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统计学习题与答案

中医统计学习题与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医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部分 绪论 一、最佳选择题

1.抽样研究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目的是研究( B )

A.样本 B.总体 C.抽样误差 D.概率

2.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D )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C.总体中有价值的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

3.统计上所说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四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C )

A.四种误差都不可避免 B.过失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4.统计描述是指( C )

A.比较指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B.估计参数

C.用统计指标描述事物的特征 D.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

5.统计推断是指( D )

A.从总体推断样本特征 B.从总体推断总体特征 C.从样本推断样本特征 D.从样本推断总体特征 6.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仪器事先未校正,造成测量结果普遍偏高,这种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随机测量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7.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D )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测量误差 C.消除抽样误差 D.减小样本偏性

8.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口腔检查,发现患龋齿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B )

A.数值变量资料 B.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C.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D.三个都不是

9.数值变量资料是( C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10.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 B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11.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 D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12.下列哪种不属于数值变量资料( C )

A.红细胞数 B.血钙浓度 C.阳性人数 D.脉搏

13.下列哪种属于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A )

A.治疗痊愈、有效、无效人数 B.各血型人数

C.白细胞分类百分比 D.贫血和不贫血人数 二、判断题

1.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 √ ) 3.设计是影响研究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环节。 ( √ )

4.对200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所得的资料为分类变量资料。 ( × )

5.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 )

6.要研究“降糖宁”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的总体是有限总体。( × ) 三、简答题

1.中医统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统计资料分几类举出几个数值变量、有序分类变量和无序分类变量的例子。

第二部分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最佳选择题

1.计算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宜用( C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2.把P50、、标在一个数轴上,则( B )

在和的中点 不一定在和的中点 靠近一些 靠近一些

3.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的个体变异程度,宜用( C )

A.全距 B.标准差 C.四分位数间距 D.标准误

4.各变量值同时加(或减)某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则( B )

A.均数不变 B.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5.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μ到μ+σ的面积为( D )

% % 比较某地1~2岁和5~岁儿童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D )

A.全距 B.四分位数间距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要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宜用( D )

A.算术均数和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和方差 C.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 8.要全面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宜用( C )

A.算术均数和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和方差 C.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 二、判断题

1.当数值变量资料中有特大值或特小值时,描述其平均水平可用算术均数。 ( × )

2.当观察单位相同,用s和用CV来表示两组资料的离散程度,结论

是完全一样的。 ( × )

3.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 ( √ ) 4.描述传染病潜伏期的离散程度可用全距或四分位间距。( √ ) 三、简答题

1.描述数值变量集中性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2.描述数值变量离散性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各是什么 3.正态分布的特点、用途是什么

4.常用的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哪些适用条件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地20人接种某疫苗1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如下,求该疫苗的抗体平均滴度。

1:2,1:2,1:4,1:4,1:4,1:8,1:8,1:8,1:16,1:16,1:16,1:32,1:32,1:32,1:32,1:64,1:64,1:64,1:128,1:128。(用几何均数)

2.用中药治疗18例小儿肺炎,治愈时间(天)如下:3,3,4,4,,5,5,,6,6,,7,7,,,8,8,20天以上。求平均治愈时间。(用中位数)

3.某地抽查120份黄连中小檗碱含量(mg/100g)得平均数为,标准差为,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95%的黄连样品中小檗碱含量在什么范围(95%参考值范围。)估计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总体平均数在什么范围(大样本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

第三部分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最佳选择题

1.均数的标准误表示( A )

A.各样本均数分布的离散情况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

C.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差 D.表示某个样本均数的区间范围

2.标准误的大小( D )

A.与S的大小成正比,与n成反比 B.与S的大小成反比,与n成正比

C.与S的大小成反比,与n的平方根成正比 D.与S的大小成正比,与n的平方根成反比

3.从某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若增加样本含量,则会使( D )

A.标准差加大 B.标准差减小 C.标准误加大 D.标准误减小

4.在同一总体中多次随机抽样用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可靠性大的是( C )

A.均数小的样本 B.标准差小的样本 C.标准误小的样本 D.标准误大的样本

5.统计推断的内容是指(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两者都不是 D.两者都是 6.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是( D )

A.±2,νS B.±2,ν C.±2,νS D.±2,ν 7.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2,ν 表示( C )

A.总体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样本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C.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样本所得出的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

D.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样本均数在该区间内

8.由两样本均数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显著性是指( B )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

9.在两组资料的t检验中,结果为P<,差别有显著性。P愈小,则( C )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0.在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中,结果P<而拒绝H0,是由于( C )

A.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 B.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95%

C.从该总体(μ=μ0)抽得该样本的可能性小于5% D.从另一个总体(μ≠μ0)抽得该样本的可能性大于95% 11.第Ⅰ类错误是( A )

A.无效假设成立而被拒绝 B.无效假设错误而被接受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2.第Ⅱ类错误是( B )

A.无效假设成立而被拒绝 B.无效假设错误而被接受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3.若取α=,当∣t∣>2,ν 时,则P<,可认为( D ) A.两样本均数相等 B.两样本均数不等 C.两总体均数相等的检验假设不能拒绝 D.两总体均数不等 14.配对资料分别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成组资料的t检验进行检验,两者相比( B )

A.成组资料的t检验效率高些 B.配对资料的t检验效率高些

C.两者效率相同 D.两者效率不可比 15.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D )

组内<SS组间 组间<MS组内 总=MS组间+MS组内 总=SS组间+SS组内 二、判断题

1.所有参数检验的H0假设都是针对总体参数而言的。 ( √ ) 2.用95%可信区间比用99%可信区间估计总体均数的准确性要高。( × )

3.确定假设检验的水准后,同一资料双侧t检验有显著性,单侧t检验必然有显著性。 ( √ )

4.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若P<,可推断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 √ )

5.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P<,可以说此差别一定有专业或临床实际意义。( × )

6.组间变异的程度与离均差有关,与自由度无关。 ( × ) 7.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都是方差。 ( √ )

8.若将随机区组设计资料做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SS区组+ SS误

差=SS组内。 ( √ ) 三、简答题

1.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2.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有何不同 3.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与t 分布有何不同 4.试述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6.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7.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与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在设计和变异分解上有什么不同

8.为什么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H0、接受H1之后,对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要用多重比较的方法 四、计算题

1.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测定了某地100名11岁男童的身高均数为140.1cm,标准差为16.0cm。问该地11岁男童平均身高95%的可信区间是多少(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

2.某地职业病防治医院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与二巯基丁二酸钠作

驱汞治疗效果比较,现分别测两药驱汞与自然排汞的比值(是正态分布)如下,问两药的驱汞效果何者为优(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 丙磺酸钠 丁二酸钠

3.某医院对9例慢性苯中毒患者用中草药抗苯1号治疗,白细胞总数(109/L)结果如下表。问该药是否对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有影响(配对t检验。)

病人号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 治疗后

4. 健康成年男性白细胞的平均数是×109个/L。某医生随机抽取某工厂40名苯作业男工,其白细胞均数为×109个/L,标准差为×109个/L。问苯作业男工与健康成年男性的白细胞均数是否有差别(单样本t检验)

5.某医院研究劳动类型与血清胆固醇的关系,调查结果为脑力劳动组537人,平均胆固醇水平为L,标准差为 mmol/L;体力劳动组643人,平均胆固醇水平为L,标准差为 mmol/L。问两种劳动类型的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否有差别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

6.研究不同中药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将SD成年雄性高血糖大鼠3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A组和中药B组。用药10天后进行血糖(mmol/L)测定,结果如下表。问各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有无差别(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不同中药对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组 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模型组

中药A组 中药B组

7.某医师为研究三种中药A、B和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将40只大白鼠感染肝炎后,按同性别、体重接近的条件配成10个配伍组,然后将各配伍组中4只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三种中药组中,对照组不给药物,其余三组分别给予A、B和C药物治疗。一定时间后,测定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结果见下表。问四组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是否相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四组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 区组 对照组 实验组

中药A组 中药B组 中药C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四部分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1.使用相对数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A )

A.把构成比当成率 B.把率当成构成比 C.用构成比代替相对比 D.用相对比代替构成比 2.某年某地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这个指标是( B ) A.患病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3.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C ) A.麻疹易感儿数 B.麻疹患儿人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4.计算某年总死亡率的分母是( B )

A.年初人口数 B.年中人口数 C.年末人口数 D.年任意时刻人口数

5.由样本估计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D ) A.π± ±σp C.π±σp ± 6.构成比的特点是( A )

A.各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 B.各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1

C.每部分的构成比可小于1 D.每部分的构成比可大于1

7.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含义是( D )

%的正常值在此范围内 %的样本率在此范围内 %的总体率在此范围内 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8.两个样本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的目的是( C )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 B.推断两个总体率差别大小

C.推断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9.在R×C的χ2检验中,计算理论数的公式为( C )

=( nR+nC)/2 =( nR+nC )/n =( nR×nC )/n =( nR×nC )/2 10.四格表χ2检验使用基本公式的条件为( D )

>5 >5 C.ARC>5和n>40 >5和n>40

1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3 ,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2.做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时( D )

A.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要用校正公式 B.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要将相应组合并

C.若1/5以上格子T小于5,要用校正公式 D.若1/5以上格子T小于5,要考虑合理并组 ×C表资料χ2检验的自由度为( D )

-1 -1 C.RC-1 D.(R-1)(C-1)

14.设两定性因素为A和B,每因素的两水平用+和-表示,则配对四格表是检验( B )

+B+和A+B-的差别 +B―和A―B+的差别 +B+和A-B+的差别 +B+和A―B―的差别 二、判断题

1.调查100名某病患者,其中有60名是吸烟者,可认为吸烟是该病发生的原因。 ( × )

2.对3个样本率做比较,χ2>χ,2,P<,可认为各总体率均不相等。 ( × )

3.有一理论数小于1时,四格表资料不能做χ2检验。 ( √ ) 4.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分析,不宜采用χ2检验。( √ ) 三、简答题

1.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在意义和计算有何不同 2.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3.简述χ2检验的基本思想及χ2检验的用途。 ×C表的分类有哪些相应的假设检验方法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医院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结合西药灌肠治疗。实验组治疗40例,有效37例,有效率为%;对照组治疗50例,有效42例,有效率为%。问两组的有效率有无差别(四格表χ2检验)

2.为了比较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将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消心痛治疗组,各治疗两个月。治疗效果见下表。问两种疗法的有效率有无差别(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两种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结果

组 别 有效 无效 合 计 有效率(%) 复方丹参滴丸 14 4 18 消心痛 10 8 18 合计 24 12 36

3.某医院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苦参素、干扰素和常规护肝治疗6个月,HBeAg转阴率的观察结果见下表。问各种治疗方法的HBeAg转阴率是否相同(行列表χ2检验) 3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HBeAg转阴率 组 别 转阴 未转阴 合 计 转阴率(%) 苦参素组 17 33 50 干扰素组 26 24 50 常规护肝组 4 46 50

合计 47 103 150

4.某医院对400份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法检查尿潜血,结果见下表。问两种方法对尿潜血的检出率是否相同(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300例患者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法检查尿潜血结果 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显微镜法 合 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28 11 139 阴性 18 143 161 合计 146 154 300

第五部分 秩和检验 一、最佳选择题

1.不同人群血清反应(-、+、+ +)资料比较宜用( C )

检验 B.χ2检验 C.秩和检验 检验 2.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 B )

A.第Ⅰ类错误增大 B.第Ⅱ类错误增大 C.第Ⅰ类错误减小 D.第Ⅱ类错误减小 3.秩和检验适用于( D )

A.数值变量资料 B.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D.数值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资料都可以

4.分布类型不清楚的数值变量资料宜用( C )

检验 B.χ2检验 C.秩和检验 检验

5.秩和检验又叫做( B )

A.参数检验 B.非参数检验 C.近似正态检验 D.中位数检验

6.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若无效假设H0成立,则表示( A ) A.两个样本来自分布相同的两个总体 B.两个样本均数相同 C.两个样本来自均数相同的两个总体 D.两个总体均数相同 7.秩和检验与t检验比较,其缺点是( A )

A.检验的效率低 B.计算方法简便 C.适用于任何资料 D.不受分布限制 二、判断题

1.非参数检验方法不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 √ )

2.对于适合用参数检验方法的资料,如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会导致检验效率下降。 ( √ )

3.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时,秩和检验和t检验的无效假设是一样的。 ( × )

4.在秩和检验编秩时,不同对比组间出现相同数据要计算“平均秩次”,而同一组的相同数据可不必计算“平均秩次”。( √ ) 三、简答题

1.何时用参数检验方法何时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2.非参数检验方法有哪些特点

3.两组或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为什么不能用χ2检验,而用秩和检验

四、计算题

1.某医院用补虚药治疗了10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

小板总数如下表,问该药是否对患者的血小板总数有影响(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

10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总数结果(109/L)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治疗前 治疗后

2.某医院将1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消心痛治疗了80例,消心痛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了90例,疗程均为两个月。结果消心痛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7例,无效23例,消心痛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显效58例,有效27例,无效5例。问两组的临床疗效是否相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3.某医院采用“母痔基底硬化疗法”治疗198例内痔的结果如下表,试分析对三、四期内痔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

某医院母痔基底硬化疗法治疗内痔疗效 分期 痊愈 基本痊愈 好转 合计 三期 104 10 4 118

四期 53 19 8 80 合计 157 29 12 198

4.某研究者测定了不同中医证型Ⅱ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 s),见下表,问不同中医证型的凝血酶原时间有无差别(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不同中医证型Ⅱ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 s) 组 别 凝血酶原时间(PT, s)

风火阳亢组 风痰瘀阻组 气虚血瘀组

5.某实验室为了研究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将32只同种属的大白鼠按性别相同,年龄、体重相近者配成区组,共8个区组,并将每个区组中的4只大白鼠随机分到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治疗组、黄芪治疗组。5周后,测定各组的24h尿蛋白量,结果见下表。问各组的24h尿蛋白量有无差别(配伍组设计的秩和检验) 4种不同方法处理的大白鼠24h尿蛋白量(g)

区组 24h尿蛋白量(g)

对照组 模型组 强的松治疗组 黄芪治疗组 1

2

3

4

5

6

7

8

第六部分 统计表和统计图 一、最佳选择题

1.分析平均血压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应该选( C ) A.直方图 B.构成图 C.线图 D.图

2.比较某地区某年3种疾病的发病率,可绘制( A )

A.条图 B.百分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3.表示某地某年各种死因的构成比,可绘制( B )

A.条图 B.百分条图或圆图 C.直方图 D.线图

4.表示某年某地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C ) A.条图 B.百分条图或圆图 C.直方图 D.线图

5.圆图的起点一般应在( C )

A.相当于时钟3点处 B.相当于时钟6点处 C.相当于时钟9点或12点处 D.相当于时钟任意点处 6.直方图可用于( D )

A.某现象的内部构成 B.各现象的比较 C.某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化趋势 D.某现象的频数分布 7.统计表的标题中应该包含的几个部分是( A )

A.何时、何地、何种对象、发生何事 B.内容、数字、单位 C.指标、单位、次数、频数 D.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8.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 C )

A.统计表不用竖线分隔纵标目和数据 B.统计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

C.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 D.统计表中的数字按小数点位次对齐

9.下列哪些统计图适用于分类变量资料( C )

A.条图、直方图 B.线图、箱式图 C.条图、百分条图 D.散点图、线图 10.直方图可用于( D )

年5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个年龄组某病患病率比较 C.描述门诊病例慢性病的构成 D.描述产妇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布 二、判断题

1.表内无数字或暂缺数字分别以“—”、“…”表示。 ( √ )

2.统计表的横、纵标目分别说明主语和宾语。 ( √ ) 3.条图、直方图的原点必须为零。 ( √ )

4.百分条图用于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 √ ) 三、简答题

1.统计表和统计图在统计描述中的作用是什么 2.统计表的制作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3.统计图的制作原则有哪些

4.常用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四、分析题

1.某医院对39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如下,要分析高血压不同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试绘制统计图。(复式条图)

高血压不同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证型 调查人数 吸烟 中度以上饮酒 例数 吸烟比例% 例数 饮酒比例% 肝火亢盛 92 31 13

阴虚阳亢 199 50 29 痰湿壅盛 86 33 19 阴阳两虚 20 6 2

合计 397 120 63

2.某体检中心对某地区学生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如下,试绘制统计图比较不同性别和年级组近视率的变化情况。(线图) 不同性别和年级组近视率的变化情况 年级 近视率% 男生 女生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3.某研究欲研究中药对高脂饮食大鼠的降血脂作用,选用40只大鼠,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成4组,用药45天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含量(mmol/L),资料如下表。试绘制统计图表示其结果。(箱式图)

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mmol/L) 组别 1 2 3 4 5 6 7 8 正常组 模型组 中药A组 中药B组

4.某医生统计445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结果如下表。请绘制合适的统计图。(直方图)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合计 例数 1 7 41 90 166 103 31 6 445

第七部分 科研设计 一、最佳选择题

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 C )

A.随机、对照、盲法 B.随机、对照、重复

C.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D.处理因素、均衡可比、综合指标

2.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D )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测量误差 C.消除抽样误差 D.减小样本偏性

3.某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30例,2周后痊愈20例,由此可认为( C )

A.因治疗例数少,不能说明该法疗效好 B.该疗法疗效好 C.因无对照,不能说明该法疗效如何 D.该疗法疗效一般 4.实验设计的原则是( B )

A.设计、收集、整理、分析 B.对照、重复、随机、均衡

C.设计、操作、计算、作图 D.设计、随机、计算、作图

5.比较一种未知疗效的药物和已知疗效的药物,最好采用( B ) A.空白对照 B.标准对照 C.实验对照 D.相互对照

6.欲估计某地居民肝癌的死亡率,可采用( B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7.实验设计中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为( D )

A.α、β B.总体标准差σ C.参数的允许误差δ D.以上都是

8.某临床试验欲研究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对照组用无药理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D )

A.标准对照 B.空白对照 C.实验对照 D.安慰剂对照

9.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作用是( B )

A.消除医生的心理作用 B.消除对照组病人的心理作用

C.消除实验组病人的心理作用 D.消除医生和对照病人的心理作用

10.临床试验中采用的“双盲”试验是指( B )

A.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药物性质 B.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谁分到哪组

C.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安慰剂性质 D.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二、判断题

1.采用配对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统计检验效能。 ( √ ) 2.配对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的特殊情况。 ( √ )

3.实验研究设计中的排除标准是考虑研究对象的同质问题。 ( √ ) 4.样本含量越大,说明重复性原则遵循的越好,越能降低实验误差。 ( √ ) 三、简答题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决定样本含量的依据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