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26卷第5期 2011年9月 JOURNAL 0F GUANGⅪA]D】 lNI t AT1VE CAI壕lE s]rrn JTE OF P0LmCS AND LAW V01.26.No.5 Sep.2011 对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思考 秦佳颖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音乐是人类共有的重要的精神食粮。在注重 的促进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完 整过程,可以起到开发智力、培养缜密逻辑思维能 力的作用,达到情智互补感性和理性合一,使学生 得到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今天,音乐 欣赏课程已经被大多数高职院校列为非音乐专业的公选课 程。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开 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阐述, 旨在为更多的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开展音乐美育 教育提供参考。 在音乐众多的教育功能中,审美功能是最核 心的部分。审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没有 审美的人生是枯燥而了无生趣的。现代人处在机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现状;问题;解决办 法;教学方法 械复制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审美,建立敏锐的审美鉴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34 赏力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活力与想象力,使人们能 度过一个更完美的人生。对于当下中国普遍“金钱 至上”的价值观而言,建立高品位的审美鉴赏力也 能使人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能注重精神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008—8628(2011)05—0114—04 音乐源自于人的心灵,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 重要载体。优秀的音乐蕴含着优美崇高的精神要 素,当它抵达其他的心灵时,必将激起同样的情感, 从而实现其审美教育的功能。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 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 育人审美地对待现实、对待人生。“它的目标是发 展完满人性。”[1]402"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 的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就是 为了充分地利用音乐的审美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念。 当今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学生已 经成为大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人群,约占大学生 总人数的60%,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对他 们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重要手段之一。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 合一的新型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 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昧的、有 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 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E1] %一个 能审美地对待生活的人会拥有充满想象力与创造 力、乐观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会实现更为完 美的人生。 就必须注重个性化的特长教育,将智商与情商教育 相结合,由应试教育转向创新型教育,由灌输教育 转向互动式教育。而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 程就是达成以上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 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 性情的熔炉。”正因为音乐拥有众多的教育功能, 欣赏音乐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特别是对 于初涉人生的年轻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爱因 斯坦说过:“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 的。”可见音乐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 [收稿日期]2011—06—10 近年来很多普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音乐欣 赏课程,音乐欣赏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 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 对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 [作者简介]秦佳颖(1982一),女,籍贯湖南,助教,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欣赏与评论。 114 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程的重视,将之正式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逐 步完善选修的内容,利用计入学分等方式建立起有 效的激励机制;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包括建设专 用教学场地、购买专业教学设备,不断丰富教学载 体,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0 (2)建立健全音乐教学研究体制,组织专家队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还是以传 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为主导地位,与国外的高 校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 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还是强调追求知 识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际 伍针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开设进行调查、研 究和分析,编写出符合新时期新环境高职院校音乐 教育特色的新教材。 操作性。这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在高职院校开设音 (3)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音乐教 乐欣赏课程的发展和深入,音乐欣赏课程常常处于 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不少学校甚至忽视音乐教 育的作用,违反教育部关于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有关 规定,没有将音乐欣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 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只在部分专业的学生中开设而 不是作为全校性的公选课程来进行设置。在开设 有音乐欣赏课的学校,也经常出现无教材可用、经 费不足、没有适合的授课场地、课时不够等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音乐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综合素 质不高是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 开设有音乐欣赏课程的学校,为了节约经费成本, 常常是临时外聘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 学。而且大多数从事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师,一般只 是单一擅长于原来主修的某一方面的音乐专业知 识,教师知识的广度和宽度不够,无法满足学生对 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渴求,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专 业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此外师资队伍不稳 定,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音 乐教育的发展。 (2)缺乏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音乐欣赏教 材。现有的高职学校音乐欣赏教材的版本、数量与 普通本科院校及专业院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教材的内容、编排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 高职学校音乐欣赏教育的需要。 (3)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还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关于测定音 乐教学效果、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等参数的体系和 制度。 3.解决办法 (1)提高高职教育的音乐教育水平,首先应该 从观念上进行转变,从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欣赏课 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及音乐教育本 身都对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 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讲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 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 力。因此要想把这门课上好,作为主要实施者的任 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提高。 音乐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直接影 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结果。部分音乐教师对一 部分音乐作品仅仅停留在会演奏(唱)旋律的层面, 对于作品的深刻内涵却一知半解。这样的音乐教 师教学水平不高、综合素养不够,严重阻碍学生学 习音乐常识,提高音乐技能水平,更会妨碍他们音 乐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仅仅具有音乐知识的音乐教师已经不能适应 新形势下的音乐欣赏教育了。如何使学生不仅仅 停留在为了欣赏而欣赏的肤浅层面,将枯燥无味的 乐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如何使学生在欣 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最高的情感 体验,这些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师才有 能力解决。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要了解政治、 历史、地理、文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政治知识可以 让音乐教师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深刻内 涵;历史知识可帮助教师准确的诠释不同历史时期 所产生的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地理知识可帮助教 师把握作品所处的地理位置下产生的极富地域特 色的民间音乐作品;文学知识可帮助教师更深层次 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学性和哲理性,促进对内容的把 握,同时,也有助于歌唱技巧的准确应用;音乐教师 只有结合全面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教学,才能 做到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丰富 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 1 1 5 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在各方面 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很多人在上初中时连音乐课都没有开设过,不要说 五线谱,连简谱都不认识。对于贝多芬、肖邦等等 音乐家和高雅音乐作品更是闻所未闻。因此在课 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提高音乐教 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水平,还包括加强音乐教师指 前做好调查工作对于上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具 体来说主要调查他们原来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学 导、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如组织成立舞蹈 队、合唱队、民乐队,策划举办文艺晚会,歌手比赛 等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艺术展演活动等 习音乐的动机和目标、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和音乐 家等等。 在做好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后找好课程的定位,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选 等。对音乐教师来说,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以自身 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还要进一步努力加强专业 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不断 地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另外随着科学技术日 择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和具体内容来设计 该专业学生课程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欣赏 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熟练掌握也是新时期 对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广泛使用电子工具、互联网 和多媒体技术,将它们与传统音乐教育形式有机地 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应重视音乐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具 备以上优秀综合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才能适应社 会发展的要求。 二、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与专业音乐教育不同,高职音乐教育是一种普 及型教育,其对象大多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方 面,高职生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情绪情感也日趋 丰富。他们有活力、有热情、重感情,这些特点使得 他们正处于培养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最佳时期。[ ] 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音乐常识,乐理基 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对于音乐作品的了解 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如何针对这样的人群上 好音乐欣赏课,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下 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找准定位,结合院校特色和各专业学生的特 点设计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对音乐 欣赏课程的设计感。 过去的音乐欣赏教学往往套用专业音乐院校 的教学模式,偏重于传授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 性,更注重音乐技巧、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 高职学生的人群特点。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法律 专业的专科院校,他们大多只重视自己法律专业课 程的学习而轻视音乐欣赏课等其他非专业课程的 学习,认为音乐欣赏课又不是专业课,也不计入学 分,学不学或者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学生们大都 应付了事。此外很多学生都来自于县镇或者农村, 1 16 的内容进行调整并且有所偏重。比如东盟专业的 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东南亚国家民歌的赏析;英语 专业的同学可以多欣赏一些英文舞台剧、歌剧,教 唱一些经典的流行英文歌曲等等。合理安排好教 学中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声乐与器乐等内容的比 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人授课、特别设计。在 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要一味教条地按照 教材的内容和顺序授课,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设计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 程的兴趣。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包括知 识接受程度和心理接受程度,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体 裁短小精炼、题材有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这 些作品要符合高职年龄特点和生心理特点。 2.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进一步使学生在音乐中主动获得较高的情感体 验。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是80、90后,他们的特点 是:自我意识强、特征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因此过 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丰富、多元化的音乐交流方式。 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是:尊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 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合作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于 音乐作品的学习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等 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态度去选择性地听课。如果 还是教师播放音乐欣赏的曲目,学生呆坐着聆听, 课堂上缺乏互动和交流,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教 师自顾自地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 被动学习的不良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音 乐欣赏活动的本质要求,欣赏者应该是全身心参与 投入欣赏活动的。 因此过去在课堂上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师应该 转换角色定位“变主为辅”,少灌输、少教授,让过去 被动的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教 师要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与学生多方位合 作,才能使课堂更加别开生面、活泼有趣。虽然让 学生聆听是音乐欣赏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环,但 是必须要学生主动去聆听,愿意去聆听,才能获得 教学的成功,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因此 要强化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 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参 与体验音乐的全过程。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结合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简单的音乐体裁,自 己尝试创作一个音乐剧小片段。这样既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创造过程 中锻炼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通过 在课外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作业来加强学生 的动手能力延伸学生的参与度。比如让学生自己 编创一首声乐曲、器乐曲,搜集整理一些与课本内 容相关的音响影像资料,或者自己制作一段配乐小 短片等等。完成作业后又回到课堂上进行作业展 示,通过这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学生的创造能 力得以最大化的提升和飞跃,既扩展了学生的音乐 知识面,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可以 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的教育目的。 3.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音乐赏析实践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运用,是对课堂教 学最好的延伸和重要的补充。作为大学生重要的 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展示自我、全面 发展的重要舞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不断创 新自己的音乐能力,将课堂所学转换成实际操作。 因此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氛围。例如举 办合唱比赛、歌手大赛、文艺晚会、音乐讲座,邀请 具有专业水准的高水平校外音乐团体到校内进行 现场演出等等,这些活动通常是学生的关注程度 高,参与热情高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通 过宣传栏对活动的艺术性、欣赏性进行宣传,以普 及音乐知识。比如组织同学排练《黄河大合唱》参 加文艺晚会:在排练之前将这首合唱曲目的背景、 曲式结构等知识点作介绍,在此基础上先让他们自 己排练其中比较简单的章节,教师指导其中比较有 难度的章节,最后指导全体同学对全曲进行完整的 赏析。 有效地利用好学生的社团组织来开展校园文 化活动,是促进良好学习氛围形成的有效途径。学 生社团是校园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的风景线,是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佳载体之一。通过音 乐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有益学生音乐素质提高、推 进音乐教育的音乐活动,普及音乐知识。通过这块 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组建大学生艺术团,舞 蹈团,合唱团等,既可以加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培 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又可以在现实层面达成感性与 理性合二为一的境界。比如组织学生民乐队排演 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曲目,不仅使参加排演 的同学得到锻炼,也扩大了音乐知识普及的受众 面,提高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热情,并且 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的真谛。 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高职音乐欣赏课应该 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高职教育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纲领,在教学中坚持 注重普及教育的原则,不断探索和研究,最终找到 一条符合高职办学特色和要求的康庄大道,发挥其 应有的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 [2]聂俊英.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 2009,7期:43页. [责任编辑:吴宛芝]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