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筏尚旅游网


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性、整体性、难可逆性、滞后性及全球性等特点。文章以安徽沿淮地区为例,进行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压力、环境质量及环境响应等四个二级子系统19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着重详细阐述了各项指标参数的选取方式,并根据各指标特性有针对性地分别构建了各指标生态安全度计算函数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得出子系统及综合生态安全度评估方式。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参数选取;函数构建

abstract: ecologic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and economic security. 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ity, entirety, difficult reversibility, posterity and global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huai river coastwise area in anhui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ecological security has been designed, which includes four subsystems of social economy, environment stress,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ponse for environment, and 19 indexes. preferences of each index has been expatiated in

detail. computing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degree for each index have been designed respectively. at last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security degree for subsystems and general ecological security degree has been brought forward.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design, preferences, fun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生态安全概述

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基础性的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这么一种状态[1]。同时,生态安全也指人类在所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产和其它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规则适度消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生态破坏,使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处在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自然和安全的条件下[2]。生态安全具有以下特性:即长期性、整体性、难可逆性甚至不可逆性、滞后性及全球性。

2.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2.1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服从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应尽可能服从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数据可得性原则:应考虑所选指标的数据可得性及所选指标的数据系列在时空上的连续。

易操作性原则:尽可能精简各个方面的次要性指标,并尽可能选用可数量化指标。

公众化原则:选取的指标应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关注并自觉运用指标数据来判断、选择和调整自身生产及生活活动行为。 2.2指标体系设计

本研究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在充分研究安徽沿淮地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本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模型框架。沿淮地区生态评估体系模型框架第一级为沿淮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该体系由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压力、环境质量及环境响应等四个二级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三级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基本上为可以可数据化指标。由以上各级指标集合构成本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图中标号c代表各指标权重,沿淮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标权重为1.000,其余各项权重根据应用区域的不同采用delphi法有针对性确定。 3.指标评估参数选取及函数关系式建立

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生态安全度的方式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在合理选取各指标评估参数的基础上针对各指标

特性有针对性地建立生态安全度计算函数关系式。 3.1社会经济 1.人口密度

将2000年人口普查所得的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的平均人口密度463人/ km2作为安徽沿淮地区人口密度理想值p1,1,1=463人/km2,建立指标函数关系如下: 1 p1,1≤p1,1,1 p1,1>p1,1,1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就我国来说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率, 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将2004年安徽省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3]作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最低标准要求p1,2,1。以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指标中的远期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值3.53‰ [4]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理想值p1,2, 2。建立指标函数关系如下 1 p1,2≤p1,2,2

s1,2= p1,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可以反映核算期内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基本国情国力。将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中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远期2020年的目标值25000

元/人作为安徽沿淮地区人均gdp的生态理想值p1,3,1[5]。选用我国1980年温饱线标准中的人均gdp460元作为沿淮地区人均gdp的生态安全最低标准p1,3,2[5],按2002年价格水平折算应为2468元/人。建立指标函数关系如下: 1 p1,3≥p1,3,1

s1,3=p1,3,2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民实际收入状况的一项统计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总体生活平均水平的。将国家环保总局的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应≥12000元/人作为安徽沿淮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生态理想值p1,4,1[6],即p1,4,1=12000元/人。将经有关部门经过测算提出的865元温饱标准作为本指标生态安全最低标准p1,4,2[7]。建立指标函数关系如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