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7T01:49:04.73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9期 作者: 吴擢妍[导读]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评价教育环节,

吴擢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小学

摘要: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评价教育环节,更要注重评价内容是否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了统一性和一致性原则。对此,数学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授课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和学习结果四个角度出发,开展层次性、合理性、过程性、综合性课堂评价活动,以此来判断数学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要求,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评一致性”内涵,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程的“评”三者之间要保持一致性原则,要保持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下创建课堂评价活动,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方法时考虑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并且,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从而使课堂评价能够与教学始终保持一致性。 一、针对课程目标,创建分层化课堂评价

层次化教学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授课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指导下,会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数学单元化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班级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总目标的拆分,制定出具有层次性、关联性、递进性特点的教学分解目标。对此,数学教师为了保持“教·学·评一致性”,需要针对分解目标设计与其相符合的层级化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使数学课堂评价能够有据可依,有理可寻。同时,也借此使评价标准变得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和客观性特点[1]。

以《小数乘法》课堂评价为例,数学教师在设计此单元的分层化课堂评价标准之前,需要先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解目标,然后再依据这两部分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例如,此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原理,能够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求出小数乘法公式结果。而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总体评价标准应是判断班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是否能够灵活使用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再比如,此单元的分解教学目标是:1.透彻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2.熟练使用笔算方式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得数。3.能够把小数乘整数公式合理转化为整数乘整数公式。4.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对上述四个层级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则需要制定出与之相符合的四个层级课堂评价标准,在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同时,使阶段性数学教学结果也能够得到客观的、有效的评价。

二、针对授课内容,实施合理性课堂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持“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需要在制定课堂评价标准时考虑到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并设计出与之相符的评价标准。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数学教师不仅会在授课过程中教授小学生教学材料中的基础性知识和重难点知识,还会有意识地把综合素养要素渗透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使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学科核心素养。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以此来判断每节课是否真正落实了素养教育要求[2]。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堂评价为例,小学数学教师会结合素养教育要求设计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比如,在第一阶段,教师会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动手操作等方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这两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关系,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针对这部分内容,数学教师需要评价学生是否在此环节中初步了解了立体几何,是否在自主性探知过程中利用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找到了两种几何体的特征。在第二阶段,数学教师会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三个重要元素,即长、宽、高,以及认识正方体的棱长。对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需要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是否形成了正确的空间观念,拥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评价标准,不仅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还能借此判断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针对教学活动,进行过程性课堂评价

在“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下,数学教师还需要让“学习”和“评价”实现统一,要针对多样化授课活动展开过程性课堂评价,以此来评判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3]。

以《扇形统计图》课堂评价为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且,除了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外,还要针对他们的认知态度、自主学习意识、探知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在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时,小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性思考、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知识探索活动之中。在分析扇形统计图作用时,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是否主动表述了自己的疑问,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等。而在扇形统计图绘制环节,教师需要评价班级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是否对数据信息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与梳理,是否能够按照规范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等。数学教师通过设计过程性学习评价标准,不仅丰富了课堂评价的内容,还能使小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学习过程,并在每一个认知环节中使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针对学习结果,开展综合性课堂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结果进行综合性课程评价,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设计不同评价标准,并判断此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是否符合了当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是否满足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求知需求。

以《圆柱与圆锥》课堂评价为例,数学教师需要评价小学生是否在认识圆锥和圆柱过程中掌握了自主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方法;是否能够利用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是否通过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形成了空间观念等。并且,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判断此单元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每名学生的真实求知需求;是否对他们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是否锻炼了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教师通过开展综合性课堂评价,能够从整体性视角出发评判教、学、评三个环节是否达到了一致性要求,同时,也能全面了解小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教·学·评一致性”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活动制定出与之相符合的课堂评价标准,要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学习活动、认知结果四个方面出发,使教学、学习和评价能够真正保持统一性、整体性和一致性,进而

使数学课堂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泗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87-188. [2]刘相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199-200. [3]杨丽丽.探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91-92.

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00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