊愈,无神 经血管损伤(表1)。 表1 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疗效评估 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认为,要做好臀肌挛缩 患儿的护理,必须做到:(1)医护、家属、患者要形成 共识,执行一个训练计划,使计划落实到实处,并起 到积极作用;(2)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后2 -3个月是康复治疗的最佳阶段,幼小儿童要在家 长的帮助下进行;(3)避免过大幅度的训练,以免发 生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及形成血肿;(4)术后按时来医 院复诊,使不正确的训练方法能及时得到纠正。 参 考 文 献 l 徐润华,徐桂荣,主编.现代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2003.528 4讨论 2俞松.胡月光,杨小红,等.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 挛缩症的初步报告E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9);503.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主要由于臀大肌反复多次接 3刘钧澄,李桂生,主编.现代小儿外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 技出版社,2003.350. 受药物注射或其他原因,导致该部位肌肉纤维变性、 挛缩而产生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4岁左右开始 出现症状口]。治疗的关键在早期,晚期易继发髋关 节脱位和臀部皮肤、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继发性挛缩, 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以手 4刘春艳,魏雅丽.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 科杂志,2004,l5(12):2004—2005. (收稿日期:2006-07—20) 术松解为主,但术前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是手术 ・,j、经验・ 巧用注射器连接胃管法 舒亚花李双凤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宗瑞医院普外科,浙江宁波315806) 关键词 注射器 中图分类号:R472 鼻胃管 护理 文章编号:1002—6975(2006)03—0273—01 文献标识码:B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成人一般应 用F 硅胶胃管。临床上插入鼻胃管后需用常规方法证实胃 管在胃内[1_。由于F。 硅胶胃管尾端内径为5 mm,而注射器 乳头口径粗仅3 mm,致注射器乳头不能与胃管尾端紧密连 保留了加药帽及硬性加药管,将其清洗消毒备用;(3)使用时 将硬性加药管与F16硅胶胃管直接连接,注射器针头刺入加 药帽,即可回抽或注气,以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 此方法制作简单,连接紧密,操作简便。每次鼻饲操作 前消毒加药帽,注射器针头刺入加药帽,即可进行灌注。鼻 饲完毕后只需将胃管末端返折,用夹子夹紧即可,无需用纱 接。操作时必须一手加压捏紧连接处,一手回抽或注气,但 仍有漏气现象。针对此间题,我科利用输液软袋中的加药管 作中间连接帽,成功解决了漏气现象,现介绍如下: 制作步骤:(1)将输液软袋加药管从硬性加药管下1 cm 布包裹胃管末端,既简化操作步骤,又节约成本,临床实际应 用效果好。 参 考 文 献 1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收稿日期:2006—08—20) 左右剪断;(2)剪去套在硬性加药管周围的软管部分,这样就 作者简介:舒亚花(1969一),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普外 科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